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3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普陀山岩礁相潮间带生物优势种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2.
泥螺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3.
乐清湾塘养泥蚶的生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尤仲杰 《水产学报》2002,26(5):440-447
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对浙江省乐清湾塘养泥蚶的生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刚孵化变态的D形幼虫壳长92-100μm,经10d培育达到180.5-201.5μm,平均每日增长8.9-10.2μm;稚贝附着后16d平均壳长从191.3μm增长到634.1μm,平均每日增长27.7μm;出库稚贝放养于围塘内,培育9个月平均壳长达到8.34mm,成为商品贝苗,平均每月增长0.86mm,其中9-10月份增长可达1.65mm;再经15个月培育达到成品贝,平均壳长28.57mm,平均每月增长1.35mm。泥蚶是一种慢生型贝类。对室内浮游幼虫、稚贝、中间暂养贝苗、成蚶养殖期间的多项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和称重,获得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4.
通过投喂不同的藻类,对毛蚶浮游幼虫附着变态进行研究,表明不同的藻类饵料对于毛蚶幼虫附着有显著的影响。多藻种混合投喂的效果优于单一投喂,其中以扁藻与球等鞭金藻混合投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DNA分子标记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不受干扰等特点。介绍了DNA分子标记概念及其在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36.
浙江沿海的双壳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浙江沿海双壳类的研究,吴宝华(1956)报道了舟山蛤类41种;陈赛英等(1980)报道了南几列岛贝类122种,其中有双壳类68种;洪君超等(1983)报道了鱼山列岛贝类106种,其中双壳类30种;庄启谦等(1980)和崔玉珩等(1980)报道了温州海区的双壳类38种。其他学者在浙江沿海生物调查和采集中也有零星记载。  相似文献   
37.
彩虹明樱蛤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8.
荔枝螺(Thais)是海洋动物区系中重要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在系统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物地理系统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软体动物数据库记录荔枝螺属4亚属34种;国际生物资料库ZipcodeZoo.com荔枝螺属种以及亚种共记录137种,未见亚属的划分;张素萍等(2005)共鉴定出中国近海荔枝螺属20种,隶属于3个亚属;巫文隆(2003)记录了我国台湾地区12种荔枝螺。由于区域差别和鉴定者的局限,可能存在着一些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现象。因此,对荔枝螺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可以丰富荔枝螺的记录,健全海洋生物资料库,对腹足纲的分类也是很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39.
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水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四季采样分析,采样站位包括13个大面站位和10个电厂站位。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3种,其中软体动物48种,甲壳类33种,鱼类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各12种。2个调查周年,本区大面站位年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45.54个/m2和109.36个/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28.22g/m2和30.02g/m2。在电厂站位中,国华电厂年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9.58个/m2和46.65个/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4.49g/m2、15.99g/m2。乌沙山电厂年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5.83个/m2、45.21个/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4.60g/m2、13.81g/m2。研究表明,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不均匀,支港流域年均密度、生物量明显高于主港流域;电厂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全港的平均值。在季节周期变化上,电厂站位的变化差异低于大面站位。  相似文献   
40.
2006年6月,从山东引进半滑舌鳎鱼苗950尾于面积0.2 hm2的单养池塘进行试养.经过8个月的养殖,至2007年2月,共捕获半滑舌鳎810尾,起捕率85%,最大舌鳎鱼体长达到36 cm,体质量405 g,平均体长30.5 cm,体质量340 g.试验过程中发现在33 ℃高温和10 ℃的低温季节,半滑舌鳎均可生长,月平均增长率甚至高达28%,在此温度范围内,半滑舌鳎的生长与温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但对温度快速下降的耐受性较差,易钻泥导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