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给温室生长的海岛棉和陆地棉4个代表品种茎部接种大丽轮枝菌中等毒力小种 SS-4和强毒力小种 T-1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后第3天,受侵的耐病品种爱 SJC-1维管束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质,这些物质可完全抑制 SS-4小种的菌丝生长。所有接种棉株维管束组织中数日间同时积累有4种倍半类萜烯:脱氧半棉酚(DHG)、半棉酚(HG)、脱氧甲氧基半棉酚(DMHG)和甲氧基半棉酚(MHG)。在损伤未接种棉株中柱组织中未检查到倍半类萜烯或抗菌活性。接种后不久和接种数日后,高抗棉花品种(SBSI)维管束组织中甲氧基倍半类萜烯(DMHG 和 MHG)活性最高,高感棉花品种(70-110)中的活性最低。两个爱字棉品种中两种甲氧基倍半类萜烯的活性水平居中,该两品种只耐中等毒力的致病类型病菌。高抗棉花品种中 HG 和 DHG 的积累几乎总是低于其他供试棉花品种。用 SS-4小种接种诱导的倍半类萜烯的总量略高于用 T-1小种接种的诱导总量。棉花抗黄萎病水平与受侵维管束组织产生的甲氧基倍半类萜烯的生成量成正相关。这些结果还认为,T-1小种引起严重症状可能是由于它能够克服这些抗菌物质的毒力。  相似文献   
32.
结果1.接种棉株中大丽轮枝菌的分布。接种大丽轮枝菌中等菌力非落叶型小种SS-4的抗病品种SBSI 和感病品种岱15的棉株,经过连续培养,证明该小种在其茎干组织中的分布无差异(图2A)。两品种取自茎基的切段均于接种当天产生病菌,中部切段接种后24小时产生病菌,端部切段接种后48小时产生病菌。接种后第3天,两品种各重复茎段切面上均出现了大丽轮枝菌,但观察到茎段切面上的菌丝生长及产孢活动有些差异。接种后4—5天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感病品种岱15培养至第5或6天时产生  相似文献   
33.
甲基立枯灵防治苗病效果试验刘学堂,李玉奎,李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河南安阳:455112)目前,苗病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有的杀菌剂使用时间长,苗病对之已产生了不同程度抗性,防效逐渐降低。因而寻求新的、防效较好的杀菌剂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34.
新型杀虫剂灭多威与BT乳剂混用防治棉铃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20%灭多威乳油防治棉铃虫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按推荐量单用灭多威或与BT乳剂混用,对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有效控制期分别可达8~10天,比进口同类产品万灵水剂的有效控制期长2天和3~5天。灭多威与BT乳剂混用,可达到一次用药有效控制棉铃虫一个世代危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李玉奎 《世界农业》1990,(11):40-41
棉花黄萎病是继枯萎病之后人们发现的棉花又一重要病害。自Carpenter 1914年首次报道在美国发现棉花黄萎病以来,这一病害几乎遍及世界各主要植棉区。在美国、秘鲁、苏联、乌干达和我国,该病害发生尤为严重。 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丛梗孢轮枝菌属。已经证实,危害棉花的有5个菌种:黑白轮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大丽轮枝菌(V.dahliae)、变黑轮枝菌(V.nigrescens)、云状轮枝菌(V.nubilum)和三体轮枝菌(V  相似文献   
36.
2002年春季引进晚熟优良李品种安哥诺,在天津市蓟县建立试验园0.62 hm2。经6年试验观察表明,该品种在天津蓟县不仅品质上等,且具有果个大、晚熟、耐贮、稳产等特点,适宜在蓟县推广栽培,并经多年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7.
不同棉花品种,茎基针刺接种大丽轮枝菌中等毒力小种(SS—4)或强毒力小种(T—1)3日内,经室内培养,自棉茎端部维管束和叶柄组织分离到该病原菌.在所有供试的感耐,抗病品种温室培养的幼苗中均观察到大丽轮枝菌在棉茎中的这种传导。7—9日后叶部显现症状。自抗病品种SBSl 上分离到病原菌的频率低于自耐、感病陆地棉品种分离到的频率。在茎段上接种萌发单孢,抗病品种棉茎段比之感、耐病品种茎段能更强烈抑制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生长。在抗病品种茎干切段上,即使病菌能够生长,产生的微菌核也少,很晚。而感病品种切段上,菌丝生长旺盛,产生的微菌核也多。接种后不久,抗、感病品种棉茎端部和叶柄组织中大丽轮枝菌的存在,及抗、感病品种段上菌丝生长和微菌核形成的差异表明,这种抗性是一种被激活的寄主化学反应。这些结果与下一篇关于类倍半萜烯植保素的积累的论文中所报道的资料相一致。这种植保素可能是棉花抗黄萎病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8.
薄荷可治理棉花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薄荷是一种药用植物,既有野生的,又有栽培的,生态适应性很广。在我国,从京津到两广地区均可栽培。经近几年的试验和观察,发现薄荷对棉花上几种重要病虫害,如棉花枯萎病、棉苗立枯病、棉蓟马和棉蚜  相似文献   
39.
<正>中华寿桃在蓟县表现树势旺盛,树姿半开张,栽后当年成花,次年结果,第三年667 m2产量可达到1 500 kg。长短果枝均能正常结果,但以弱枝结果为主,极丰产。果个大,平均单果重300 g,最大果可达750 g。果形圆,果顶略突,果面底色  相似文献   
40.
棉花黄萎病病株产量损失与病情分级标准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黄萎病病情分级,至今仍沿用五级分级标准,该标准由于没有与产量相联系,在应用上有某些局限性。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进行了棉花黄萎病病株产量损失估计的试验研究,以期明确不同发病程度的病株在构成产量损失方面的作用,并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