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28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春季和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组成及结构特点,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luster聚类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共出现鱼类22种,隶属8目、12科、19属,鲈形目占比最高,为50.0%,其次为鲽形目和鲱形目,所占比例各为13.6%,生态类型以海洋性鱼类为主。调查共发现6种鱼类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和凤鲚(Coilia mystus),夏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鮸和焦氏舌鰨(Cynoglossus joyneri)。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可分为春季组(Ⅰ组)和夏季组(Ⅱ组),春季组由5月站点组成,夏季组由8月站点组成,组间差异系数达到84.17%。ANOSIM分析表明,春季组和夏季组种群结构差异极显著(R=0.554,P0.01);BIOENV分析表明,春、夏季杭州湾北部鱼类种群结构与温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04。研究表明,杭州湾海域仍然是棘头梅童鱼、凤鲚等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鱼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明显,棘头梅童鱼的生态洄游习性可能是造成种群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2.
以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了3种养分管理模式,研究了中、低2种地力水平对早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中低肥力地块上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施氮比不施氮能增产14.6%~41.7%,在中肥力地块氮肥利用效率为32.23%,低肥力地块氮肥利用效率为30.70%,分别比相同地力水平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高出了10.00%和8.36%;在相同的氮素水平下,低肥力地块增产效果要好于中肥力地块。在不同的地力水平下,充足的氮素供应能提高早稻的实粒数和有效穗数,对氮素从源到库的转化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3.
不同钝化剂对猪粪堆肥处理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外模拟堆肥试验,研究了4种重金属钝化剂(A:2.5%沸石+2.5%粉煤灰;B:2.5%沸E+5.0%磷矿粉;C:2.5%沸石+2.5%钙镁磷肥;D:2.5%沸石)与CK(不添加钝化剂)处理对猪粪堆肥中Cu、Pb、Zn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处理促进猪粪中重金属Cu、Pb、Zn由活性高的可交换态向活性低的残渣态转化;堆肥中添加钝化剂沸石、粉煤灰、磷矿粉、钙镁磷肥,能提高堆肥对重金属Cu、Pb、Zn的钝化能力;处理A和B对可交换态重金属Cu、Pb和Zn的钝化效果均在80%以上,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24.
2006~2008年,对黄浦江上游横潦泾和斜塘水域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维持在6.0以下,氨氮指标逐年下降,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总氮指标虽严重超出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2008年的指标值均明显低于2006年和2007年;两个监测点的总磷指标逐年下降,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该水域水质状况的改变可能与近年来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25.
施肥深度对潮砂土氮磷损失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插精量一次性侧深施肥为背景,探究施肥深度对氮、磷损失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土柱模拟试验,于201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供试土壤为潮砂田水稻土,肥料为三元复混肥。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和0(表施)、5、7.5、10、12.5 cm五个不同深度施肥处理,监测氨挥发、田面水和渗漏水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土壤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与表施处理相比,5、7.5、10、12.5 cm深施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下降68.07%、82.40%、99.98%、99.98%。10、12.5 cm深施处理的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比表施处理分别下降84.82%、89.07%;各深度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总磷平均浓度较表施处理均大幅下降,降幅达92.43%~99.56%。不同深度施肥处理的渗漏水中氮、磷平均浓度与表施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0~20 cm土层中,5、7.5、10、12.5 cm深施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比表施处理提高了4.63%、12.25%、11.85%、5.69%和6.40%、5.90%、6.09%、5.43%;20~30 cm和30~40 cm土层中,各处理间的氮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肥料深施能显著降低氮磷损失,潮砂土的适宜施肥深度为10 cm。  相似文献   
226.
紧急切断阀是防止罐区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关键设施。针对火灾环境下紧急切断阀执行机构因防火罩或耐火电缆失效导致其无法关断的技术难题,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紧急切断模式,结合大型原油储罐罐根阀改造需求,融入主动防护理念,研制了一种智能型紧急切断电液执行机构,并开展了整体功能试验、控制箱耐压试验、液压系统保压试验及疲劳寿命试验等相关测试。结果表明:研发的智能型电液执行机构能够主动识别外界发生的火情,并实现了蓄能器气囊氮气压力在线监测预警功能,压力监测误差小于0.23%;30天内液压系统压力仅下降0.1 MPa,保压性能良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研究成果为罐区紧急切断阀改造提供了解决思路,可有效提升火灾条件下罐区事故初期应急处置能力。(图9,表3,参22)  相似文献   
227.
长江口重要渔业水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江口重要渔业水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现状,于2016年5月和8月共采样2次,布设采样点12个,采集水样48个,沉积物12个,分析重金属分布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样中Cu、Zn、Pb、Cd、As的含量分别为0.0013~0.012 0、0.0010~0.0200、0.000 036~0.000 220、0.000 006~0.000 027、0.001 9~0.003 5 mg/L。水样中Hg含量很低,最低的未检出,最高为0.000 09 mg/L。长江口渔业水域的水相重金属除2016年8月S1采样点底层水样Cu含量略有超标,其它均能达到渔业水质标准。长江口渔业水域沉积物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一类标准,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评价沉积物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长江口渔业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风险较大的是As,其次是Cu和Hg。  相似文献   
228.
黄浦江上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2008年的渔业资源及水质环境监测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2004年以后的增殖放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渔业资源状况的分析表明,2007~2008年放流种类的总体资源状况好于2006年.放流种类资源密度的变动趋势与放流强度呈较强的正相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渔民收入显著提高,放流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7.生态效益分析表明,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水质指标中的N、P营养盐明显下降,且与同期鲢、鳙的资源密度呈极强的负相关,放流对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能起到关键作用.社会效益分析表明,增殖放流带动了养殖业和休闲渔业的发展,增强了全社会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协调了各级渔业部门间的合作和分工.  相似文献   
229.
为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强化生物质炭基肥生产应用,以洞庭湖芦荻秸秆热解生物质炭为基质,采用包膜和混合造粒技术,以改性淀粉为黏合剂,辅以膨润土、腐殖酸等材料制备包膜炭基肥(CT)和混合炭基肥(MT)。以生物质炭占比10%(T1),15%(T2),20%(T3),25%(T4)和30%(T5),从微观形态结构、养分释放速率、粒径及抗压强度等基本性质进行择优筛选,将筛选后的炭基肥处理(CT2、CT3、CT4和MT1、MT2、MT3)与普通复合肥(NPK)、不施肥(CK)共8个处理进行室内水稻盆栽试验,对比不同研制方式及生物质炭添加量下水稻土氨挥发及氮素渗漏流失差异。结果表明:炭肥比越大,肥料结构愈紧密,累积氮素释放率愈低,但过量的生物质炭的添加会造成肥料粒径不均匀、抗压强度不达标。包膜生物质炭基肥以15%~25%的生物质炭添加量较适宜;混合生物质炭基肥以10%~20%的生物质炭添加量较适宜。与NPK处理相比,CT2、CT3、CT4处理氨累积挥发量分别降低12.95%,27.96%,23.82%,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16.56%,35.67%,30.57%,以CT3效果最好;MT1、MT2、MT3处理氨累积挥发量分别降低33.72%,41.48%,16.06%,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43.31%,53.18%,20.38%,以MT2效果最好。2种炭基肥均可减少盆面水铵氮平均浓度,与NPK处理相比,最高降幅分别达20.74%(CT4)和39.90%(MT2);混合造粒炭基肥中以MT2处理的全氮、硝氮浓度降幅最大,分别达5.50%,5.09%,而包膜炭基肥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与NPK处理相比,施包膜炭基肥处理的渗漏水中铵氮与全氮平均浓度分别显著降低8.93%~14.00%,8.84%~16.38%,而各处理间硝氮平均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施混合炭基肥可降低铵氮、硝氮和全氮平均浓度,分别达11.16%~12.42%,3.22%~22.29%,11.14%~15.86%。此外,炭肥比越高,生物质炭的氮减排效应越明显,但添加量过大其氮减排量并无显著性增加。总体而言,2种工艺制备生物质炭基肥均能有效降低氨挥发损失以及减缓氮素径流渗漏损失风险。其中,包膜炭基肥以20%~25%生物炭添加量效果最优,混合炭基肥以15%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