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2.
对淮河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 Heude)繁殖类型和性腺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为短期孵育型,繁殖期从3月至6月初,3—5月为繁殖高峰期,发现的最小怀幼雌蚌为2+龄;雌蚌内外2对鳃丝均可作为育儿囊,属于外鳃类的四生型,一次怀幼数量在134.9万~402.1万只。以雌蚌怀幼为第一判断标准,并结合卵巢组织切片,确认中国橄榄蛏蚌为一个繁殖周期内多次排卵繁殖类型。雌雄生长未见显著差异。橄榄蛏蚌性腺发育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及休止期5个时期,卵巢和精巢发育基本同步。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均显示,卵母细胞通过直径约5μm的卵柄与滤泡壁相连;早期卵母细胞(直径小于17 μm)表面无细胞膜,而后期卵母细胞(约40 μm)表面出现明显的卵黄膜。橄榄蛏蚌精子为鞭毛型,头颈部呈子弹头形,最宽约2 μm;受精卵表面存在明显的卵膜孔,直径约1 μm,表明精子不能通过卵膜孔全部进入卵母细胞而受精。本研究成果为实现橄榄蛏蚌的人工繁育及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蚌类的繁育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太湖似刺鳊鮈染色体组型分析及细胞核DNA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A、秋水仙素碱腹腔或背部肌肉注射,活体培养法,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运用Micromeasure version 3.3染色体分析软件和Photoshop 7.0对似刺鳊鮈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取似刺鳊鮈血细胞、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为材料,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2.50pg/2c),使用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似刺鳊鮈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染色体众数2n=50,染色体大小的绝对值为0.86~2.32µm,平均长度为1.63µm,未观察到次缢痕及异配型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0sm+8st+4t,NF=88。6个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尾鳍3.779 pg/2c,鳃4.007 pg/2c,肌肉3.819 pg/2c,性腺(卵巢4.242 pg/2c、精巢1.842 pg/2c),肝脏3.905 pg/2c。尾鳍、鳃、肌肉和肝脏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血细胞DNA含量(p<0.01);卵巢细胞核DNA含量约为精巢的2倍。  相似文献   
34.
圆背角无齿蚌寄生变态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及稚贝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实验表明:在水温(19.0±1.0)℃时,钩介幼虫需要约13天的寄生变态才能从鱼体脱落。圆背角无齿蚌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器官、营养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成熟的钩介幼虫仅仅可以作简单的双壳开合运动;刚脱落的稚贝外部形态与幼虫相似,但已经可以依靠斧足进行爬行,并逐渐开始滤食;稚贝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从幼虫壳内侧长出一对新壳,形态逐渐趋向于成贝,而幼虫壳则逐渐退化为壳顶。因此,圆背角无齿蚌的变态发育包括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寄生变态期;第二阶段为贝壳分泌期。  相似文献   
35.
养殖过程中的蚌会大量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造成水体透明度增加、肥度过低,因此必须合理进行施肥。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可以重新培育水体中生物饵料,而过量施肥容易污染养殖水体,消耗水体中的氧气。蚌类养殖池塘使用的有机肥包括厩肥、粪肥和某些生活废水。施肥应根据有机肥和无机肥各自的特点合理搭配,发挥最佳效果。有机肥用作基肥时一般每亩用量为400~500千克;用作追肥时一般每亩用量为100~400千克,具体用量根据水温和肥料的质量来确定。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将水体的透明度维持在30~40厘米。  相似文献   
36.
腹足纲是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的分类不断被修正,并由此导致一些分类单元的繁殖生物学习性重新调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为腹足纲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机制提供有力证据和支持。本研究基于最新的腹足纲分类,对该纲部分物种从繁殖生物学的进化、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进行阐述,以期为腹足纲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