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36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分析新疆绿洲发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国际、国内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研究,提出了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即由目标层、控制层、状态层与指标层组成。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区位条件是制约新疆绿洲发展能否持续的重要因素,构成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控制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并通过线性加权法对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新疆绿洲目前处在弱可持续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很差。  相似文献   
32.
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种植业的资源条件优于畜牧业,前景十分广阔;开发不仅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而且可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因而,现阶段开发的重点是种植业,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但重点是依靠种植业发展农区畜牧业,而不是草原放牧。  相似文献   
33.
江河源区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以及区域自然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退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文章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和营运、鼠害、西宁及州县城镇的经济发展以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等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对这些方面的集成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4.
果树的区域布局调整与优化是果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西北地区果树区域布局调整与优化的原则、目标和依据,并对该区果树区域布局进行了区划分区,最后提出了调整与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5.
青海省生态足迹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对青海省1978-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剖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127 8 hm2增加至2001年的1.609 2 hm2,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20 8 hm2逐年递减至1.332 3 hm2,生态供需由盈余逆转为赤字,说明20世纪90年代青海省生态需求已经超出其生态承载力, 表现为不可持续。最后指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工业的增效减耗是实现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6.
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损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黄河灌区为研究区,在充分利用JOHNES输出系数法计算灌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应用环境经济学中的恢复防护费用法对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负荷转化为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宁夏黄河灌区禽畜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占灌区污染负荷的41.27%,其中全氮排放占整个区域污染负荷的37.25%,全磷排放占整个区域污...  相似文献   
37.
沼液浸种的地膜小麦具有合理的产量结构,比地膜小麦增产9.88%,比露地小麦增产67.65%,苗期着重促进了根系的发育,中后期更快地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使植株的抗逆性增强。喷施叶面肥均表现为增产,其中KH2PO4效果最好,增产幅度11.94%~13.92%,其余依次为麦丰乐、沼液、红苹果2号,增产幅度不足6%,同时提高了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38.
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分区基础上 ,对各区未来 2 0年粮食供需状况进行预测 ,并根据未来粮食供需形势 ,选择了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最优的退耕和粮食补助模式  相似文献   
39.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对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该研究结合沼气生态农业模式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生态农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选择了17个指标构建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均权法确定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宝鸡市2个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陇县“沼气池—厕所—畜舍—菜(果、粮)”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和千阳县“桑—蚕—双孢蘑菇—畜舍—沼气池”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该研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40.
温度及总固体浓度对粪秆混合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探索温度、发酵料液总固体浓度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发酵温度以及进料量,通过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5℃为梯度在20~40℃温度范围内,设置以4%为梯度,质量分数为4%~20%的5个总固体浓度,以鸡粪和玉米秆2∶1(干物质量比)混合物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进行批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不同总固体浓度的发酵原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厌氧发酵效果。结果显示,各总固体浓度发酵料液的产气速率均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总固体浓度增大,发酵料液产沼气的最适温度范围也随之扩大;各总固体浓度发酵料液的干物质产气率在5个温度的平均值依次为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8%>20%>16%>12%>4%;鸡粪和玉米秆2∶1混合原料厌氧发酵的理论最优总固体质量分数及发酵温度值分别为14.6%,32.8℃。可以看出,发酵料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不同的温度有其最适的浓度或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