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的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向外转移减少。群体穗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 ,但单株穗粒数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 874 7)。  相似文献   
32.
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的物质积累特性及其播期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半冬性小麦强筋品种济麦20、中筋品种豫麦49和弱筋品种郑麦004,研究了籽粒灌浆期间不同筋型小麦的物质积累特点及其播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籽粒形成和成熟期间,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籽粒灌浆速率分别较强筋品种济麦20和中筋品种豫麦49降低14.1%和24.4%,因而千粒重也分别比2品种平均减少4.87和9.85 g,但籽粒中淀粉的含量增高,表现为郑麦004(82.4%)>豫麦49(80.2%)>济麦20(78.7%),淀粉中直/支比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促进了籽粒形成期(花后0~14 d)的灌浆速率,开花21 d后灌浆速率又明显下降;济麦20和豫麦49的千粒重以适播较高;但播期推迟对3种筋型小麦总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均有提高作用,以晚播处理最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3.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优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2:X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生理效应和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后系统内的生态环境改善,玉米群体内的光照强度增大,光分布合理,风速增大,CO2含量增加;花生本内光照强度减弱,CO2含量和风速略有增加。间作后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提高,农艺性状改善2;而花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随着花生行比的增加逐步得到改善。这种正相互作用和负相用迭加后的优势,以2:6型和2:8型表现较好。为发挥玉米的高  相似文献   
34.
适期晚播对弱春性小麦籽粒灌浆期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适期晚播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的影响,以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旱播10月17日、适播10月24日、晚播10月31日)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性能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郑麦9023晚播的籽粒产量比适播低8.26%,比早播高4.68%;偃展4110和豫麦50晩播籽粒产量分别比适播和早播平均高14.38%和18.55%。灌浆期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晚播与适播处理差异不大,但均明显高于早播,平均高出12.7%;郑麦9023和偃展4110旗叶叶绿素含量晩播高于适播和早播,尤其花后14 d后差异达显著水平;旗叶净光合速率晚播处理中郑麦9023一直较高,偃展4110在花后21 d后明显高于适播和早播,豫麦50花后0~7 d较高。3个品种的灌浆速率晩播处理也占明显的优势。因此,适期晩播能维持弱春性小麦品种灌浆期较好的光合性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开花后叶源的光合特性和籽粒库的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品种在开花后0~14 d,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14天以后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郑麦902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强,平均高出13.1%;千粒质量分别比偃展4110和豫麦50高5.9 g和12.4 g,具有明显的"叶强粒重"优势。偃展4110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平均为4.16,比其他2品种同期高出24.1%;穗数分别比郑麦9023、豫麦50高出8.67%和24.01%,具有明显的"叶多穗多"优势。2品种籽粒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播期对灌浆期的叶源性能和粒库指标具有明显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小麦根系生理活性时空分布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关系,在2019-2021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于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采用长方体铁盒(0.2 m×0.05 m×0.2 m)在麦行上、行距1/4处、行距1/2处分别取0~0.2 m和0.2~0.4 m土层的样品,测定不同位点小麦根系生物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以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0~0.2 m和0.2~0.4 m土层中小麦根重密度、根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根系活力、根群生理势均呈“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0~0.2 m土层的根重密度、根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群生理势均显著高于0.2~0.4 m土层。在灌浆之前,0~0.2 m土层根系活力高于0.2~0.4 m土层;在灌浆到成熟期间,下层根系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大。在整个生育期内,0~0.2 m土层中根重密度、根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群生理势的水平分布表现为行上>行距1/4处>行距1/2处;开花期之前,根系活力在行距1/4处最大,开花到成熟期间根系活力水平分布表现为行...  相似文献   
37.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根据在山东莱州(1986~1997)和河南温县(1996~1997)14年次进行的夏玉米超高产(≥12000kg/ha)栽培试验资料,分析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常年条件下夏玉米超高产所需的积温和日照时数均可得到满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其影响是间接的。全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18。苗期、粒期降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8735和-13.7415。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产量的关键气候生态条件(从播种期所在旬记起,按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下同)是;第3、9旬的平均气温,第6、8旬的日照时数,第6、7、2旬的降水量。对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超高产的贡献大于穗数和粒重,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气候生态条件是第6、8旬的降水量和第6旬的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6、-0.5793和0.5854。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品种,分别选用大穗品种周麦30和多穗品种周麦32,副处理为种植密度,设置1.2×106、2.4×106、3.6×106苗·hm-2 3个密度。使用长方体铁盒(20 cm×5 cm×20 cm)在麦行上、行距1/4处、行距1/2处分别取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样品。分析冬前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不同位点小麦根系形态数量性状(根长密度、平均根直径、根体积、根总表面积)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根总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0~20 cm土层平均根直径呈“W”形曲线变化趋势,20~40 cm土层平均根直径呈“V”形曲线变化趋势。小麦根系垂直分布状况表现为:0~20 cm土层中根总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均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20~40 cm土层平均根直径高于0~20 cm土...  相似文献   
39.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的资源特征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河南省是我国夏玉米的主要产区,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10%左右.90年代初玉米单产稳定在4650 kg/hm2,处于全国单产平均水平,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山东省与我省种植制度相同,生态条件相似,单产已接近6 000 kg/hm2,高产纪录达到16 444.5 kg/hm2.河南省却一直未能突破夏玉米单产12 000kg/hm2的超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40.
农业院校设置农业标准化与贸易专业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及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农业院校开设农业标准化与贸易专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