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202篇
  1493篇
综合类   72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春小麦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c)和灌溉需要量(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ETaw),以及典型站点春小麦的灌溉需求指数(Irrigation demand index,ID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日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平均太阳辐射及作物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小麦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要量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均表现为西多东少。50年来春小麦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下降主要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生育期灌溉需要量下降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地区略有增加,长白山地区多年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32.
在研究雨水的过程中,通过天然降雨来获取试验中所需的降雨效果有很大难度,而应用人工模拟降雨器,能够在短期内对降雨及其对土壤、植被等的影响开展高效探究。因此,文章对人工模拟降雨器的种类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3.
《新农业》2010,(5):13-13
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在今年春耕中,再次掀起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种植玉米等作物的热潮。这项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白色变革”的旱作农业技术,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还可增温增光,不仅大大增强玉米等农作物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4.
利用乌审旗20012010年的气温、降雨、日数时数、无霜期等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乌审旗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5.
杨林  陈默  李海燕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21,30(1):181-188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降雨格局变化能够对各类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虎尾草为退化盐碱草地恢复的主要先锋种植物之一,降雨格局变化如何影响其分株和根系等特征对于全球变化背景下退化盐碱地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格局变化试验,设置了3个降水量(减少30%、不变、增加30%)和2个降雨间隔(1、2 d), 研究了虎尾草地上分株和地下根系形态特征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降雨格局的变化对虎尾草有性生殖特征几乎无影响,随着降水量增加或降雨间隔延长营养繁殖特征具有增加的趋势。2) 降雨间隔和降水量对虎尾草根系影响程度不同,降雨间隔为主要影响因素,且二者相互依赖。降水量一定时,随着降雨间隔的增加,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直径显著降低。3) 降水量和降雨间隔均影响虎尾草生物量的积累,降雨间隔为主要影响因素,随着降雨间隔的增加,根、茎、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叶和花序生物量具有减小的趋势,但是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基于2018年6~9月野外采集的数据,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天祝地区金强河流域典型灌丛: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灌丛的降雨截留特征,分析了降雨对灌丛的穿透雨量、茎干流量和截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观测到降雨22次,总降雨量为322.2mm。6种灌丛的茎干流量、穿透雨量和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观测的雨量范围内,茎干流率与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而截留率则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后也趋于稳定;6种灌丛的茎干流率和穿透雨率随着雨量级的增加而增大,而截留率则随之减小。在所有雨量级中,山生柳的茎干流率最大;在>20mm雨量级中,千里香灌从的穿透雨率最大,绣线菊灌从的截留率最大。  相似文献   
37.
文中利用室内模拟降雨技术,通过不同覆沙方式和不同降雨强度的组合试验,对坡面侵蚀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结果: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基本随雨强的增大而提前。坡面覆沙后侵蚀量增多,且侵蚀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半覆沙坡面的产沙量是全覆沙坡面的1.06~2.48倍。0.5、1.0mm/min雨强时半覆沙坡面产沙高于无覆沙坡面,1.5mm/min雨强时低于无覆沙坡面,而半覆沙坡面产沙则均高于全覆沙坡面。全覆沙破面含沙量受雨强影响较小,减沙效果较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可以有效延迟初始产流时间;坡面覆沙后侵蚀程度增强,且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半覆沙坡面侵蚀程度高于全覆沙坡面;无覆沙坡面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大。文中为研究风水复合侵蚀提供了数据支撑,以期为揭示黄土坡面侵蚀发生机理和水土流失规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简单屋顶绿化的滞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模拟降雨与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短时强降雨下简单屋顶绿化基质(配比:陶粒57.0%、草炭41.5%、保水剂1.5%)的降雨产流过程,基于37次模拟降雨实验,归纳了降雨产流的一般过程、规律和特性,分析了降雨强度、基质厚度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简单屋顶绿化滞流蓄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厚度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简单屋顶绿化的蓄水特性有显著影响,基质初始含水率越低、基质厚度越厚时蓄水特性越佳。建立了产流时间数学模型,简单屋顶绿化降雨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同时也受初始含水量和基质厚度影响。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基质的厚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储水性能逐渐下降,延迟产流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39.
根据安徽省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地形、土壤、气象、作物种植等特点 ,通过连续三年的试验研究 ,提出水稻旱作覆膜不同水文年份 (丰、平、枯 )的节水效果和降雨利用效果 ,多年平均提高降雨利用率在 10 %以上 ,节约灌溉水在5 4.5 %以上。这对缓解该地区缺水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依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降雨“适量”、“适时”和“有效程度”3个指标出发,就杨凌区降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适应性做了评价分析,并提出降雨对作物生长的适宜度模型,通过实地调查与计算分析,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杨凌区主要作物对该区降雨特征的适宜能力,同时也较好地反映了本区降雨资源的地域特征,为该地区农作物合理布局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