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岷江上游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四川岷江上游4种典型森林(连香树、马尾松、云杉、桦树)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上层(0~20cm)是下层(20~40cm)的2~6倍;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机碳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蔗糖酶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机碳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蛋白酶与微生物量氮、有机碳、全氮都未达到显著相关(P>0.05),但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P<0.01);土壤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排列顺序均为: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排列顺序均为: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32.
外源性C、N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岷江上游连香树、云南松和糙皮桦3种典型林地外源性C、N干扰试验研究表明,施N和施C干扰使云南松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适度范围内,随干扰强度的增大效果明显增加。施N干扰可使糙皮桦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施C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施N干扰使连香树林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且有随施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使蔗糖酶活性增加,施C干扰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弱度干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农药之一,其在土壤中迁移、降解、转化和滞留等多个过程受其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嗪吡嘧磺隆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其在8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嗪吡嘧磺隆与土壤溶液接触4 h内为快速吸附阶段。Freundlich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嗪吡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过程,相关系数 (r) 值在0.9584~0.9973之间。8种土壤对嗪吡嘧磺隆的吸附能力均为弱,吸附常数 (Kf-ads) 在0.281~3.515之间。其中,以黑龙江白浆土对嗪吡嘧磺隆的吸附能力最强,且远高于其他土壤。除广西赤红壤外,嗪吡嘧磺隆在其他7种类型土壤中的滞后系数 (H) 均小于1,解吸过程存在滞后现象,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嗪吡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受腐殖酸的影响极显著 (P<0.01),受pH值和Mn2 + 的影响显著 (P<0.05),受高岭土和稻壳生物炭的影响不显著 (P>0.05)。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建立了具有一定预测功能的嗪吡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拟合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监测夏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剖面含量变化,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其时空变化及籽粒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氮肥对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剖面水分和硝态氮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表层50 cm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较高且呈降低态,50-110 cm相对较低且波动较小,灌浆期二者均达到最低值;各生长期表层50 cm土壤含水量呈不施氮处理均高于施氮处理,50-110 cm土层则相反;施氮能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运移受土壤水分状况和含量的影响,含量越高,向下移动越深;施氮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增产效果明显(增产28.52%-37.86%),二者均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及籽粒吸氮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之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并不显著;不施氮与施氮处理氮素生产力、氮肥利用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从控制土壤硝态氮积累及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综合考虑,夏玉米的适宜施氮量范围应控制在120-240 kg/hm^2较好。  相似文献   
35.
外源性C、N干扰对森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为施加蔗糖和硝酸铵对林地进行外源性C,N干扰和凋落叶分解的原位试验,结果表明,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地区的4种典型人工林地凋落叶年分解率及其大小顺序为糙皮桦(0.4497)〉连香树(0.2710)〉云杉(0.2594)〉云南松(0.2365);对连香树、云南松林地进行轻度的C、N干扰均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加速了凋落叶的分解.而强度的N干扰无益于凋落叶分解率的进一步增加,强度的C干扰甚至对凋落叶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糙皮桦林地,不论是C干扰还是N干扰,均使凋落叶分解率有所下降,说明该林地的C、N对微生物来说都不缺乏;对云杉林地进行不同水平的C、N干扰,均能提高凋落叶的分解速率,说明该林地的C、N对微生物都表现为缺乏,但是轻度的干扰已足以补充林地C、N的不足,再多无益。  相似文献   
36.
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做出了具体要求: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本文将从"‘互联网+’概念提出"和"‘互联网+农业’典型案例"两个方面来阐述"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过程及状态,为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绣球菌最适的液体发酵条件,同时保证其多糖的产量,以绣球菌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EPS)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绣球菌液体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工艺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硫酸镁,pH值5.5,C/N=20/1,培养温度27℃,此工艺条件下菌丝干重和EPS产量最高,分别为1.5 g·L~(-1)和2.87 mg·L~(-1)。本研究结果为绣球菌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外源性C(蔗糖)、N(硝酸铵)干扰对岷江上游典型林地土壤及其生活叶中C、N含量的影响,为人工纯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以四川岷江流域上游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 platyphylla)和云杉(Picea asperata)4种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平的外源性C、N干扰(C源为蔗糖,水平分别为:C1.施蔗糖1 500 kg/hm2,C2.施蔗糖2 000 kg/hm2;N源为硝酸铵,水平分别为:N1.施硝酸铵450 kg/hm2,N2.施硝酸铵750 kg/hm2),研究林地土壤及林木生活叶C、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外源性C、N干扰对不同林地土壤C、N含量的影响不同,连香树重度C干扰、云南松轻度C干扰、云杉轻度C干扰均能提高其林地土壤的C、N含量;C、N干扰后连香树、云南松和糙皮桦林地生活叶中有机C含量增加,且连香树林地N干扰效果优于C干扰。C干扰后云杉生活叶中C含量增加,而N干扰后其含量有所下降。N干扰能明显增加连香树生活叶的N含量,轻度C、N干扰可提高云杉叶的N含量,各干扰对云南松叶中N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连香树林地以C2和N2水平的干扰较好,云南松林地以C1水平干扰较好,云杉林地以C1和N1水平的干扰较好,糙皮桦林地不宜进行干扰。  相似文献   
39.
建立了检测含油类食品(核桃、花生油和干辣椒粉)中亚胺唑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中的亚胺唑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18)混合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剂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005~10 mg/L范围内,亚胺唑的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 0.99;定量限为0.05 mg/kg。在0.05、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亚胺唑在核桃、花生油及干辣椒粉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107%,相对标准偏差为3.0%~6.3%。方法各项性能均能满足对含油食品中亚胺唑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施磷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吸氮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夏玉米生长期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累积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施磷水平分别为0,60,120和180 kg/hm2时,研究施磷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在0~110 cm土层,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0~30 cm土层明显高于30~110 cm土层且变幅较大,施磷肥能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夏玉米生育期推进,0~11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于灌浆期达到最低值;当施磷水平为120 kg/hm2时,成熟期0~11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低于施磷60和180 kg/hm2的处理;施磷肥能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籽粒吸氮量及氮收获指数,均以施磷水平为120 kg/hm2时最高。【结论】在施氮基础上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及向更深土层中的运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