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7篇
  26篇
综合类   7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苗高生长量(△H)、地径生长量(△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升高,重度干旱胁迫下极显著降低(P<0.01);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有所降低,重度干旱时极显著上升(P<0.01)。说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时麻疯树幼苗以降低光合生长和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环境、维持生命,但长势变弱,而严重干旱时麻疯树幼苗的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严重限制。  相似文献   
202.
以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区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倒水河流域4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20余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分析了自长江防护林建设以来的全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以及林区土壤侵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防护林建设的深入开展,该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1979年的20.84%恢复到了2001年的37.25%,土壤侵蚀得到明显控制。侵蚀面积从75736.1 hm2减少到66707.8 hm2,共减少了9028.3 hm2。中度及以上强度的土壤侵蚀已基本消失,林区无明显侵蚀的面积从1928.6hm2增加到12803.1 hm2,增长了近6倍。林区土壤侵蚀已以中度侵蚀为主转变为以轻Ⅰ侵蚀为主,森林植被的恢复对流域的水土保持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干旱0 d6、d1、2 d、18 d)对2年生希蒙得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希蒙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随土壤含水量(SWC)的降低而显著降低,且SWC与LRWC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随干旱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暗呼吸速率(Rd)显著增加,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D12)后升高(D18)的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WUE)与Ci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12 d处理下希蒙得木叶片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孔限制,而干旱18 d后植株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非气孔限制;此外,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饱和点(LSP)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并伴随着光补偿点(LCP)的急剧升高。由此表明,干旱条件下,希蒙得木叶片水分严重亏缺,光合碳同化能力及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这也可能是植株应对干旱逆境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04.
四川乡土杨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杨树基因资源对杨树中长期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该区乡土杨树资源,对四川7个行政市(州)的共计31个县的乡土杨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获得包括18个种及3个天然杂交种在内的乡土杨树单株材料1 560多份。根据该区乡土杨树多为异龄林的特点,在五株大树选优法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异龄林的选优方法,获得乡土杨优树64株。结合林分优势木生长情况,制定了适合散生木选优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标准。两种选优方法可供类似生态区的乡土杨树优树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