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研究旨在了解30℃恒温储存条件下餐桌剩余食物中6种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并建立检测方法。选用刚下餐桌的餐桌剩余食物,置于恒温避光条件下存储72 h,并检测生物胺含量。试验建立了餐桌剩余食物中生物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三氯乙酸提取,以苯甲酰氯作为衍生剂,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反相RP18色谱柱分离,乙腈-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54 nm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6种生物胺在0.1~50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可以定性定量的同时检测餐桌剩余食物中6种生物胺含量。刚下餐桌的餐桌剩余食物加盖后在30℃恒温避光条件下储存72 h,随着储存时间增加腐胺含量增长迅速,48 h后开始趋于平稳,而尸胺等其他生物胺含量增长速度较缓慢。因此,需要同时检测腐胺、尸胺及组胺等生物胺指标来判定餐桌剩余食物的腐败情况。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加工工艺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和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并探索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照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肉鸡饲粮加工采用普通调质制粒(OT)和大料高温调质低温制粒(ET)2种加工工艺,每种加工工艺按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不同设4个处理,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和0 mg/kg(0/0组)、600和0 mg/kg(600/0组)、300和200 mg/kg(300/200组)以及0和200 mg/kg(0/200组)。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ET工艺对肉鸡饲粮中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与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OT工艺(P0.05)。2)在肉鸡生长性能方面,在OT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在ET工艺条件下,0/0组肉鸡生长前期末重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300/200组和0/200组(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OT组肉鸡生长性能显著高于ET组(P0.05)。3)在肉鸡免疫功能方面,各组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4)在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方面,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显著提高了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包被乳酸菌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肉鸡生长性能有所降低,饲料淀粉糊化度升高不能使生长性能有所提升;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索果树对酚类化合物的修复潜力,从八棱海棠中克隆获得多酚氧化酶基因Md PPO2B,并构建该基因植物超量表达载体,通过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该基因对酚类化合物的修复功能。结果表明,在平板、盆栽、液体3种试验中,不加入苯酚,转基因植株在生长状态和外部形态上和野生型相似;当苯酚浓度分别为0.1 m M和1 m M时,通过植物的根长、叶片鲜重等比较发现,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植株对苯酚的耐受性更强,其生长形态较为正常,而野生型植株的生长则受到了明显抑制。由此可见,Md PPO2B转基因植物的PPO活性在植物降解酚类化合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使用果树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基因用于有机污染物修复,对环境治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以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配比(纯N 75 kg hm-2、纯N 75 kg hm-2+K2O 70 kg hm-2、纯N 75 kg hm-2+P2O5 65 kg hm-2和纯N 75 kg hm-2 +P2O5 65 kg hm-2+K2O 70 kg 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 kg hm-2)对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和回生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虽然受到施肥处理的影响,但总体上变异较小。热焓值受基肥配比影响较小,糊化范围和峰值指数受拔节期追氮量影响较小。在不同基肥配比处理下,糊化范围在基施氮钾时最低,氮磷钾合理配施处理下最高,峰值指数表现和糊化范围相反。在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处理下,热焓值以追氮150 kg hm-2时最高,追氮300 kg hm-2或不追氮无显著差异。胶凝淀粉冷藏后发生回生,表现为转变温度、热焓值和峰值指数降低,糊化范围变宽。和仅基施氮相比,增施磷或(和)钾都可降低淀粉的回生值和回生淀粉的热焓值,拔节期追氮处理的这两项指标均劣于不追氮处理。回生值与回生淀粉的热焓值和峰值指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 (P < 0.01)和0.41 (P < 0.05); 原淀粉的热焓值与峰值指数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65 (P < 0.01),与回生淀粉热焓值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44 (P < 0.05),与终值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41 (P <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氮磷钾均衡基施并拔节期追氮150 kg hm-2时,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较为理想,表现为热焓值较高,回生值较低。  相似文献   
2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具有纯天然、多功能、毒副作用小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具有促进猪的生长、降低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量等作用。尽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中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6.
以沪五彩花糯1号为试材,设6个采收期,研究采收期对子粒品质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为授粉后20 d时,沪五彩花糯1号感官和蒸煮品质综合评分达最高,为85.6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推迟而降低,而淀粉则相反。不同采收期下的峰值粘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变异系数要大于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的变异系数,说明除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之外,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受采收期影响较大。与淀粉和可溶性糖相比,子粒中的蛋白质对糊化特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7.
利用40对玉米SSR核心引物对2个供试品种进行DNA指纹鉴定,确定‘沪玉糯3号’的真实性。通过在‘沪玉糯3号’及其双亲间扩增,发现SSR标记umc2007y4、bnlg1940k7、bnlg2305k4、bnlg1702k1、umc1125y3、phi080k15能在样品与‘沪玉糯3号’间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条带,因此,认为这6对SSR引物可用于‘沪玉糯3号’品种真实性的快速鉴定。此外,筛选出6对共显性SSR核心引物(bnlg1940k7、bnlg2305k4、umc1536k9、bnlg249k2、bnlg2235y5和phi233376y1),可用于‘沪玉糯3号’的纯度鉴定。SSR标记bnlg1940k7和bnlg2305k4作为首选,可同时对‘沪玉糯3号’种子进行真实性和纯度鉴定。为加强‘沪玉糯3号’的产权保护及种子质量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8.
沪红糯1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特色玉米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营养丰富、口感香甜软糯、糖度高等特点,其籽粒呈深酒红色,富含花青素,开发潜力大。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已获沪红糯1号玉米的品种权。为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及生产应用,作者介绍了沪红糯1号玉米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区域试验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9.
卢媛  韩晴  王义发  颜韶兵  沈雪芳 《玉米科学》2017,25(6):34-37,41
申W93是以黑糯玉米品种"荆黑糯2号"为选系基础材料,采用二环系方法,经多代自交选育获得的配合力高、品质优、抗性强、转色早、蒸煮不掉色的紫黑色糯玉米自交系。以申W93为亲本组配的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强、品质好、转色早、转色快、蒸煮不掉色,适宜在我国东南区、云南等西南地区种植。截至2016年,该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累计种植面积达1万hm~2,增创经济效益2.4亿元。  相似文献   
30.
为实现鸭绿江茴鱼全人工繁育,选择人工繁殖的3龄鸭绿江茴鱼进行了繁育试验。在水泥池中,投喂鲑鳟鱼配合饲料进行亲鱼培育。当亲鱼达性成熟后,采用激素诱导、等渗液洗卵以及浸卵授精等方法获得受精卵;之后将受精卵放在玻璃钢平列槽中进行孵化;在玻璃钢槽中进行稚鱼培育,其间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幼鱼培育,其间投喂海溞和配合饲料。试验结果:亲鱼培育成活率为95.0%;共采卵3 711万粒,采卵率为96.7%;共获得受精卵3 210万粒,受精率为86.5%;发眼积温为110~121℃·d,发眼率为93.0%;出苗积温为175~221℃·d,孵化率为90.6%;仔鱼上浮积温为235~242℃·d,共获得上浮仔鱼2 623万尾。经过101 d的培育,共获得体质量0.5 g的稚鱼2 544万尾,稚鱼培育成活率为97.0%;经158 d培育,共获得体质量3.0 g的幼鱼2 379万尾,幼鱼培育成活率为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