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我国以超时令和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面积从 1 981年的不足 1万 hm2 到 1 999年已发展到 1 39.6万 hm2 。江苏人多地少 ,设施农业发展更加迅速。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 ,各地的设施农业普遍向规模化和单一化栽培发展 ,发生了只重视劳动生产率而忽视土地生产率的状况 ,其结果直接导致了设施土壤的连作障碍 ,发生了生产效益下降、产品品质变差的现象 ,有些地方甚至危及到农业设施的继续使用。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一个主要因子就是次生盐渍化。本文将从它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曹炳阁  张辉  张永春  宁运旺  王道中  陈巍 《土壤》2013,45(4):598-603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地力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生物量、产量、增产量、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均为高地力高于低地力;在两个地力条件下,苏薯8号的藤蔓鲜重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大,而薯块鲜重和薯蔓比则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增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而农学效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低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为5.46 kg,比例为N∶P2O5∶K2O=1.00∶0.32∶1.03,高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吸收总量为7.09 kg,比例为N∶P205∶K2O=1.00∶0.43∶1.39;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低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95 ~ 110 kg/hm2,高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110~120 kg/hm2.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普遍认为,相同施肥量下增加施肥次数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施肥次数偏多已成为江苏稻麦化肥过量投入的主要因素。一次施肥仍存在争议,基肥结合分蘖期追肥的两次施肥也会导致水稻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明确基肥结合抽穗期追肥的两次施肥效果对稻麦化肥减量具重要意义。  【方法】  2016—2019年开展稻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产量和产量组成、氮肥累积效率和氮素累积盈余。定位试验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设不施氮 (CK)、习惯施肥 (CF)、推荐施肥 (相对于CF处理水稻减氮18.2%、小麦减氮22.2%,RF) 和推荐施氮量下基施4种类型氮肥(尿素U、硫包膜尿素SCU、聚合物包膜尿素PCU和尿素添加5%双氰胺NIU)结合抽穗期追肥 (BH) 两次施肥 ,共7个处理。2018—2019年,使用以普通尿素为氮源的改良配方肥 (IFF) 和含硝化抑制剂的稳定性复合肥 (SCF) 做基肥,进行稻麦两次施肥(BH)田间验证试验,以农户实际 (FP) 为对照比较施肥成本和种植效益。  【结果】  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习惯 (CF) 比较,推荐施肥处理 (RF) 对稻麦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与推荐施肥比较,相同施氮量下基施不同类型氮肥结合抽穗期追肥的两次施肥处理对稻麦产量也无显著影响。施氮量减少可使稻麦氮肥累积效率显著增加、氮素累积盈余显著减少,而施肥次数减少对稻麦氮肥累积效率和氮素累积盈余均无显著影响。相同施氮量下基施不同类型氮肥结合抽穗期追肥两次施肥条件下,稻麦产量和氮肥效率均以含硝化抑制剂的尿素处理 (NIU-BH) 表现较好;小麦上使用聚合物包膜尿素处理 (PCU-BH) 效果不稳定。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施改良配方肥两次施肥 (IFF-BH) 和基施稳定性复合肥两次施肥 (SCF-BH) 与农户实际比较,水稻可在施氮量减少18.2%~33.8%条件下使产量分别增加1.8%~4.5%和2.6%~6.1%,施肥成本分别减少1069~1538和473~1029元/hm2,净收益分别增加1950~2270和1168~2126元/hm2;小麦可在施氮量减少30.0%条件下使产量分别增加0.7%和9.7%,施肥成本分别减少1132和495元/hm2,净收益分别增加1387和2045元/hm2。  【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定位试验和验证试验结果均表明,采用基肥加抽穗期追肥两次施肥,配合选择合适类型的肥料做基肥,可在施氮量减少18.2%~33.8%前提下稳定稻麦产量、提高氮肥效率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4.
菜地土壤磷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菜地土壤磷的累积状况,介绍了菜地土壤磷累积在提高蔬菜产量上积极的农学意义,重点从菜地土壤磷的环境效应角度,综述了菜地土壤磷素流失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表征菜地土壤磷流失潜能的指标、土壤磷流失的"突变点"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菜地土壤磷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针对小麦施肥次数多引起化肥过量投入,开展缓控释肥料+一基一追田间试验,研究缓释氮比例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养分效率的影响,为南京市江宁区小麦缓控释肥料施用技术、小麦化肥减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养分吸收、氮肥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随缓释氮比例增加先增后减,以缓释氮占比40%的效果最好;缓释氮占比40%缓控释肥料+一基一追处理的小麦产量、养分吸收、氮肥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比相同施肥量下3次施配方施肥的处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6.
江苏宜兴地区典型菜地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宜兴市典型大棚和露地蔬菜土壤采样,并做土壤养分均衡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棚土壤和露地土壤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且耕层(0~25 cm)酸化程度大于亚耕层(25~50 cm),大棚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地土壤,两种栽培模式下蔬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都有在表层过量累积趋势,且大棚蔬菜地较露地蔬菜地土壤更明显,而速效钾在露地蔬菜地土壤的积累较大棚蔬菜地更明显.大棚和露地蔬菜土壤有效硫、交换性Ca2+、交换性Mg2+及有效锌、有效硼等都处较丰水平,而土壤有效硅含量较低,增施硅肥可能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对大棚蔬菜进行盐分分析表明:10个点的蔬菜大棚土壤已达到中盐土盐渍化水平,其中盐分大于1.0 g/kg小于2.0 g/kg的占50%,盐分接近3.0 g/kg的比例为40%,对应的土壤电导率也呈相同趋势,且所测定土壤盐分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重施氮肥造成的硝态氮积累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甘薯不同氯离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1-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回收率低(52.9%~81.4%),且受样品浸提液颜色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Cl-回收率为93.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 6.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精确度高,因此是测定甘薯氯含量的最佳方法;(2)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甘薯品种Cl-积累和分布,结果显示:甘薯幼苗地上部Cl-含量为0.067~0.096 mmol g-1DW,根系Cl-含量为0.038~0.087 mmol g-1 DW,品种间甘薯幼苗地上部和根系Cl-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向地上部转运Cl-选择性比率均大于1.0,表明Cl-向地上部聚集,以菜用型福薯7-6比率最高,紫心型徐紫20-1和浙紫1号次之,淀粉型泉薯9号最低.  相似文献   
38.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的主区处理pH显著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但对应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略有上升;副区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增施水稻秸秆处理pH较不施尿素对照分别下降了0.45、0.66个单位,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1.52、0.95 mmol kg-1;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为H+0.61~1.74 kmol hm-2a-1,单施尿素处理高于不施尿素处理,而尿素增施有机肥或水稻秸秆的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以尿素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pH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存在显著的依变关系。尿素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存在差异,前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但其各自对土壤酸化的具体贡献率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基于江苏省苏州和盐城地区937个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小麦化肥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苏州和盐城地区小麦氮肥投入分别为267.4±57.3、300.9±76.6 kg/hm~2,比推荐施肥分别超出87.0%、89.2%;钾肥分别投入65.9±17.0、35.9±29.2 kg/hm~2,比推荐施肥超出37.3%和不足38.1%。(2)苏州地区小麦的规模种植比例、机条播比例和施肥次数均显著高于盐城地区,而盐城地区的配方肥使用比例显著高于苏州地区,苏州和盐城地区的有机肥使用比例均较低。(3)影响苏州地区小麦氮肥投入的前3个种植行为分别是施肥次数、产量以及是否使用有机肥,影响盐城地区小麦氮肥投入的前3个种植行为分别是所在县(市、区)、施肥次数、播种方式。因此建议应针对不同地区指定小麦减肥措施,重点在于加强配方肥使用技术推广和减少施肥次数。  相似文献   
40.
不同氮、碳源对蛋白核小球藻培养液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球藻是一种既能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自养,又能利用有机碳进行异养的微藻,且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如遮光处理、C/N的改变,小球藻能通过迅速改变自身细胞的结构组成来选择代谢途径[1]。pH值作为藻类生长环境的重要理化指标,无论在自养或异养条件下都随代谢过程发生变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