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回顾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昆虫咽侧体神经肽(AS)功能及作用机制方面的新进展。相关研究认为,大多数AS抑制CA对JH的合成。在JH的合成途径中,AS的抑制作用发生在JH生物合成的第一步,cAMP可能是其第二信使。但有些A型的AS对源昆虫的CA没有作用,这可能是在这些昆虫中存在另一个抑制JH合成的机制,包括完全不同类型的AS及第二信使等。一种昆虫中多个A型的AS成员基本上来自一个单一的多肽前体,这些成员可能作用于不同亚类的受体。A型的AS可能通过抑制对卵黄蛋白原的合成或吸收来抑制直翅类昆虫卵巢的发育,这个作用也可能与抑制CA对JH的合成有关。AS能抑制前肠、中肠、后肠肌肉的收缩,导致昆虫厌食、生长延迟、死亡率上升等现象,此外,还能抑制心脏、背血管和输卵管等器官中肌肉的收缩。AS对肌肉收缩的抑制的作用可能由一个Gi蛋白受体介导,且这类受体与AS抑制CA活性时的受体可能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2.
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4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舟山2个群体形态最为接近,鸭绿江口和莱州湾2个群体形态较为接近。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7.0%,其中海州湾最低,为80.0%;莱州湾最高为92%。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0.8%,其中海州湾最低,为72.0%;鸭绿江口最高,为96%。并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16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到了4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形态比例参数。3种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群体三疣梭子蟹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所有的差异均未达到亚种水平,需要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将4个群体的三疣梭子蟹区分开。  相似文献   
33.
近些年来,全球生态状况的恶化使得人们对生态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然而生态问题并不是仅仅因为生态状况恶化引发的,其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渊源.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生态问题予以新的界定,并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态意识发展以及生态问题的具体表现为主线将生态问题的发展分为萌芽和突现两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34.
自2001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诸多行业都受到了入世的影响。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同时也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受到了入世的影响,本文对加入WTO给林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此相应,林业发展战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5.
刘宇鹏  戴芳 《安徽农业科学》2024,(2):275-278+282
教育部提出的“新农科”建设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均对新时期全国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微观、中观与宏观有机结合,横向与纵向经纬耦合的多层面设计、多主体参与的实践能力培养架构,最后提出了“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6.
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分群分析法(bulk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高氨氮和高pH胁迫敏感组和耐受组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应用110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研究,根据在BSA基因池产生的差异,筛选出与高氨氮耐受相关引物77对,与高pH耐受相关引物102对,以用于验证分析.根据片段在群体中出现频率和变化规律,筛选出6个可能与高氨氮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氨氮负相关标记1个,正相关标记5个;7个可能与高pH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pH负相关标记2个,正相关标记5个.对获得的13个序列片段进行回收,连接于pMD-18T载体后转化于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分析比对,发现测得片段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同源性较低(一般都低于15%),未找到与之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推论这些特异性序列片段标记可能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性状密切相关,后续群体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以期筛选出与中国明对虾抗逆性状密切相关的序列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7.
为分析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抱卵体重与抱卵量、排幼量及Ⅰ期溞状幼体大小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试验通过抱卵亲蟹单独培育、大小分组的方法,测定亲蟹抱卵体重、卵块重、排幼前后体重、排幼数量、Ⅰ期溞状幼体(Z1)的背棘长、额棘长、头胸甲宽、腹部长和尾节长等指标。结果表明,亲蟹抱卵体重与抱卵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亲蟹排幼前后体重与排幼量、幼体体重和每克幼体数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与排幼数量相关性不显著(r=0.244,P>0.05);幼体体重和每克幼体数量与排幼数量无显著相关关系;Z1幼体的背棘长(F=96.222,P<0.01)、头胸甲宽(F=85.036,P<0.01)、腹部长(F=35.095,P<0.01)和尾节长(F=56.285,P<0.01)均表现为大规格组极显著高于小规格组。背棘长/额棘长和尾节长/腹部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亲蟹越大,产卵量越多、Z1幼体的总重量越高、单个幼体的体重越大,每克幼体的数量却越少。亲蟹排幼数量的多少与幼体体重的大小无关(r=0.323,P>0.05)。亲蟹排幼前,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Z1幼体的大小,但...  相似文献   
38.
不同养殖措施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土池及不同水处理方法等不同措施养殖对虾,研究养殖升旗与对虾暴发性病毒发生的关系,探讨合理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泥池、沙滤水、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使用防病药物等措施对防治暴发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使用优质饵料强化对虾体质,合理使用防病药物及水质净化剂,优化养殖生态环境对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有效;虾池内放养部分肉食性鱼类能延缓对虾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39.
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的条件下,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3828.27℃·h.在15.3-28.1℃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呈双曲线性缩短,而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直线性加快,但当温度超过30℃时,胚胎无法正常完成发育.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8、20、22、24、26、28℃各实验组开始出现仔虾的时间依次为17、14、11、9、8和8d,各组90%以上幼体变态为仔虾的时间依次为21、18、15、14、11和11d.各实验组在幼体变态过程中存活率都呈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趋势,且28℃组的存活率下降最快,但当存活幼体全部变为仔虾时,各实验组间的存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仔虾干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28℃组仔虾干质量最低,但与20、22、24、2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孵化温度不应低于12℃,最高不超过28℃为宜;幼体培育温度,建议控制在22-26℃为最佳.  相似文献   
40.
利用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三疣梭子蟹15个半同胞家系和38个全同胞家系。测量每个家系80 d、100 d和120 d的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体高(X4)和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日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在0.759~0.972之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170~0.975之间。经显著性检验,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都呈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不同日龄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不同,80 d:X1> X2> X3> X4,100 d:X1> X3> X2> X4,120 d:X3> X2> X1> X4, 80 d和100 d时主要通过全甲宽间接影响体重,120 d主要通过甲长和甲宽间接影响体重。建立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和体高(X4)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不同日龄各生长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60,0.971,0.892,说明它们都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