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豆"暗垄密"栽培技术的高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结合化控、液肥及灌溉处理对大豆“暗垄密”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垄密”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一般垄作栽培平均增产20%。其较理想的行距为35~45cm ,密度为40~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2.
王志标  周勋波  吴海燕 《南方农机》2019,(13):97-97,102
随着都市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旅游因满足了人们追求体验自然与舒适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需求而得到长足发展。广西虽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经营管理、文化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广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3.
夏大豆群体内植株分布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2007—2008年进行, 在相同密度下,设置5种处理,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 cm×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45 cm×7.2 cm,E:54 cm×6 cm,研究其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处理叶面积指数分别高出E处理30%、25%,差异显著;A、B处理干物质总量分别高于E处理20%、19%,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A、B、C处理分枝豆荚重量和总豆荚重量显著高于E处理,D、E间无显著差异;A、B处理产量分别高于E处理11%、10%,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植株分布均匀性变差使群体内部对资源的利用产生激烈竞争,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从而使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分配比例减少,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确定的种植密度下较均匀的植株分布能够使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合理,形成较高经济产量。由于A、B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B处理方便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所以,本文推荐B处理为大田生产的最优群体。  相似文献   
34.
水稻小球菌核病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水稻抗病品种感染小球菌核菌后 ,体内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测定 ,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增强 ,但抗性品种中的上述酶活性均比感病品种增强的幅度大 ,这可能是抗病品种具有抗性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5.
作物施硒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硒是环境中的重要生命元素,对人畜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作物施硒可以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但其有效性受硒形态,硒与其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施硒方式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展望了今后硒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
农业生态学课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先后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山东省骨干学科建设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文在总结农业生态学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课程组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山东省农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特点分析,阐述了山东省农作制资源发展潜力的途径及方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作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关于大豆理想株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大豆理想株型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对构建理想株型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理想株型在大豆高产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对指导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秆腐菌核病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氮源以酒石酸铵最好,混合碳源(蔗糖+鼠李糖)对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单独蔗糖和鼠李糖生长的好;病菌能在多种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核;菌丝在碳氮比为60∶1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物质VB6+肌醇、VB6+谷氨酰胺等11个组合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微量元素中亚铁、锰和硼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液体培养中以Czapek培养基生长最好,但不利于菌核的形成;菌核在15~35℃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核在0.05%葡萄糖溶液、蒸馏水、水琼脂上均可萌发,以0.05%葡萄糖溶液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40.
覆盖与灌溉条件下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相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重要作用。不覆盖农田中,灌溉可降低有机质含量。而覆盖农田中,这种降低作用不显著。在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溉可使碱解氮的含量下降.覆盖处理下降的程度更大。秸秆覆蓝可明显提高速效磷的含量,灌溉可使其含量进一步增加。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耕层内速效钾的含量,夏玉米生育期间.灌溉处理速效钾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