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20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我国生猪等动物及其产品的跨区域调运十分频繁,运输过程中受空间狭窄、卫生条件简陋、运输路径复杂等因素影响,动物疫病传播风险较大。因此,针对生猪运输中的风险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防范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欧美有关国家生猪运输环节中采取的关键生物安全措施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运输人员管理、运输车辆许可、运输计划审查、启运许可、运输途中生物安全、落地报备、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及特殊动物禁运制度,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强化调运前检疫和移动监管,加强生猪运输车辆管理、加大违法调运打击力度等生猪运输环节监管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生猪运输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2.
我国现已基本构建起以《动物防疫法》为核心的动物防疫法律体系,为依法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推动动物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国外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具有体系健全、操作性强、主体责任明确、修订及时等特点,指出了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配套不完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不明确,法律体系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这提示应及时修订《动物防疫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规章,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与其他部门及法律体系的衔接,重视法律宣贯等。  相似文献   
253.
  目的  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26个重点湖泊中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湖泊有16个。研究武汉乌金港底泥中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清淤深度,对该区域类似的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及环保清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乌金港为例,通过2组实验分析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①对乌金港3个点位0~60 cm深度的底泥进行分层采样,分析6种重金属(铜、汞、砷、铅、镉、镍)的分布规律,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价。②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3个点位污染层(0~15 cm)、过渡层(15~30 cm)和正常层(30~50 cm)底泥中磷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解析实验分析底泥中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的释放规律。  结果  乌金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特性:重金属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0~50 cm重金属质量分数趋于稳定,50 cm深度以下重金属质量分数接近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Igeo)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小于40,风险较低。乌金港底泥中磷的污染特性:污染层、过渡层、正常层总磷质量分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规律;污染层和过渡层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质量浓度与总磷质量分数高于原上覆水,正常层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均最低。  结论  乌金港底泥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污染层和过渡层,铜和铅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但处于低生态风险。为了更好地清除内源污染,综合分析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确定小微水体乌金港最优清淤深度为40 cm。图3表6参14  相似文献   
254.
居民福祉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居民福祉的持续改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然而人们对福祉的内涵理解并不统一,生态环境对居民福祉的贡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深入认识居民福祉与生态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居民福祉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居民福祉的内涵、特征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随后探讨了居民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指出:居民福祉具有多维性、地域性和尺度效应;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福祉测度的主要趋势;农户生计方式为深度解析居民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应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规范不同尺度的福祉评价体系,深入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耦合机制,将居民福祉纳入生态管理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55.
番鸭催乳素基因微卫星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肉鸡和火鸡催乳素基因微卫星序列设计5对引物,进行番鸭催乳素基因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引物AW21831没有扩增产物;引物AW21827和AW21833为单态;引物AW21825和AW21829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8和0.62。说明引物AW21825和AW21829可作为PRL基因的微卫星标记、数量性状位点基因定位的候选标记和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256.
为探索中美在生猪养殖管理与生物安全操作方面的差异,对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猪养殖场的生猪生产和生物安全操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美国猪肉生产商生物安全与健康管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生猪养殖环节在养殖经营模式、生物安全实践和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生猪养殖场仍旧以自繁自养为主,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等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猪场生物安全隔离控制措施仍待加强,猪场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仍待提高。同时,针对性提出了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完善配套法律规范、促进人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7.
为了对沙带鱼(Lepturacanthus savala)进行有效的分类鉴定, 明确目前黄海海域是否存在沙带鱼的自然分布, 本研究在形态学描述与测量的基础上, 利用 DNA 条形码技术对沙带鱼及其近缘种进行了分析。共采集了来自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湾)的疑似沙带鱼样品 16 尾及其近缘种样品 1 尾, 测定并获取 DNA 条形码序列 17 条。结合已报道的带鱼科 8 种鱼类的 18 条 DNA 条形码序列对全部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 运用 Kimura 2-parameter (K2P)模型构建了其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全部疑似沙带鱼样品的 DNA 条形码序列均与 GenBank 中沙带鱼(L. savala)的对应序列具有最高的相似性; 沙带鱼的种内遗传距离远小于其与同属罗氏沙带鱼(Lepturacanthus roelandti)的种间遗传距离; 在系统发育树中, 全部的疑似沙带鱼均与已发表的沙带鱼 DNA 条形码序列聚为一支。 研究结果表明, DNA 条形码技术可弥补形态学方法在沙带鱼及其近缘种鉴定中的不足, 实现沙带鱼的有效鉴定; 与此同时,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沙带鱼在黄海的存在, 结果可为黄海沙带鱼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8.
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因其能在植物细胞膜间运输脂类物质而得名,在植物角质层合成和适应多种环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Ta LTP-s的c DNA全长序列510 bp,开放阅读框为339 bp,编码112个氨基酸。利用RIL群体将Ta LTP-s定位在染色体1A上,距离两侧标记WMC449和WMC9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 c M和5.9 c M。通过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显示Ta LTP-s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小麦开花期Ta LTP-s在小花中表达量较高,尤其是在花药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在根和叶中。在ABA、PEG、Na Cl及4℃低温胁迫诱导下,小麦Ta LTP-s均上调表达,可能与抗逆性调节相关。在高盐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细胞膜稳定性和存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研究结果为利用小麦脂质转运蛋白基因改良作物抗逆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9.
在白羽瘤头鸭纯系选育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4个杂交组合的肉用性能和繁殖率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10周龄体重特殊配合力差异极显著,从中选出最优杂交组合Rb×Fc。该组合10周龄公母鸭体重(3760g和2301g)、料肉比(2.91和3.01)、羽毛生长速度(60-65d长齐)、屠体品质、成活率(97.93%)和繁殖率已达国内外白羽瘤头鸭的先进生产水平。经推广应用生产性能稳定,经  相似文献   
260.
梁婉如  宁立波  豆靖涛    郭玉娟  张冬冬    李昂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312-318,326
探讨汤河流域植物生存域特征,可为地境再造技术在流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多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将土壤水分、盐分、有机质、氮磷钾等生态因子作为限制性因子研究了优势种的生存域,明晰了流域优势种适生的因子空间。结果表明:(1)杨树生存域范围包含构树,构树包含楝树。杨树作为优势度最高的优势种在研究区分布极为广泛,而构树、楝树则相对受限,有更高的集群度。黄荆与酸枣的生存域范围呈现出相交关系,黄荆易于受到水分胁迫,此即为黄荆多集中分布于土壤较为贫瘠的生境而酸枣分布更为广泛的主要原因;(2)杨树、构树、楝树共生的生存域适宜范围为含水率0.53%~13.73%,含盐量0.24~0.85 g/kg,有机质含量1.63~5.94 g/kg,土壤氮磷钾综合指数0.38~1.25。黄荆与酸枣共生的生存域适宜范围为含水率8.64%~15.80%,含盐量0.21~0.77 g/kg,有机质含量3.83~17.08 g/kg,土壤氮磷钾综合指数0.51~2.43。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改造地境水肥条件,增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