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1篇
  9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的深入,农村种田大户越来越多,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费时、费力、费水,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针对该矛盾,邢台市推广了聚乙烯水带灌溉轻简化技术。该技术是由聚乙稀水带灌溉方式改进和优化而来,节省了用工,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282.
为了明确沉香(Aquilaria spp.)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聚合物(PPECs)组分及其结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采集沉香样品一级与二级质谱图,对PPECs的质谱裂解途径进行分析,对沉香药材中PPECs组分进行筛查与结构确证。共鉴定出PPECs组分55个,根据结构特征,55个组分分属于3种结构类型,即2-(2-苯乙基)色酮二聚物(DPECs)、2-(2-苯乙基)色酮三聚物(TPECs)和萜类-2-(2-苯乙基)色酮二聚物(SPECs)。鉴定的全部组分包括44个DPECs、3个TPECs和8个SPECs,其中9个DPECs、1个TPECs和1个SPECs首次在沉香中被发现;其次,沉香PPECs的部分组分具有2~4个同分异构体。综上,沉香药材中PPECs组分及其同分异构体丰富,且DPECs类型的组分在总PPECs中所占比例最高(80%)。该研究结果可为沉香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3.
三唑类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种类,其中,伊芬三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作为新型品种填补了该类杀菌剂十余年无新农药更新的空白。伊芬三氟康唑对锈病、叶斑病、纹枯病等防效高,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通过与苯并烯氟菌唑,氟唑菌酰氢胺等杀菌剂复配后体现出更高的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因抗性问题导致田间防效的降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对伊芬三氟康唑的化学合成、生物活性和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其科学合理应用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84.
为阐明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吡噻菌胺的生态暴露风险与环境行为归趋,本文从合成路径、生物活性、生态毒理、分析方法和环境行为五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指出吡噻菌胺对真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显著,防治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吡噻菌胺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生态毒性,且对细胞活力及氧化应激具有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建议后续深入开展不同环境下吡噻菌胺的行为特征及其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特别是对映体选择性的分子机制,探索高效低风险的手性对映体,建立科学精准的风险评估体系,降低其对水生生物安全和人类生殖健康的高潜在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85.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猪场中猪轮状病毒(PoRV)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本试验在广东省某猪场采集腹泻仔猪肠道组织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病毒初步鉴定;分离获得病毒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电镜观察进一步鉴定,并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qPCR初步鉴定该腹泻仔猪病料为PoRV感染,从阳性病料中分离获得1株能引起典型细胞病变的毒株,在电镜下可观察到似车轮状的病毒颗粒,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绿色荧光,将该PoRV分离毒株命名为GD2022,其完整基因型为G9-P[23]-I5-R1-C1-M1-A8-N1-T1-E1-H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GD2022为人轮状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狗轮状病毒基因组重组后的毒株。本试验结果丰富了PoRV基因组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的研究资料,为轮状病毒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86.
双酰胺类农药是继新烟碱类农药之后备受关注的一类杀虫剂,作用靶标为鱼尼丁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优异。随着双酰胺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其对非靶标生物和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了潜在威胁,且靶标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5个方面对双酰胺类农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该类农药的精准应用、风险规避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87.
本文就当前猪病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介绍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的重要性,提出做好生猪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8.
建立了乙螨唑在不同样本基质(猕猴桃、木瓜、柠檬、茄子、山楂、柿子、甜椒、香蕉以及枣)中的气相色谱-质谱 (GC-MS) 分析方法,进而系统研究了?20 ℃条件下乙螨唑在上述果蔬中储藏112 d的稳定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样品经乙腈提取,氨丙基固相萃取柱净化,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01~3 mg/kg添加水平下,乙螨唑在9种果蔬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12%之间,定量限为0.01 mg/kg。于 ?20 ℃下储藏14~112 d期间,乙螨唑在甜椒中的降解率为9.0%~28.6% (低于3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储藏稳定性;但在猕猴桃、木瓜、柠檬、茄子、山楂、柿子、香蕉和枣中,其降解率均超过30%,储藏稳定性较差。乙螨唑残留储藏稳定性与样本基质的种类、pH值、含水量等密切相关。因此,乙螨唑的残留试验样本不宜长时间储藏,获取后应当尽快检测,以防农药降解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本研究为乙螨唑在多种果蔬作物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和储藏稳定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后续乙螨唑的准确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89.
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晋城市出台和践行了一系列政策,并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农业经济未能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和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晋城市农业增产增收,利用《2010—2019年阳城县统计年鉴》中记录的农业增加值、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用薄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这五个指标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晋城市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农用薄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均可促进晋城市农业经济的增长,其中,农用薄膜使用量影响最大,农药使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次之。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认为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大力培养专业的农业科技研发人员、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和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对于促进晋城市农业经济增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90.
以甘肃省5个典型生态区域(民族、河西、陇东、陇中、陇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heil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采用R/S分析法对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灰色理论预测2020-203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总强度走势及数值。结果表明:1991-2019年甘肃省5个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较低强度市域呈扩大态势,而较高强度市域呈缩小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总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区域内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除民族区域之外其他区域内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较小且波动不大;5个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未来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值将呈现出继续下降的演化趋势;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总强度经R/S分析后进行灰色预测,模型平均精度较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为探索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差异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节能减排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