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δ~(1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的有机质都逐渐分解,但前者的分解速度较慢。第360 d时,玉米秸秆和土壤固有有机质的残留率分别为30.0%和92.2%;720 d时分别为25.3%和78.8%。培养初期,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胡敏酸,而后富里酸转化为胡敏酸或相互转化;与新形成有机质相比,固有有机质中胡敏酸、富里酸的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32.
肌内脂肪在骨骼肌中的含量包括长背肌,也称为大理石花纹脂肪,是决定牛肉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基因、品种、管理和营养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在此,本文综述了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因素(品种、性别差异和遗传力)和管理因素。阉割公牛会增加大多数品种牛的肌内脂肪沉积。本文还综述了断奶日龄、阉割、屠宰体重、年龄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营养因素包括脂肪代谢,饲料消化、吸收,葡萄糖、淀粉的有效性,维生素水平。因此,根据消费者对牛肉的偏好,可能需要多种策略的组合来调控肌内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33.
用δ13^C值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的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用δ13^C值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讨论了不同条件下植物和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并对此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4.
一、香椿芽的贮藏保鲜 1.短期保鲜①浸泡法.将香椿芽按0.5公斤扎成捆,基部理齐,竖立在盆或池中,加入清水深3~5厘米,浸泡一昼夜,然后置于通风凉爽处,可保持1周鲜嫩.  相似文献   
35.
转基因育种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技术,通过对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的SCI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主题研究领域分析,以期获得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中国的发文数量排名第一,高达2 956篇,约占发文总量的22.1%,篇均被引频次为7.9次。机构中以中国科学院发文最多,其研究涉及一些理想植物植株模型,抗性、细胞发育、胁迫反应的锌指蛋白功能分析,利用模式植物研究生物代谢、抗病、抗逆性的机制规律等。作物转基因研究涉及最多的前三种作物分别为水稻、玉米、小麦。该结果也为我国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科研技术人员准确把握领域内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参考,为科研管理机构制定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扶持政策和确定重点扶持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土壤腐殖物质组分结合态磷素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黄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常规的碱(0.1 mol L?1 NaOH + 0.1 mol L?1 Na4P2O7)提取液酸化法分离出胡敏酸(HA),碱不溶性的粗胡敏素(CHU)再经10%HF-HCl处理得到去除矿质灰分后纯化的胡敏素(PHU);利用酶水解和紫外照射方法,分析了上述各腐殖物质组分结合态磷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腐殖物质组分中磷含量以HA最高,其次为PHU,而CHU最低;HA、CHU和PHU中分别有32.1% ~ 51.7%、17.2% ~ 28.5%和22.3% ~ 35.7%的磷是以活性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29.5% ~ 37.6%、20.6% ~ 31.1%和26.2% ~ 41.5%的磷是以活性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活性有机磷中,类植酸态磷的比例(9.51% ~ 27.6%)最高,其次为简单单酯磷(5.89% ~ 13.7%),而多核苷酸磷的比例(1.03% ~ 9.28%)最低;与未经紫外照射的样品相比,紫外照射合并酶水解使HA、CHU和PHU中活性磷的比例分别增加了0.90% ~ 3.77%、0.73% ~ 7.57%和0.69% ~ 3.91%;几种腐殖物质组分中,总活性磷的顺序为HA > PHU > CHU,而惰性磷的顺序则与之相反;总活性磷与A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惰性磷则与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不同腐殖物质组分结合态磷素的有效性不同,其中HA结合态磷素的有效性最高,其次为PHU,而CHU结合态磷素的有效性最低,Al的存在能够抑制腐殖物质组分结合态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以棕壤和赤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对土壤胡敏素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不同反应温度下其对铜离子(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探测了Cu~(2+)在胡敏素表面吸附的微观局域结构。结果表明:与胡敏酸相比,胡敏素具有较高的脂族性和极性,但其分子中甲氧基碳、羰基碳、木质素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比例较低;随溶液Cu~(2+)浓度、接触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也增加;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是需要能量和吸热的缔合反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过程;与胡敏酸类似,胡敏素表面吸附态Cu~(2+)是以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存在,第一配位层(Cu-O)由原子间距为1.91~1.97?的4个O原子构成,第二配位层(Cu-C)由原子间距为2.80~2.83?的2个C原子组成,证实Cu~(2+)主要以内层复合物形式吸附在胡敏素表面的有机官能团上。上述结果指出,尽管胡敏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于胡敏酸,但Cu~(2+)在这两种腐殖物质组分表面的局域配位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38.
试验研究了4种配比的有机基质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配比的有机基质都能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产量高低的顺序为T4T3T2T1ck,增产幅度为34.85%~76.92%,其中T4处理下大白菜产量最大(113.53 t/hm~2),T1处理条件下最低(86.53 t/hm~2);粗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顺序均为T4T3T2T1ck,增加幅度分别为25%~71%、10.15%~25.19%、31.66%~39.97%,硝酸盐含量的高低顺序为ckT1T2T3T4,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8.83%~20.37%;大白菜植株重金属Cr、Pb、Cd、As和Hg含量的高低顺序分别为T4T2T3T1ck,ckT2T1T3T4,ckT1T2T3T4,T4T3T2T1ck,T4T3T2T1ck,其中Cr、As和Hg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0%~80%、34.84%~55.20%和18.18%~72.73%,只有Pb和Cd随着有机基质的施用量增加而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29%~5.36%、16.78%~33.22%;大白菜产量与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42 3*,0.995 9**,0.929 7*),与硝酸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78 0**);与铬、砷和汞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1 6*,0.975 5**,0.958 6*),与铅和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9 7**,-0.939 3*)。综合产量、品质和重金属含量指标来看,与其他处理相比,T4处理[V(腐熟鸡粪)∶V(草木灰)∶V(微生物菌肥)=2∶2∶2]效果最佳,能够显著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且产量与品质及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9.
水稻种植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培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稻种植(5~30年)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和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与种稻前的荒地土壤相比,种稻后土壤的pH、全盐量、交换性钠、碱化度、CO32-、HCO3-、Cl-、Ca2+、Na+和<0.053 mm粉黏粒含量显著降低,而SO42-、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碱解氮和2~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有机碳组成中的烷基碳和烷氧碳含量增加,而芳香碳和羰基碳含量降低,脂族碳/芳香碳比值增加,而烷基碳/烷氧碳和疏水碳/亲水碳比值降低;随种稻年限的延长,以上变化规律通常表现的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种稻不仅能够降低土壤碱性和盐分含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品质,以及改善土壤结构性,因此是改良和培肥苏打盐碱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0.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法,研究北京地区典型褐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条件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d培养期内,DCD施用显著提高土壤中NH4+-N浓度,降低NO3--N浓度,1%、2%、3%、4%和5%DCD用量处理条件土壤NH4+-N平均浓度比单施尿素对照处理分别升高29.50%、71.84%、99.73%、98.90%和139.69%,NO3--N平均浓度降低3.71%、15.61%、21.07%、33.57%和37.90%。综合反映NO3--N和NH4+-N变化规律的土壤表观硝化率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2%、3%、4%和5%DCD用量处理比对照分别降低12.18%、35.35%、44.82%、48.18%和59.93%;1%、2%、3%和4%DCD处理达到平衡时间分别延迟7d、14d、14d和21d,5%DCD处理表观硝化率一直较低,直到培养结束仍呈升高的趋势;2%、3%、4%DCD处理表观硝化率升高速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39.32%、40.00%和52.27%)。综合考虑作物氮素需求规律、环境效应和使用经济效益,4%DCD用量效应最佳,具有较好的土壤铵氧化抑制效果,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