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讨刈割频次、施肥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轻度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以刈割频次(1、2、3、4次)为主处理,施肥(对照;施N肥;施P肥;施NPK复合肥)为副处理的双因素裂区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季内,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3次与4次刈割分别比1次刈割增产123.8%和131.6%;施肥对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刈割频次与施肥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刈割3次并添加NPK复合肥处理的干草产量最高。刈割频次和施肥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者交互作用仅对粗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紫花苜蓿茎叶比下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和K+/Na+显著增加(P<0.05),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a2+/Na+则表现出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施NPK复合肥使苜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频次对第二年返青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4次刈割明显降低了苜蓿的存活率,返青率仅为12.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在松嫩平原轻度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每年刈割3次并施用NPK复合肥为最佳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2.
经调查朝阳市南部三星大枣园现状,经营管理水平,果实产量,调查出了近年来有2种主要危害害虫,初步查清了该害虫习性和世代交替规律。提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规格结节数的多花黄精种茎为材料进行栽培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从2~7分为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的产量,种茎出苗时间、成活率,病虫害,田间长势,块茎外观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3~5的成活率均大于96%;结节数小于6个发病率低;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结论]不同结节数处理对多花黄精其产量和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其中3~5节结节数的种茎为最适规格。  相似文献   
24.
桤叶唐棣组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桤叶唐棣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 BA 0.6 mg/L+ NAA 0.12 mg/L+ IBA0.4 mg/L+蔗糖35 g/L+琼脂8g/L,诱导率达到了74%;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 BA 1.5 mg/L+ IBA 1.0 mg/L+蔗糖35 g/L+琼脂8 g/L,增殖倍数达到5.56倍;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 NAA 0.05 mg/L+ IBA 1.0 mg/L+蔗糖35 g/L+琼脂8 g/L,生根率达91%.  相似文献   
25.
以红醋栗1年生带侧芽茎段为材料,进行诱导启动、分化增殖、生根、炼苗移栽研究,建立红醋栗的无菌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腋芽诱导启动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6 mg/L+IBA 0.04 mg/L+AC 1.0 g/L;分化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8 mg/L+NAA 0.04 mg/L+肌醇2.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4 mg/L;沙子:熟表土:草炭土:果渣=3:3:2:2为最佳移栽基质,成活率达91%。  相似文献   
26.
移栽羊草在不同pH土壤上的生长反应及主要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配制的具有不同pH梯度(pH 7.15~10.48)的盐碱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2叶龄羊草幼苗的移栽成活率、成活后的生长状况以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了羊草幼苗对不同盐碱胁迫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2叶龄羊草幼苗移栽后在重度盐碱土(pH 10.48)中的最终成活率为0%,在pH 7.15~10.17土壤中的成活率为70%~85%.移栽羊草幼苗株高、分蘖数、地上部干重的增长以及体内可溶性糖的积累在土壤pH 8.5左右(pH7.87~8.72)最大,但与对照(pH 7.15)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羊草分蘖数以及地上部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羊草地上部K 含量变化范围在13.4~21.0 mg/g,Na 在1.5~12.4 mg/g,K /Na 比值为1.1~13.7.K 含量随着土壤pH的升高而显著下降,与Na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045*),羊草地上部维持较高的K 水平可能是羊草耐盐碱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苏打盐碱化草地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影响羊草光合和蒸腾速率的诸因子间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苏打盐碱胁迫下,“双峰”出现时间提前。羊草光合速率日变化与蒸腾速率日变化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3,P〈0.01),水分利用效率在1d中基本保持不变。影响羊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诸因子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水分利用效率与气温、叶温的相关性不显著。羊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这是羊草适应松嫩平原干旱气候和土壤苏打盐碱化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8.
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扩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快繁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培养条件以及生根与分化诸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扩繁技术的初步试验,筛选出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BA0.5+NAA0.02;增殖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BA0.2+NAA0.05;诱导生根阶段的培养基为:1/2MS+IBA0.3。筛选出来的培养基配方简单适用,经济有效.为四倍体刺槐良种扩繁和推广栽培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9.
不同盐分对羊草种子萌发和根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水培发芽方法研究了4种中性盐(NaCl、KCl、Na2SO,4、K2SO,4)和4种碱性盐(NaHCO3、KHCO3、Na2CO3、K2CO,3)及其不同浓度培养对羊草种子萌发和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钠盐对羊草种子萌发和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钾盐,碱性盐大于中性盐,二价盐大于一价盐.Na2CO3和NaHCO3浓度≥20 mmol·L-1Na2SO4、K2CO3和KHCO3浓度≥50 mmol·L-1NaCl、KCl和K2SO4浓度≥100 mmol·L-1时对羊草种子萌发达到显著抑制水平.羊草根系埘盐分的抑制作用具有敏感性,除5 mmol·L-1的NaCl、KCl和NaHCO,3外,各种盐分浓度对根长均达到显著抑制水平.相同摩尔浓度(以50 mmol·L-1为例)下,羊草种子芽长在NaCl、KCl、Na2SO4、K2SO,4、NaHCO3、KHCO3、Na2CO3和K2CO3胁迫下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6%、5.5%、50.7%、11%、38.7%、37.1%、79%和83.9%.高Na 含量和高pH是抑制羊草种子萌发和根芽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松嫩平原是世界上苏打盐碱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土壤pH多在8.5以上,重度盐碱地pH高达9.0~10.5。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干旱,松嫩平原盐碱化面积逐年扩大,盐碱化程度也逐年加重。文中概述了该区典型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传统的治理方法,剖析了以往主要改良方法存在的利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与育种,水稻耐碱突变体筛选和耐碱基因QTL定位,羊草(Leymus chinensis)移栽快速恢复和重建技术及其生物生态学效应,羊草耐碱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进展,指出了有效利用耐盐碱牧草或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恢复生态和提高劣质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