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17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硅磷互作与土壤中磷有效性的关系,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比例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中硅肥和磷肥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硅磷配施能够对水稻土中磷组分的含量产生不同影响。中磷水平下增施硅肥可提高磷肥的有效性,减少土壤中磷的固定,但在高磷高硅水平下,可能会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抑制水稻植株对水稻土中有效磷的吸收,降低其他形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换。在该试验条件下,中硅水平的水稻产量随着磷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高硅水平水稻干物质重和穗重却在高磷的水平下降低;与对照相比,中硅高磷水平下的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32.
速生林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 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3.
笋壳微生物腐熟肥料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煮笋加工废弃物笋壳接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化处理的效果,并以笋壳腐熟产物作为有机肥进行蔬菜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菌剂可以大大加速笋壳堆肥腐熟的进程,添加发酵助剂有利于发酵菌剂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实现笋壳快速腐熟。笋壳有机肥对青菜和番茄的生长有良好的作用,当笋壳有机肥用量体积比为40%时,蔬菜幼苗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 chenii,滨柃Eurya emarginata,柃木Eurya japonica等5个海岛树种的抗旱性,利用盆栽控水方式对5个海岛树种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相关的生理指标,比较了5个树种之间抗旱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持续下降,而根茎比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5个树种的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则随干旱程度的加深而明显下降。在重度胁迫下,5个树种的存活率大小依次为普陀樟>全缘冬青>红楠=滨柃>柃木。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5个树种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的抗旱性顺序为普陀樟>全缘冬青>红楠>柃木>滨柃。表4参25  相似文献   
35.
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指导林农合理施肥,选取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区为研究区域,以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该区土壤养分状况等级评价,并采用地统计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平均为pH 5.23,87%土壤pH值为pH 4~6,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1.6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分别为155.40,14.04,85.73 mg·kg-1。根据《浙江土壤》肥力等级划分标准(1级土壤成分质量分数低,4级土壤成分质量分数高)可知: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主要处于第3等级和第4等级,比例为54%。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处在分级标准的第3等级且所占比例为76%。土壤速效钾大于50 mg·kg-1的区域占80%。相反,土壤有效磷不足,63%的土壤有效磷不足10 mg·kg-1,处在第1等级和第2等级标准,难以满足山核桃生长。土壤各养分变异系数为27.15%~141.03%,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养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性。空间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值和养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山核桃产量高低不一,与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山核桃林地土壤严重酸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都比较充足,而大部分地区有效磷不足。  相似文献   
36.
施肥对稻田培肥及水稻浙优2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季稻浙优21为试验对象,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对氮肥利用率、 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改进和追肥改进处理虽较常规施肥减少氮肥施用量2%和4%,但水稻产量无显著下降,基肥改进处理水稻产量反而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基肥改进处理氮肥利用率为40.16%,是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的1.21倍;追肥改进处理氮肥利用率为35...  相似文献   
37.
【目的】土壤养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探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因子及其对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山核桃的栽植和可持续发展、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山核桃主产区,随机选择58个典型乡镇的山核桃林采集土样,测定了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12个肥力因子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它们对山核桃生长、感病等级、产量等级的影响以及丰缺临界区间。【结果】主成分分析前5个因素(PC1、PC2、PC3、PC4、PC5)的累计贡献率达78.49%。PC1的主要荷载为土壤pH、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PC2的主要荷载是微量元素和有效磷含量,PC3是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PC4和PC5分别是有效硼和速效钾含量。林分生长性状中,生长势等级与pH、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铜、有效锌显著负相关(P <0.01),干腐病感病等级与pH、有效钙、有效镁显著负相关(P <0.01),产量等级与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磷、有效锌显著正相关(P <0.01)。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土壤pH、速效钾和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铜、有效锌是当前栽培措施水平下影响山核桃生长的关键土壤肥力因子。综合评价后发现,研究区现有约57%的山核桃林地土壤综合肥力低于平均水平。【结论】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生产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土壤pH、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其次是微量元素和有效磷含量,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山核桃主产区的林地土壤关键指标丰缺范围:pH 5.19~5.70、速效钾87~129 mg/kg、有效钙817~1374 mg/kg、有效镁93~145 mg/kg、有效铜1.36~4.39 mg/kg、有效锌0.78~2.33 mg/kg。  相似文献   
38.
稻-菜轮作下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 a的耕地地力监测试验,总结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大头菜轮作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和大头菜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长期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基础地力。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掠夺式生产严重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施肥能有效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但钾素仍缺乏;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测土配方+有机肥区水稻和大头菜产量增加最明显。因此,施肥能保障水稻和蔬菜的产量,且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9.
文章以食用菌菌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菌渣基质育苗的应用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作物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比值。结果表明:适宜的菌渣与土壤的配比对青菜、水稻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适宜配比为20%~40%,以40%左右时最佳;但施加过量后,育苗效果差。本研究为菌棒废弃物提供了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
澉山乡位于杭嘉湖中部平原,面积36.37Km~2,由于人工小地形和利用方式不同,水网平原的土壤呈复区分布,分为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再加上水域构成了水网平原区的三个层次。在孤立的小山上则发育着红壤土类。研究澉山乡的土壤对于类似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