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7篇
综合类   6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为了明确等高犁耕条件下黄土坡耕地地形与坡度的变化特征,基于6个坡度(3°,5°,10°,15°,20°,25°)和5个耕作强度(6,12,18,24,30次)的组合,开展模拟耕作试验,利用测针法获取耕作后地表高程数据,探讨耕作强度和坡度对黄土直线形坡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高向下犁耕条件下,不同坡度的直线坡随着耕作强度的增加逐渐向“∽”形复合坡演化。同一坡度下,随着耕作强度的增加,坡脚延伸,整体小区投影坡长增大,坡脚高程增加幅度大,堆积现象明显,坡度大幅度减小;坡中高程增加,逐渐抬起坡度减小;坡顶形成的新分水岭的高程和位置随之减小和向下推移,直接侵蚀速率逐渐减小且趋于稳定。坡度通过影响土壤运动能力控制耕作时土壤的分布。因此坡度越大,单次耕作后坡形的变化越明显,直接侵蚀速率越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耕作侵蚀对坡耕地地形的影响,为控制坡耕地土壤侵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等高耕作对不同坡度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高耕作是一种典型的农业耕作措施,通过影响坡面填洼、入渗等进而影响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过程。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强度(90 mm/h)、5个地表坡度(3°,5°,10°,15°,20°)以及2种坡面处理(等高耕作和平整坡面),对径流强度、侵蚀率、径流含沙量、减流减沙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与平整坡面进行比较,探究了黄土高原坡耕地等高耕作措施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平整坡面相比,等高耕作明显延缓坡面初始产流时间,使初始产流时间延迟11.58~31.91 min,随着坡度增大,等高耕作初始产流时间延长效应逐渐减弱。(2)等高耕作具有削弱径流强度和侵蚀率的作用,与平整坡面相比,等高耕作的坡面径流强度、侵蚀率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1.77%~94.92%,20.69%~99.27%和2.46%~88.40%。但等高耕作减少产流产沙能力有限,若坡面发生断垄,等高耕作坡面的径流强度、侵蚀率、径流含沙量都可能接近或大于平整坡面。(3)在降雨过程中,累计产沙量与累计径流量之间满足线性正相关关系,等高耕作累计产沙量随累计径流量的增大幅度始终小于平整坡面。(4)等高耕作在不...  相似文献   
33.
以谷子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究不同生育期谷子在不同坡度下对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揭示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侵蚀过程特征和机理。根据试验区现行退耕还林(草)政策、降雨特点及谷子生长特性,在80 mm/h降雨强度和4个坡度(3°,5°,10°,15°)条件下分别对4个生育期(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谷子种植坡面进行人工模拟降雨。结果表明:种植谷子对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有明显影响,随着谷子的生长,坡面初始产流时间不断延长,坡面产流曲线更快趋于平稳,坡面平均产流产沙强度逐渐降低,谷子的减流效应和减沙效益逐渐提高。3°与15°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由裸地5.25,1.40 min分别延长至灌浆期12.70,7.63 min; 3°与15°坡面平均产流强度在灌浆期分别降低至0.52,0.78 L/(m~2·min),平均产沙强度在灌浆期分别降低至0.83,2.07 g/(m~2·min);与裸地相比,谷子由幼苗期生长至灌浆期,坡面径流量减少12.27%~48.24%,产沙量减少19.90%~84.00%。研究结果为揭示黄土高原谷子坡耕地侵蚀机理提供参考,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组成与分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土高原南部3~15°缓坡耕地为对象,以彬县、永寿、西峰、黄龙、耀县、淳化149场侵蚀性降雨为样本,研究得出本区侵蚀降雨能量最大值为2 160.42 J/m  相似文献   
35.
本文在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主要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以专业内涵、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主干课程为课程筛选依据,提出了以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林学、风蚀荒漠化防治技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水土保持规划学和开发建设项目保持为核心的19门左右的主要课程,构成了水体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6.
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为了探讨农田不同肥力对玉米秸秆腐解转化和能态变化的影响,该文采用砂滤管法在陕西关中高、中等、低3种肥力塿土上进行了480 d的玉米秸秆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进程中玉米秸秆的分解率以及有机碳组成和能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腐解进行,腐解产物中的苯–醇溶性、水溶性组分下降,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木质素增加;腐解物的能态呈现上下起伏、下降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的变化,总体是一个放能过程。腐解产物的热值与其有机碳、苯–醇溶性组分、水溶性组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其灰分、木质素、腐殖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腐解480 d,3种肥力间比较发现,玉米秸秆在中等肥力田块上矿化率最高,低肥力田块上的最低;中等肥力土壤能够促进玉米秸秆中的水溶性有机组分和木质素的分解,而高肥力土壤能够促进苯–醇溶性组分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分解,并有利于腐殖物质的形成,而且腐解物的能态最高。  相似文献   
37.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概述生态经济分区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黄土高原进行生态经济分区的重要意义.选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22个指标, 以行政县(区)为单元, 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GIS相结合的分区方法, 把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带即南部暖温带半湿润农林生态经济带(Ⅰ)、中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农林牧生态经济带(Ⅱ)、西北部温带半干旱农牧生态经济带(Ⅲ)、北部温带干旱半干旱农牧生态经济带(Ⅳ)和18个生态经济区.通过该研究的实践, 不仅可为后续有效布设黄土高原的生态经济项目提供参考, 而且可为较大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完成本科教育过程的纲.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优点与不足,从科学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正确处理供求关系,把握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和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等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完善,并初步确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物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林学、管理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能继续深造和在水行政及相关部门从事水土保持研究、教学、规划、设计、施工、预防、监测和管理的较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9.
为了节约水资源和提高农田管理水平,以VB为开发平台,基于水田水量平衡原理和生物学理论,建立了水田数据库管理系统、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水田水分动态显示系统等3个子系统;具体介绍了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和实现方法.系统运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水田灌排水的时间和强度以及经济灌排水量等计算;并且将计算结果输出到Excel表格中,并以报表或网形格式显示,因此该系统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更为承田灌溉自动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软件服务.  相似文献   
40.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生态经济功能定位的概念,确定了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资源,并对其主导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论述;运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了黄土高原18个生态经济区的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系统归纳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功能极重要的区域及其分布格局;根据生态经济功能定位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法,对各生态经济区进行特征描述和功能定位,为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