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2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林业   1390篇
农学   651篇
基础科学   206篇
  1218篇
综合类   3106篇
农作物   634篇
水产渔业   613篇
畜牧兽医   549篇
园艺   221篇
植物保护   38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青藏高原东祁连山以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金露梅灌丛、珠芽蓼草甸、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碳、氮、磷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分别介于4.66kg/m2~6.63 kg/m2、 0.31kg/m2~0.59 kg/m2和0.07kg/m2~0.16kg/m2,2006年分别介于5.27kg/m2~6.84kg/m2、0.40kg/m2~0.51 kg/m2和0.10kg/m2~0.20kg/m2;土壤碳、氮和磷密度受植物群落和根系分布特征影响,样地间及土层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2.
以向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封闭性湿地和开放性湿地土壤全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氮储量。结果表明,封闭性湿地与开放性湿地土壤全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过程既存在差异,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2个典型区各层土壤中全氮含量均可采用四次多项式拟合进行动态模拟。封闭性湿地与开放性湿地土壤氮密度均由表层向下逐渐下降,二者1 m深的土壤氮密度分别为0.95和1.05 kg/m2,其中40 cm以上土层的贡献率均达到66%以上。  相似文献   
33.
滨海滩涂湿地是提高“蓝碳”碳汇、补偿碳排放的重要空间资源。为研究滨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在河北南大港滩涂湿地内设置采样地,对不同湿地类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8.03±3.39 g/kg,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内陆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沿海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表现为芦苇群落>莎草群落>碱蓬群落>金鱼藻群落>光滩地。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与土壤碳含量分布相似,土壤结构、地表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4.
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SD) on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and mammary gland permeability in early lactating dairy cows. Thirty‐two dairy cows were allocated into 16 blocks, basing on parity, previous milk yield, and body weight, and were then randomly assigned into one of the two treatments as follows: 75% (75SD) and 100% (100SD) SD. The cows were fed with same diet throughout the 8‐week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milk yield and milk sample were collected on two consecutive days during the 8‐week experimental period weekly. Plasm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fourth and eighth experimental weeks. Raw, energy‐corrected, and 4% fat‐corrected milk yie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75SD‐cows than that of 100SD‐animals, respectively. The milk somatic cell count was lower in 75SD‐cows than that of 100SD‐animals. The levels of Na+, Na+/K+,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plasmin were lower in 75SD‐cows than those of 100SD‐cattle, respectively. The 75SD‐cows had reduced insulin and insulin/glucagon levels but higher prolactin and growth hormone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00SD‐animals,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low SD‐animals, early lactating cows with higher SD had higher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which further led to a greater mammary gland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35.
黄土丘陵区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苗阶段是植物生活史中最脆弱与关键的阶段,在土壤侵蚀强烈的黄土坡面,现有优势物种能否作为保育物种发挥植物间正相互作用促进幼苗更新与存活还缺乏研究。以黄土丘陵区的3种典型植物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铁杆蒿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植物斑块和裸地斑块下幼苗的密度、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与地上植物物种相似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的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共记录到幼苗 52种,分属22科,主要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构成,且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不同斑块下幼苗的物种数量、密度、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大体表现为植物斑块>裸地斑块;同为植物斑块,不同植物群落幼苗物种数量是铁杆蒿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密度为铁杆蒿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多样性指数为铁杆蒿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而裸地斑块的幼苗密度与多样性指数均为铁杆蒿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3种群落两种斑块幼苗与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0.5,属于极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水平;3)植物斑块中的成年植株对其周围的幼苗存在积极的正相互作用,但在侵蚀干扰更加强烈,环境更加恶劣的阳坡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不同斑块间物种组成差异更大,植物改善微生境,促进更多类型幼苗更新的作用更加明显。总之,3种植物作为保育植物均能促进幼苗存活,但随着植株个体生长,可能存在物种间相互作用的转变,使得幼苗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不高。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种植草类和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荒坡紫色土抗侵蚀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其抗剪和抗蚀性能的影响,选取狗牙根和三叶草进行盆栽试验,设计了对照、单植草类、单施PAM和复合措施(“草类+PAM”)4类处理开展研究,测定了根系指标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计算了土壤的抗剪强度指标和抗蚀性指标。结果表明,狗牙根和三叶草根系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P<0.05),有效增强土壤的抗剪和抗蚀性能;施加PAM能有效促进上述草类各径级根系的生长,显著改善土壤的微结构(P<0.05),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单施PAM为CK的1.15~1.31倍),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及内摩擦角φ,增大粒径>0.25 mm、>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等抗蚀性指标;PAM对荒坡紫色土抗剪和抗蚀性能的增强效果存在最优浓度;草类根系对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较抗蚀性能明显,能显著提高土体的抗剪性能(P<0.05),尤其是增大土壤粘聚力;PAM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较抗剪性能明显,能显著促进土壤团聚体大颗粒的形成和小颗粒的减少,显著提高土壤团聚度和改善土壤团聚结构等(P<0.05);较单一措施,“草类+PAM”对荒坡紫色土抗剪和抗蚀性能的增强效果最为明显,其中狗牙根与30 g·m-3的PAM混施时效果最优;0相似文献   
37.
为阐明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林下草本层化学计量特征和碳密度分布格局,基于2011年青海森林资源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评估了青海省7个优势种(白桦、白杨、红桦、青杄、山杨、圆柏、云杉)林下草本层的化学计量特征(C、N、P;C∶N、C∶P、N∶P)以及碳密度的差异。同时,估算了青海省7个优势种林下草本层碳储量大小。结果表明,草本层地上碳含量圆柏林[(419.9±1.4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林型,但是地下碳含量[(364.6±8.33) g·kg-1]显著低于其他林型;氮含量均表现出圆柏和云杉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磷含量在不同林型间差异不显著。圆柏林和云杉林林下草本层C∶N、C∶P显著低于其他林型,而N∶P显著高于其他林型。此外,林下草本层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均表现出圆柏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根据青海省7种优势树种化学计量特征与碳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草本层碳密度与其化学计量特征有相关性,可以根据碳含量推算碳密度。将海拔作为环境因子考虑,发现圆柏和云杉林下草本层碳密度分布于较高海拔,其他树种则分布于较低海拔。因此,理解养分元素在草本层“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估算草本层的碳储量,对于揭示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状况和生物化学循环过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地面平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行为、外观、血液应激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保证蛋鸡福利状况及生产性能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我国推广地面平养模式蛋鸡福利养殖奠定理论基础。将780只苏禽绿壳蛋鸡按舍内密度分为四组,其中地面平养分为低密度组(6只/m^2)、中密度组(8只/m^2)、高密度组(10只/m^2),笼养组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18~27周龄,蛋鸡行为学数据均采用视频录像收集,在27周龄末进行翅静脉采血和福利外观评价,统计分析24~27周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笼养蛋鸡的产蛋率,攻击、刻板等非福利行为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脚垫损伤、羽毛评分、应激激素浓度(CORT、ACTH)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地面平养各组间,高密度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高于低、中密度组(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行走和休息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鸡啄羽行为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与中密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脚垫损伤、背羽损伤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蛋鸡血清中CORT和ACTH浓度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平养蛋鸡比笼养蛋鸡行为表现更积极,羽毛覆盖度更好,但应激水平和足部损伤较高、生产性能较低;在试验场地模式下,推荐8只/m2为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39.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内的生境环境各不相同,常见的功能区为景区、人工林、校园及居民区,研究城市不同生境类型对麻雀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对城市进一步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哈尔滨市太阳岛部分景区、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及哈尔滨市南岗区大众新城居民小区作为研究点。通过样方与样线法采集不同生境下的麻雀数量,使用SPSS 19. 1软件进行分析得到麻雀的种群密度。通过t检验得出结论为:城市不同功能区内的同一绿地种类中麻雀种群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就均值来看麻雀种群密度大小依次为:太阳岛、大众新城、哈医大校园、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太阳岛(风景区),其次是大众新城(居民区),然后是哈医大(高校校园),最后是校林场(人工林)。同时,通过t检验得到高校校园功能区中不同绿地种类的麻雀种群密度间差异也极显著,结果中均值显示麻雀种群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草混合地、林荫路、草地,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林草混合地,其次是林荫路,最后是草地。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