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1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篇
  277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福锁 《小麦研究》1998,19(2):22-23,27
旱地麦田的贮水保水技术可归纳为七个措施:即深耕纳雨,深松贮水,浅耕保墒,耙耱保墒等。  相似文献   
32.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 cm 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 cm,但均未移出作物根区(1 m)。播后至冬前3个标记处理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变动较小,生长后期小麦15、45 cm标记处理出现上升,而菠菜则有所降低,两种作物的75 cm标记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持续上升,说明作物对75 cm标记硝态氮利用程度较低。夏玉米对前茬标记氮的利用率为2.1%~5.6%,其中以标记45 cm土层处理残效最高;15 cm和45 cm 2个标记深度前茬小麦京411显著高于前茬小麦小偃54。【结论】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季内未发生强烈的淋洗,但表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根区内氮素利用的状况;后茬作物对标记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硝态氮的利用是很有限的,与前茬作物吸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运移及残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在农户调查和土壤测试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惠民县露地洋葱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投入及其对产量和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农户占总调查户的44%,平均由有机肥带入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N 170kg hm-2、P2O5112 kg hm-2、K2O 223 kg hm-2。化肥氮、磷投入量较高,平均分别为N 458 kg hm-2和P2O5399 kg hm-2,是洋葱氮磷吸收量的4.0和6.0倍,化学钾肥不足(K2O 131 kg hm-2),占洋葱钾吸收量的55%。收获时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达到88 kg hm-2,O lsen-P(P)和速效钾(K)平均含量分别为25.5和104 mg kg-1。自春季返青前到收获期间,30~60 cm和6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氮表观损失量与氮素投入量呈显著直线相关,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最大氮素供应量为290 kg hm-2。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氮、钾化肥投入量还是各阶段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都与洋葱产量无显著相关,而磷肥用量及0~30 cm土壤剖面O lsen-P含量与产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采用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4年土壤调查的实测数据以及历年农户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过去25年来惠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对该县养分平衡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惠民县种植业结构由以粮棉为主演变为以棉粮菜为主;该县的养分平衡状况为氮盈余6089~19405t,磷盈余259~7001t,钾亏缺2532~6712t;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7%、22%、303%,速效钾含量则降低了6%。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农田氮、磷、钾养分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整个县域的养分收支平衡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如何合理进行作物种植布局并优化不同种植体系的施肥技术将成为今后区域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5.
硝化抑制剂DMPP对菜园土供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菜园土壤养分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d恒温培养过程中,土壤硝态氮呈现升高的趋势,DMPP处理(硫硝铵ASN+DMPP和尿素urea+DMPP)+壤硝态氮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显著低于未加DMPP处理(ASN和urea);从培养的第10d开始至试验结束期间,DMPP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未加DMPP处理。DMPP能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在氮肥施入后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氮供应强度并能调节氮素供应形态,减弱土壤因施氮造成的pH值下降,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快速诊断方法,二苯胺法和反射仪法在春小麦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提出春小麦最佳氮营养诊断时期和诊断部位为拔节前茎基部节间组织。确定了春小麦用两种方法进行氮素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2.55(NO3-N色阶,二苯胺法)和2600mgkg-1(NO3-,反射仪法)。同时建立了氮营养诊断的追肥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37.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四川水早轮作土壤小麦缺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锰条件下喷施锰肥、深耕均显著减轻小麦缺锰症状、改善小麦锰营养,从而提高籽粒产量;秸秆覆盖和猪粪对小麦缺锰症状影响相对较小,小麦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各处理的整体效果依次为:喷施锰肥>深耕>稻秸覆盖>猪粪和对照。以上结果说明,水早轮作土壤上小麦缺锰与根系不能有效利用底层土壤中的有效锰有关。因此,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及其利用底层土壤有效锰的能力将是避免水早轮作田小麦缺锰的重要途径。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耐缺锰基因型3317的缺锰症状较轻,植株地上部锰累积量高,而锰敏感基因型川麦22则正好相反,表明3317较强的吸收和累积锰能力正是其耐缺锰的基础。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利用小麦根系潜力、活化吸收土壤锰在解决水早轮作土壤中小麦缺锰现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8.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N净矿化及尿素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北平原区4个农田生态系统[京郊蔬菜大棚(GH)和河北栾城(LF)、河北南皮(NF)、山东惠民(HF)3个粮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0.d,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和不同农业扰动强度下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层(020.cm)土壤的净N矿化、净硝化、净C矿化以及尿素的转化,旨在探索人类农业扰动强度和地理海拔对土壤供N潜力和尿素N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地区的土壤供N潜力分别为:14.4、13.2,17.7和16.5.mg/kg,说明高度熟化的华北区农田土壤供N潜力相对稳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蔬菜大棚和以施用化肥为主的粮田对土壤供N没有显著影响。农田土壤净矿化后的供N形式主要是NO3--N。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蔬菜大棚积累了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和全N,但是土壤净C矿化以及施用尿素后CO2的排放量均低于以施用化肥为主的粮田。尿素在各区域农田土壤中水解转化后均主要以NO3--N形式存在,NO3--N占尿素水解后无机N增量的98%9~9%;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施入尿素态N.30d后,水解成有效态无机N的转化率为63.4%8~3.2%,即每克尿素态N在京郊蔬菜大棚(GH)、栾城高产农田(LF)、南皮农田(NF)和惠民农田(HF)土壤中转化为NO3--N的量分别为0.69、0.82、0.64和0.63.g/kg,同时可使相应区域农田的CO2排放量分别增加CO21.20、1.360、.67和1.58.g/kg。  相似文献   
39.
施硅对玉米生长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培条件下施Si与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蒸腾速率、叶片ABA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存在水分胁迫,施Si对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无论是否施Si,停止供水4d后玉米生物量明显降低;施Si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的蒸腾速率,停止供水后其蒸腾速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分供应处理,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蒸腾速率逐渐降低;无论是否存在水分胁迫,施Si明显增加了玉米叶片的ABA浓度,同时水分胁迫增加了玉米叶片的内源ABA浓度。  相似文献   
40.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农业部农户调查数据以及化肥生产数据,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化肥消费特征与市场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化肥消费以氮肥和复合肥为主,而钾肥和复合肥增长最快,2004年有82.8%化肥施用于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氮肥(除果树外)施用过量,磷钾肥相对不足;种植结构中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上升将会促进磷肥、钾肥需求量的增加;2005年该区化肥自给率为90.6%,氯肥、磷肥均出现盈余,但钾肥缺口很大.因此,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化肥消费将继续增长,上海、浙江、湖北等地将成为磷复肥、钾肥消费增长区,该区农业主管部门应推广合理施肥技术,相关企业应根据不同作物化肥消费特征合理安排化肥生产,保证区域化肥供应,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