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篇
  3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251.
本文研究了~(54)Mn在罗非鱼、对虾、毛蚶、文蛤体内的浓集、器官分布和几种生化物质的含量及代谢。结果表明:罗非鱼、对虾、毛蚶对~(54)Mn的浓集系数在同一个数量级上,经一个月的排泄实验后,罗非鱼中的~(54)Mn大部分都排泄掉,而对虾、毛蚶仅排泄一半左右。毛蚶和文蛤的外壳对~(54)Mn有特殊的浓集能力;消化系统对~(54)Mn的浓集能力最高且排泄很快,而肌肉浓集较少排泄也较慢,核酸系统~(54)Mn含量最高,且RNA大于DNA,有机酸系统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252.
以青海云杉6a生苗木一年生一级侧枝为材料进行硬枝扦插,探讨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及不同激素(IBA、ABT)、不同基质、IBA不同浓度、IBA不同时间处理和不同插穗基部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率、根系生长量的影响,为青海云杉扦插快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主导因素为激素种类,激素处理效果:IBA﹥ABT,其次为插壤基质和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另外插穗基部针叶不同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影响很大,保留插穗基部全部针叶扦插生根率较高。综合考虑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最佳成活率的组合是:采用泥炭土、珍珠岩、细河沙按3∶1∶1混合配制插壤,于当年4月中旬从6a生苗木采集一级侧枝为插穗,插穗基部针叶完全保留,使用IBA100mg/kg溶液浸泡1h后扦插,插后棚内湿度不低于60%,插壤温度控制在8-30℃之间,插壤含水量50%-90%之间,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成活率达85%,平均生根数量8.17条/穗,平均根长6.08cm,根系效果指数0.29。  相似文献   
253.
胚龄和2,4-D浓度对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雷  张君  于彦春  王丕武 《玉米科学》2001,9(3):026-028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相对于其它禾本科植物而言较为困难,其中胚龄和2,4-D浓度是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两个较为主要的因素.本文分析了胚龄和2,4-D浓度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提出了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的最适的胚龄因自交系而异,对于吉853,吉842两种自交系胚龄以11~13d为宜,而4112自交系则以12~14d为宜;3种自交系诱导的适宜2,4-D浓度都为1mg/L,自交系间差异不大.为进一步研究能长期继代的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4.
[目的]研究温度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过程中的影响,为准确测定蛋白质浓度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在不同温度和孵育时间下对已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蛋白的影响.[结果]在0 ~ 100 mg/ml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测定范围内,室温20℃孵育20~30 min时测定的蛋白质浓度比较稳定.同时蛋白质浓度越高,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过程中对各种因素影响的抵御能力越强.[结论]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环境温度、待测样品浓度以及染料与蛋白质孵育时间等是决定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55.
In vitro and in-planta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nemato-toxic potential of aqueous leaf extracts of Betel (Piper betle L.) against the root-knot nematode species, Meloidogyne incognita, at five concentrations, standard extract (S) [1:2 (w/v] and its four dilutions, 20%, 40%, 60%. 80% of S. In the in vitro trials, second-stage juveniles (J2s) and eggs of M. incognita were directly exposed to the extract while in the in-planta trials, the effect of the extract was evaluated as a root dip treatment using tomato plant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 was lethal to J2s but also inhibited egg hatch. The seedling dip treatments reduced root infestations in terms of gall formation, egg production and J2 population densities in soil while simultaneously enhancing the growth of tomato plants. All these effects vari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ased on the LC50 value, the eggs were found to be less sensitive to the extract than J2s. One hundred percent of mortality of J2s was recorded at four concentration levels, 40%, 60% and 80% of S and S, while 100% egg inhibition was only recorded at S. The highest reductions in gall formation (i.e., number of galls/root system), egg production and J2 population were all recorded at S as 83%, 87% and 84%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water control. The maximum growth enhancement, which was 235% of the control, was detected in the root length of treated tomato plants. It appears the aqueous leaf extract of P. betle shows promise as a sustainable eco-friendly nematicide for the management of M. incognita.  相似文献   
256.
土壤缺硒和人体缺硒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探讨施硒浓度、时期和方式对不同谷子品种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大田正交设计,以晋谷28号和晋谷21号为供试品种,分别于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土壤施硒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0、5.48、10.96、21.92、43.84、65.76、98.64、147.96g/hm2)的亚硒酸钠,研究各因素对不同品种谷子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产量随施硒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硒浓度为65.76g/hm2时产量最高。籽粒硒含量与施硒浓度呈正相关,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谷子产量和籽粒硒含量与谷子品种、施硒时期及方式有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抽穗期对晋谷21号叶面喷施浓度为25.41g/hm2的亚硒酸钠是最安全有效的谷子硒强化方案。  相似文献   
257.
砂质多孔介质中土壤颗粒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悬液浓度和不同多孔介质组成条件下土壤颗粒在砂质多孔介质中的截留和迁出特征,以揭示土壤颗粒在砂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在砂质多孔介质中迁移时会受到土壤颗粒粒级、浓度和介质组成的影响。截留作用在土壤颗粒通过砂质多孔介质时起主导作用,土壤颗粒截留比例随着土壤颗粒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加;而随着多孔介质中粗砂比例的增大,其逐渐降低。土壤总颗粒、50μm和1~50μm土壤颗粒迁出量分别与该粒级相应投入量呈幂函数增加趋势,而1μm土壤颗粒的迁出量与其投入量呈线性增加趋势。土壤总颗粒迁出量与介质中粗砂比例之间存在线性增加关系。因此,多孔介质组成、颗粒粒径和浓度在土壤颗粒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多孔介质中土壤颗粒和污染物迁移研究方面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258.
各形态和浓度砷对生菜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模拟土壤溶液栽培本地生菜,分别加入不同化学形态及不同浓度的砷,观察其对生菜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发现DMA、As( Ⅲ) 毒性强于MMA、As( Ⅴ) ;随有效砷浓度增加,生菜产量下降;砷对生菜鲜重和干重、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当培养液砷浓度超过受试植株的承受阈值时,生菜即表现为急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259.
以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接种丝孢堆黑粉菌,验证在设定药种质量比包衣下,采用0.1%~1.1%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种衣剂进行不同播期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分析玉米播种至8叶期的土壤温湿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是丝黑穗病菌侵染的关键因子。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差异较大,播期早,出齐苗时间长,玉米丝黑穗发病重;播期晚,出齐苗时间短,丝黑穗病发生相对轻。0.1%~1.1%浓度戊唑醇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为53.07%~90.87%,0.9%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60.
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施肥改变土壤溶液环境,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结构和土壤物质组成产生影响。探索长期不同施肥影响土壤胶体微观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宏观现象的关联十分必要。本研究依托三十五年棕壤长期定位施肥监测试验站,选取不施肥处理(CK)、施用氮肥(N)、施用有机肥(M)、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N+M)四种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监测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胶体凝聚动力学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表面化学性质和土壤矿物组成等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胶体凝聚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四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棕壤胶体凝聚特征均表现为在低电解质浓度条件下发生慢速凝聚(RLCA)与高电解质浓度条件下的快速凝聚(DLCA);不同施肥处理胶体在相同电解质体系中的临界聚沉浓度的大小顺序均为M > N+M > CK > N。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了胶体颗粒表面电场强度,加大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加之有机质组分的空间位阻效应使得胶体的凝聚现象减弱;另一方面,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并未改变土壤黏土矿物组成类型,但对其相对含量产生影响:其中,有机肥的长期施入使2:1型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增加,1:1型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减少,长期施用氮肥使伊利石相对含量减少而高岭石相对含量增加。综上,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改变棕壤胶体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矿物组成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棕壤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