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10篇
  71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66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在大田不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3个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提高穗肥比率,氮素积累量及其回收效率和运转效率增加,而氮素生产效率下降。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对产量和品质性状产生重要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生产效率提高而极显著下降;垩白米率及面积随氮素收获指数增加而显著提高。穗数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产效率增加而显著下降;结  相似文献   
32.
基于生长过程的水稻阶段发育与物候期模拟模型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的大小 ,其累积形成每日的生理发育时间。每日热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分别选用Beta函数和二次曲线函数来描述 ,并引入 5个遗传参数调节水稻发育的遗传差异 ,使不同类型品种到达特定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保持恒定。利用不同环境下的播期试验数据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出苗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了预测检验。不同类型品种 4个生育期的预测误差RMSE (根均方差 )平均分别为 1.4 7、5 .10、4 .5 8和3.37d ,表明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与系统性 ,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3.
小麦栽培管理动态知识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技术应用于小麦管理知识表达体系,通过解析和提炼小麦生育及管理指标与环境因子及生产水平之间的基础性关系和定量化算法,创建了小麦管理动态知识模型WheatKnow;充分利用软构件的技术特点,在Visual C++和Visual Basic平台上研制了数字化和组件化小麦管理动态知识模型系统,实现了播前栽培方案的设计和产中适宜调控指标动态的预测2大功能。其中,播前栽培方案包括产量目标、适宜品种、播期、基本苗及播种量、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产中调控指标包括适宜生育期、穗分化进程、生长指标、源库指标和营养指标动态。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等资料及大田对比试验对所建知识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和检验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小麦管理动态知识模型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和决策性。本研究克服了传统作物栽培模式与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弱的不足,从而为实现作物栽培管理的精确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水稻氮素供需差与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采用去穗和疏花方法调节稻穗氮需求量 ,研究了水稻氮素供需差 (NSDB)对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SDB <0的条件下 (对照 ) ,植株上部 4张叶输出氮素 ,叶片正常衰老 ;随NSDB提高 ,顶部叶片尤其是顶 4叶的氮素输出显著减少 ,叶片MDA含量下降 ,SOD和CAT酶活力提高 ,上位叶与下位叶之间的叶色差缩小 ;当NSDB >0以后 (去穗 ) ,上部 4叶的氮积累量不仅未减少 ,相反还有显著的增加 ,叶片的衰老进程被延缓。研究证实顶 4叶叶色受氮素供需差的影响最大 ,当土壤供氮不能满足库需氮时 ,顶 4叶叶色浅于顶 3叶  相似文献   
35.
以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以武香粳9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在江苏南京和云南丽江研究了不同水稻基因型的产量和品质特性及其生态变异性.结果表明,丽江点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南京点,丽江点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南京点,其他构成因素在两生态点间差异较小.通径分析表明,每穗颖花数是限制丽江点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南京点是有效穗数.基因型、生态环境及其互作均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稻谷产量、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每穗颖花数受基因型控制,千粒重受基因型或环境的独立影响;糙米率、整精米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调控,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垩白米率受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共同调节.丽江点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米率和糊化温度偏低,表明丽江点稻米品质稍优于南京点.  相似文献   
36.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确立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以2个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和弱化度。面团形成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追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依次为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而追氮比例处理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提高效应,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因追氮比例而异。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显著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但降低了支链淀粉含量。同比例追肥,两次追施比一次施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增加,但湿面筋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增加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在施氮量180 kg.ha-1、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时可以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相似文献   
37.
小麦抽穗后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与生育期的预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每日热效应和基本灌浆期因子计算生长后期生理发育时间,并预测抽穗、开花和成熟等生育期。每日热效应是指受每日温度和品种温度敏感性影响的生育促进因子,其中温度效应用正弦函数来表达,而曲线的陡度用温度敏感性来调节。基本灌浆期因子是指小麦在最适条件下由灌浆至成熟所需的相对时间长短。通过调节品种的温度敏感性和基本灌浆期因子来统一不同小麦品种到达抽穗、开花和成熟的生理发育时间。结果表明,生理发育时间恒定的原  相似文献   
38.
水稻不同叶位层物理结构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施氮条件下水稻冠层反射光谱与冠层生长特征(叶面积指数、叶片干质量和鲜质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层次叶面积指数、叶片鲜质量和叶片干质量与冠层光谱的相关性大小均为:L12345>L1234>L123>L12>L1,而顶部5张叶片的面积和生物量(干、鲜质量)对冠层特征反射光谱的贡献大小顺序为:L2>L1>L3>L4>L5,顶部2张叶片对冠层光谱作用最大。发现比值指数R(760,710) 与水稻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线性相关;而比值指数R(1650,1100) 与水稻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呈极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因此,比值指数R(760,710) 和R(1650,1100) 可分别用来定量反演水稻叶面积信息和地上部生物量信息。  相似文献   
39.
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了解决当前作物生长信息实时、快速、无损测量手段瓶颈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多光谱传感器的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该仪器由多光谱传感器系统、处理器系统及附属机构组成,能实时无损地获取作物叶层氮含量、叶层氮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主要生长指标。对水稻的试验结果表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测得的DVI值与水稻叶层氮含量、氮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干重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11,0.8231,0.7698,0.7212。该仪器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性价比好,携带方便,易于田间操作。  相似文献   
40.
不同复种方式下作物的粗蛋白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对6种不同复种方式下作物的营养物质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粗蛋白总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分别是小麦Triticum eastivum的1.45倍和1.26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粗蛋白总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平均值分别是水稻Oryza sativa的2.06倍和1.61倍;6种复种方式中,粗蛋白总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以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为最高,黑麦Secale cereal-杂交狼尾草其次.集约农区发展草食性畜禽养殖业以二季均种植牧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