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赵金龙  唐芳林  刘永杰 《草业科学》2022,38(10):2077-2086
草坪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保持水土,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低噪音,还可吸附其他植物过敏源,是普惠生态产品,也是衡量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更是国家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基于草坪研发、生产、销售、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草坪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全球兴起的一门新兴产业,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成熟.中国草坪业起步较晚,并且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许多短板.为加快草坪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的草坪业发展体系.本文阐述了中国草坪业发展现状,梳理了草坪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提出了草坪业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中国草坪业规范、健康、有序、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本研究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设置青贮玉米(Zea mays)单播(Z)、青贮玉米-秣食豆(Glycine max)混播(ZG)和青贮玉米-拉巴豆(Dolichos lablab)混播(ZD)3个种植方式,每个方式下设置6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ZG和ZD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0.05)高于Z,鲜草产量较Z分别增加19.1%和16.4%,干草产量分别增加12.7%和9.0%.同一种植方式下,后期轻度亏水(I4)、前期轻度亏水(I5)和充分灌溉处理(I6)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0.05)高于重度亏水(I1),平均鲜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9.1%、45.9%和46.6%,平均干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5.8%、44.2%和43.8%.2)混播处理较单播提高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而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且ZG较Z显著(P<0.05)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I5的平均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RFV显著(P<0.05)高于I1,6种灌溉模式中I5的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最高.3)ZG和ZD较Z显著提高(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I5和I6的收获期土壤贮水量和蒸散量显著(P<0.05)高于I1,且I5的WUE显著(P<0.05)高于I4和I6.所有处理中ZG-I5的WUE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的产量最高,并且鲜干草产量仅次于ZG-I6,该处理是适宜河西地区青饲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3.
旨在探究犬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imicus, SEZ)共培养对2种细菌各自致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相同浓度菌体的SEZ与Bb在PBS中共培养24 h,然后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共培养后的单菌落SEZ(SEZBb)和Bb(BbSEZ),比较共培养前后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胞内存活能力以及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和组织细菌载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共培养后,BbSEZ的细菌数量和致病生物学特性均无明显改变,但SEZBb较单独培养的SEZ在细菌数量上减少约67%,在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上皮细胞A549的黏附能力以及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对小鼠的致病性增强,且大大提高了对脑组织的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揭示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4.
为探究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对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生存及环境应激的调控作用,检测了野生株、iolR缺失株(ΔiolR)及其互补株(CΔiolR)对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耐酸、耐药、耐氧化、耐高渗以及抗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同时检测其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ΔiolR缺失株对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4种碳源的代谢能力均显著降低,菌株的耐酸、耐氧化能力显著减弱,而耐高渗能力略有增强;巨噬细胞对ΔiolR的吞噬率升高63.33%。另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ΔiolR缺失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强。研究表明,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在嗜水气单胞菌的生存以及对不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5.
使用海泡石、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氧化钙和氧化镁等土壤改良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某铅锌矿冶炼厂附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稳定化修复试验,利用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并进行稳定化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各改良剂组合均能够有效改变土壤中Zn、Cd和Pb的形态分布,弱酸提取态含量的减少率分别为Zn:17.03%~83.13%,Cd:45.03%~99.17%,Pb:54.05%~99.44%,降低重金属的不稳定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稳定化效果显著。改良剂对Zn元素的稳定化效果影响程度为:钙镁磷肥+氧化钙钙镁磷肥+氧化镁钙镁磷肥海泡石+磷酸二氢钙海泡石;对Cd元素的稳定化效果影响程度为:钙镁磷肥+氧化钙钙镁磷肥+氧化镁钙镁磷肥海泡石+磷酸二氢钙海泡石;对Pb元素的稳定化效果影响程度为:海泡石+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氧化镁钙镁磷肥+氧化钙钙镁磷肥海泡石。该复合污染土壤中,Zn、Cd、Pb稳定效果最优处理为10%钙镁磷肥+5%氧化钙组合。  相似文献   
206.
为了探究禾豆间作模式与施氮水平对饲草产量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适宜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管理措施。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种植方式(LM:青贮玉米-拉巴豆间作;FM: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M:青贮玉米单播)和4种施氮水平(N1:0 kg·hm~(-2);N2:120 kg·hm~(-2);N3:240 kg·hm~(-2);N4:360 kg·hm~(-2))。结果表明:N2、N3和N4较N1显著提高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鲜干草产量以及总产量,其中总鲜草产量较N1分别提高29.60%、57.83%和61.45%,总干草产量分别提高30.73%、59.14%和61.27%。FM的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显著高于M,较M分别增加了5.74%和6.26%。N3和N4较N1显著降低了收获期土壤贮水量,但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并显著提高了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_B),且FM的WUE_B显著高于M。N2、N3和N4较N1显著增加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氮含量及吸收量,且N3较N4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豆科作物以及群体的氮肥利用效率(NUE)。FM和LM的总氮含量及吸收量显著高于M,且FM的NUE显著高于LM。所有处理中FM-N3获得了最高的WUE_B(65.22 kg·hm~(-2)·mm~(-1))和NUE(1.21 kg·kg~(-1))。综合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两方面的结果,FM-N3是适宜河西地区禾豆饲草间作种植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7.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草原兴则林草兴,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2020年,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全面加强草原治理工作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为全面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局,文章分析了当前草原增汇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管理、持续提升草原生态质量、高质量发展现代草业、强化支撑保障、加大社会宣传培训力度等草原增汇路径,旨在为草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8.
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草原调查监测是草原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梳理我国及主要草牧业发达国家的草原调查监测发展历程,发现在监测内容上国内外主要经历了从生产指标到生态指标的逐步涵盖;调查监测的方法上国内外均以长期和短期相结合,以长期监测为主,短期监测为辅,随着技术发展,各国均根据草地类型、利用等特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调查监测体系。建议我国在草原监测上应科学布局固定监测点;完善草原长期监测网络体系;建立系统的天地空一体化草原监测技术体系;健全多功能草原监测的指标体系;加强草原监测人员和科技的投入,以推动我国草原监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9.
为探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种植模式和施氮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甘肃环县对栽培草地设置放牧(G)和刈割(M)两种利用方式,每种方式下设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W)、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单播(H)与两者混播(WH)3种种植模式及0(N1)、80 kg·hm-2(N2)和16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1)放牧较刈割显著提高了总鲜、干草产量,显著降低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进而提高了相对饲用价值(RFV).2)WH和H处理较W显著增加了鲜、干草产量,且WH显著高于H;WH和H较W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了NDF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RFV.3)总鲜、干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N2和N3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N1,而NDF和ADF显著低于N1,并显著提高了RFV.因此,无芒雀麦和红豆草混播草地在放牧下施氮160 kg·hm-2是一种适宜陇东地区放牧型栽培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10.
为确定南京地区某渔场异育银鲫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体,采集该渔场3个饲养塘口患病鱼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基于气单胞菌DNA促旋酶B亚单位(gyr 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后测序进行细菌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如溶血性、蛋白酶活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能力以及对斑马鱼的毒力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在3个饲养塘口均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分别命名为GL-15、GL-17和GL-18;MLST分型显示三株分离菌均为ST251型;生物学特性实验表明,均有溶血性、蛋白酶活性以及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OD595均超过0.5,对斑马鱼的LD50在1.4×103~3.9×103 CFU/尾,属强毒株。本研究为有效防控南京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出血性败血症的暴发流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