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8篇
  34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番茄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拟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番茄地下滴灌合理的灌溉计划拟定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布置了-10cm(D1)、-20cm(D2)、-30cm(D3)、-40cm(D4)、-50cm(D5)五个毛管埋设深度,研究了同一土壤基质势控制条件下番茄根系的分布范围及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可以将负压计埋设于滴头横向距离0cm附近、20cm深度处,监测番茄根系层土壤水分状况,制定灌溉计划。  相似文献   
32.
水分调控对盐碱地土壤盐分与养分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给新疆地区盐碱地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灌溉指导,该文研究了滴灌条件下内陆干旱区重度盐碱地水分调控对土壤盐分与养分的影响,2008-2010年连续3 a设置了滴头正下方20 cm处5个土壤基质势下限控制灌溉:-5 kPa(S1)、-10 kPa(S2)、-15 kPa(S3)、-20 kPa(S4)和-25 kPa(S5),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于2008年试验前和2008-2010年试验后采集土壤样品(0~5、5~10、10~20、20~30和30~40 cm),测定土壤盐分(电导率、钠吸附比)以及土壤养分(速效N、P、K,全N、全P,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3 a试验结束后,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与钠吸附比均显著(p0.05)降低,其中-5 kPa(S1)处理土壤电导率降至5.3 dS/m,降低幅度最大,为89%;速效N、P、K,全N、全P以及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均有显著升高,升高幅度均在20%以上,且与土壤基质势下限成正比。各处理速效养分均在滴头周围形成累积区,且随与滴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养分全量与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差异显著。各处理土壤C/N均较第1年播种前降低,且降低率(4.3%~13.5%)随土壤基质势下限的降低而升高。综合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以及土壤养分的改良程度,滴头正下方20 cm处土壤水基质势控制下限-5 kPa可以作为内陆干旱区前3 a盐碱地水分调控的指导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33.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势对萝卜N、P、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滴灌条件下观察、研究萝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关系,发现萝卜在生长到35d至75d期间,各器官中N、P、K含量均有减小的趋势,收获时肉质根中N、P含量随土壤水势降低而升高。在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势对萝卜的生长、养分吸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前55d内影响不显著,但到75d时,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终结果表明土壤水势控制在-25~-35kPa的处理不但能促进萝卜的根系对N、P的吸收,增加养分的积累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萝卜的干物质积累。在-35~-55kPa和高于-25kPa时养分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都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滴灌条件下,水势控制在-25~-35kPa,可以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34.
表3.3中列出的是每条毛管的流量公式的回归相关系数。标准差、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从表3.3中可以看出,所有毛管的流量公式的回归系数卜勺都高于0.999,标准差小于1.OX10-0.'m3/S,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5%。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大相对误差出现的位置都在最大压。力水头和最小压力水头的附近,在模拟毛管流量公式时,如果压力的范围选择适当,毛管流量公式的最大相对误差可以减少到回%以下。所以,用多项式作为毛管流量公式来表示毛管人口处的流量与压力的关系是非常有效的。表3二3对28条典型毛管的流量…  相似文献   
35.
36.
喷灌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特征及作物吸氮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蜂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层0~40cm土层内。与喷灌相比,在冬小麦根系层下部,地面灌溉土壤NO3^-N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试验期间地面灌溉土壤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8.68kg/hm^2和7.70kg/hm^2,喷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土壤NO3^-—N淋失,最大累积淋失量只有地面灌溉条件下的3%。2003和2004年喷灌冬小麦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为235.7kg/hm^2和161,7kg/hm^2,分别比地面灌溉高7.0kg/hm^2和34.7kg/hm^2。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有利于冬小麦后期吸收氮素,喷灌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吸氮量年际之间的差异都小于地面灌溉。  相似文献   
37.
运用实验生态和生态动力学,生态气候学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研究在降水180毫米左右的草原化荒漠地区,依天然降水建立人工生态防护体系机理、演替变化。大气降水是本区植物繁衍的主要补给源。自八十年代以来降水有减少趋势,但年内分配趋于均匀,相对来说提高了降水对植物补给的有效性。流动沙丘和固沙初期沙丘体为一半封闭系统;在固沙年代较久的地区,由于沙丘表面生物结皮的发展,植物生长消耗了沙丘体内的贮持水量,沙体水分枯竭呈一封闭系统。固沙植物、微气候和沙地水分间形成一复杂的循环系统。据对流沙、1964和1981年固沙地水分动态与空气相对湿度、气温、降水、生物结皮、植被总盖度等关系分析,建立了数值模型。吸湿凝结水包含着分子吸湿和热力学二个过程,微气候因子影响并制约着吸湿凝结的过程和数量,它们从不同矢量方向参与和制约着热动力学过程。水面蒸发它包含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要素,建立数值模型可揭示其影响的方式和强度。  相似文献   
38.
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比较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的差异,进而探讨喷灌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应用Richards模型对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在Richards模型基础上的籽粒生长分析显示: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千粒质量均显著性提高。灌浆特征参数的比较表明,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起始势增强,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增大。阶段灌浆特征参数的比较表明,在籽粒灌浆的前期,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灌浆持续期缩短,平均灌浆速率增加;在籽粒灌浆的中期和后期,喷灌处理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得到了提高,但对其灌浆持续期没有显著影响,使弱势粒的灌浆持续期均延长,灌浆速率均得到了提高。总体上讲,喷灌处理对弱势粒粒质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强势粒,表明喷灌提高冬小麦的千粒质量主要是通过提高弱势粒的千粒质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9.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制定冬小麦喷灌计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拟利用直径为20cm的标准蒸发皿,制定简单易行的喷灌冬小麦灌溉计划。试验于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小麦生长季节,在中国科学院通州农田水循环和节水灌溉试验基地进行。以布置在冠层上20 cm直径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水面蒸发量倍数(分别为0.25、0.50、0.75、1.00和1.25倍,以及不灌水对照处理)灌溉水量条件下,喷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利用水面蒸发量制定喷灌灌溉计划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变化。当灌溉水量小于0.25E时,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较小,而大于1.00E也会抑制冬小麦生长。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单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在 312~508 mm内变化,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喷灌0.50E~0.75E时,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或者接近于最高;灌水量较小(≤0.25E)和较大(≥1.00E)时均会降低产量。建议在北京地区冬小麦返青后,喷灌水量可采用0.50~0.75倍的20 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灌水间隔可采用5~7 d。  相似文献   
40.
覆膜滴灌对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解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覆膜滴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测定了重度盐碱地在滴灌利用过程中距离滴头不同水平位置(0~30 cm)和垂直深度(0~40 cm)的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并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促进了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水平与垂直方向滴头附近3种酶均易受覆膜滴灌作用影响,灌溉期间酶活性的增长与停灌期间酶活性降低均高于其他位置;土壤酶活性自滴头向四周径向减小,等值线呈椭圆形分布;相关分析表明盐碱土壤在覆膜滴灌种植2 a后,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均得到提高。因此,将覆膜滴灌技术应用于盐碱地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为作物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