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2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晋西北河保偏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超  刘俊林  刘瑛  杨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07-19810
基于LandsatTM/ETM+遥感影像,分析了河保偏矿区在1990~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处于快速调整和不稳定的阶段,农田面积持续增加,一方面原有的部分旱地被改造为水田,另一方面大面积的未利用地被开垦为旱地;同时受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区域内林地面积在评价后期(2000~2006年)明显增加,目前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从一定程度上为林地的扩展提供了保障,使得煤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被有效地消除。但是,在区域供水条件持续减弱的背景下,区域农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长远的角度上看,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充分发挥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势,才能保证区域农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沙埋对西鄂尔多斯高原灌木群落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鄂尔多斯高原集中分布了很多珍稀濒危灌木物种,近年来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沙埋,为了揭示沙埋对该区灌木群落的影响,采用2006年西鄂尔多斯高原干旱荒漠灌木群落的空间点格局调查数据,运用基于最近邻体距离的空间格局指数F函数、G函数和J函数,研究了不同沙埋程度干扰下灌木群落的结构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沙埋是该区不耐沙灌木消亡的重要影响因素,随地表覆沙厚度的增加,群落内不耐沙灌木的数量逐渐减少;对于耐沙灌木,浅层的覆沙有利于其更新生长,而当覆沙厚度超过一定值时,这种正向作用转为负向作用,导致耐沙灌木由数量上的增加转为减少;不耐沙灌木和耐沙灌木在不同沙埋强度的影响下,在小尺度上都表现为显著的随机分布,而二者之间在浅层的沙埋干扰下,在小尺度上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覆沙厚度达12cm时,群落内灌木分布极稀疏,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沙埋导致群落内物种单一且有老龄化现象,更新困难,是群落退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3.
以呼伦贝尔沙地红花尔基镇樟子松天然林幼树为研究对象,对100m×100m的樟子松纯林样地进行全面调查,并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方法对林内幼树更新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樟子松幼树在较大尺度内(40m)呈显著的聚集分布状态,大树在较小尺度内(4m)呈显著聚集状态,而蚁穴则在所有尺度内呈随机分布状态。对同种的樟子松幼树和大树而言,两者的关系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子(蚁穴)的情况下,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作用关系;而在考虑蚁穴作用的情况下在0~2m尺度上表现为抑制作用,3~4m尺度上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两者均不显著。对樟子松幼树和蚁穴而言,两者的关系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子(樟子松大树)的情况下,在较小尺度上对樟子松幼树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考虑樟子松大树作用的情况下,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缩小为0~2m尺度上,而在3~4m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略强于樟子松大树。结合幼树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樟子松天然林幼树保存率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因子特别是干旱带来的水分亏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有鉴于以往片面的发展观,主要谈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决澄清认识上的四种误区和要正确处理的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35.
加强型混合草坪是目前提高足球场草坪质量和使用强度最有效的草坪建植技术之一。加强型混合草坪分为3种类型:纤维加强式混合草坪、草垫式混合草坪和植丝式混合草坪。本研究以天然草坪为对照(CK),将纤维加强式混合草坪(沙+0.4%椰丝)、草垫式混合草坪和植丝式混合草坪作为试验处理,研究3种加强型混合草坪在长期持续中度践踏的条件下对草坪的表观质量、运动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加强型混合草坪对草坪表观质量和运动性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且能够有效减缓持续中度践踏条件下草坪表观质量和运动质量的衰退。其中,植丝式混合草坪在草坪盖度、草坪转动摩擦和反弹性能方面的效果更佳,纤维加强式混合草坪在草坪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草坪密度、草坪表面硬度和头部损伤风险评估方面效果更佳,草垫式混合草坪在草坪密度、转动摩擦和反弹性能方面也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和稳定。因此,3种加强型混合草坪是在保证草坪安全性能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和稳定草坪表观质量和运动质量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6.
基于MODIS的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ODIS 08_C5气溶胶产品2000—2008年月均值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大陆地区55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疆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常年处于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全国各地气溶胶光学厚度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地区年内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4月达到其年内最高值,且多年光学厚度月均值与全国每月发生沙尘总次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沙尘月发生10次以上地区,沙尘月发生次数与光学厚度月均值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沙尘月发生10次以下地区,沙尘月发生次数与光学厚度月均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人工林退化:概化模型和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通常被作为荒漠化防治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这一区域人工林退化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对其林地退化状况进行评价。根据野外调查结果我们建立了一个林地退化概化模型,据此筛选出湿润指数、植被指数、土壤类型和土壤侵蚀模数4个评价指标,并采用GIS对该区人工林退化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336.09km2人工林中,退化面积达311.35km2,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分别为78.97,119.73和112.65km2。退化人工林的防治重点应放在现有林的改良和造林植物种特别是灌木种的选择上。图4参15。  相似文献   
38.
 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极端受损的生态系统,为避免其再度恶化,需采取紧迫措施。利用典型对应分析(CCA)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以乌海市为例,用景观指数对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海市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地貌、土壤这类环境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要大于海拔、坡度这类大尺度的环境因素;因此,用GIS结合CCA对植被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是有效的,对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9.
不同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地区沙漠化土地演变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具有K多.P少,N贫乏的特征;(2)在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的分异规律与地区分带性有关。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的受损程度为西部区〉中部区〉东部区,全N为中部区(91.49%)〉东部区(67、30%)〉西部区(61.45%),全盐为中部区(52.94%)〉西部区(43.00%)〉东部区(20.00%);(3)速效K和速效P及全盐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其中速效K为西部区(228.8~81.4mg/kg)〉东部区(62.5~32.5mg/kg)〉中部区(40.1~19.2mg/kg),速效P为东部区(7.84~3.45mg/kg)〉中部区(4.84~2.19mg/kg)〉西部区(2.73~0.72mg/kg),全盐为西部区(7.75~1.18g/kg)〉中部区(0.57~0.08g/kg)〉东部区(0.10~0.04g/kg)。土壤盐分与沙漠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水环境和人为经营活动有关;(4)从总体上看,土壤机械组成受沙漠化影响的程度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其中西部砂粒受损率低于东部、中部.但粉砂高于东部、中部,而粘粒却低于东部、高于中部;(5)中部和东部区砂粒递增高峰期和粉砂与粘粒的递减高峰期(轻度后)均早于西部区(中度后)。在时间序列上中部和东部区受抄漠化危害较西部区早,因此在中部和东部区应重视沙漠化土地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0.
武文一  刘瑛  杨晓晖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6):177-179,189
为了揭示煤炭开采驱动力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耦合关系,应用GIS和RS技术,采用景观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两个层次上对乌东矿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开采对区域影响强度的不同是区域景观格局产生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煤炭开采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可为同类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