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10个抗寒、耐旱、抗病虫害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试验,重点对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适口性、再生性、生产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牧801和公农1号2个品种,食用价值高、生产性能好,是适合北方种植的菜用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32.
小麦覆膜栽培方式与增产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78年由日本引进我国,首先在蔬菜、棉花、花生等作物上应用,效果良好。1980年,河北省藁城县农技中心开展了在冬小麦播后进行覆膜,春季气候回升后再揭膜的试验研究,证明可使小麦有较大幅度增产。此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相继开展了类似的试验研究,并进一步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可蓄热增温,保墒防旱,促进土壤养分转化,稳定和控制小麦生长环境中的热量、水分、养分、气体的组合,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起到防冻抗旱、增温保墒的作用。1984年4月,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了第一次地膜覆盖小麦栽培现场考察座…  相似文献   
33.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玉米是阜新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逐渐完善,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玉米秸秆的产量也以同样的速度递增.在当地玉米秸秆除了当作燃料和饲料外,每年大约有5亿kg的玉米秸秆被焚烧掉,户外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有安全隐患,而当地农家肥料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培肥地力的效果,对于合理利用玉米秸秆,扩大农肥来源,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与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比较了1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沈阳地区的表现,并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青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茎叶比、鲜干比2个基本指标各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鲜干比与茎叶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依据茎叶比估计鲜干比,反过来,也可以根据鲜干比估计茎叶比;青干草产量与平均增长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依据苜蓿的生长速度估计产草量.  相似文献   
35.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草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及便于贮藏加工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但是,由于辽宁大面积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历史较短,群众对它的栽培技术知之  相似文献   
36.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风蚀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在大田条件下,以仁用杏、花生、谷子、甘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旱作农田不同作物配置土壤水分效应及作物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配置方式在西侧距仁用杏2 m(W2)、1 m(W1)、仁用杏树带下(T0),东侧距仁用杏1 m(E1)、2 m(E2)处土壤水分效应均为负值,且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农林复合系统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水分,但仁用杏与农作物之间也存在着水分竞争,20~80 cm为水分的主要竞争层,其中40~60 cm竞争最为强烈,不同作物的竞争程度表现为甘薯>谷子>花生;水平方向上,随带距的变化,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中间小、两侧大的开口向上类似抛物线形状的分布趋势,但不同作物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在作物产量方面,间作作物产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花生、谷子和甘薯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70.7%、63.3%和64.0%。  相似文献   
37.
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复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一些地区种植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自然资源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即上茬种植鲜食玉米,下茬种植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青贮玉米。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筛选出垦粘1号为上茬鲜食玉米首选品种,郑单958为下茬青贮玉米首选品种。两茬可获得鲜穗16.34 t/hm2,鲜秸秆103.3 t/hm2。这种复种模式有利于解决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饲草短缺的现实难题,是适应当前农业产前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8.
复播青贮玉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播青贮玉米是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出现的复种新形式。总结分析了其理论基础:一是复播青贮玉米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下茬有限的热量、水分和光照资源,抗低温、早霜等逆境能力强,生产风险小;二是其生物产量高,已有实践表明,青贮玉米是高产的复播饲料作物;三是其营养价值丰富,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是优质的粗饲料。发展复播青贮玉米,能够解决畜牧业饲料短缺问题,对减轻人畜争粮矛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9.
播期对下茬青贮玉米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和高油4515两个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为下茬作物,设置5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玉米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7月5日、7月12日、7月19日三个播期处理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青贮玉米所需;7月5~19日播种,郑单958可收获青体产量63.55~71.9t//hm2,高油4515可收获青体产量60.71~64.67t/hm2;7月26日以后播种,有效积温不足,且低温造成生育期延迟性障碍,两个青贮玉米品种均没有鲜稳产量,秸秆干物质含量和青体产量显著降低,因此,下茬复种郑单958和高油4515最迟不宜晚于7月26日.  相似文献   
40.
沈阳地区3种新型复种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沈阳地区的复种模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三种新型种植模式(M1:覆膜鲜食玉米复种青贮玉米;M2:小麦复种青贮玉米;M3:马铃薯复种青贮玉米)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等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复种模式的作物生产力、气候资源生产效率、能量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效益等均明显高于一季春玉米(CK).其中,马铃薯复种青贮玉米纯效益最高,为25462元/hm2,较一季春玉米提高136%;覆膜鲜食玉米复种青贮玉米和小麦复种青贮玉米纯效益分别为22993元/hm2和14216元/hm2,较一季春玉米分别提高113%和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