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21.
为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致死作用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接蜂时间、接蜂比例、补充营养及寄主龄期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能力。结果表明:寄主在2龄-初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增加而上升,在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则随寄主龄期上升而下降,繁殖致死率以初期成虫最高(67.8%),黑色期成虫最低(2.2%);非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下降,2龄最高(60.0%),黑色期成虫最低(0)。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率受接蜂时间影响明显,随着接蜂时间延长,该蜂对橡副珠主蜡蚧的繁殖致死率下降,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上升。成虫期补充6类糖类物质后,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总致死率为:蔗糖(96.5%)>葡萄糖(95.0%)>果糖(91.3%)>蜂蜜(82.1%)>松三糖(80.0%)>海藻糖(70.8%)。接蜂比例为蜂∶蚧=1∶5~1∶15范围内,随蜂虫比下降,繁殖致死率上升,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均下降。综合分析,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随接蜂的蜂虫比例、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寄主龄期增加而减弱,成虫期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增强该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22.
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天敌之一。为了探明该蜂的生物学习性,作者在室内观察了该蜂的交配行为、寄生行为、发育及其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交配行为包括搜寻与求偶、交尾前期、交尾、交尾后期4个阶段。小蜂的寄生行为分为搜寻寄主、触角检测、产卵针刺探、产卵、产卵后梳理5个过程;同一小蜂的寄生次数为1~3次,寄生时间随着寄生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超过3次时,寄生时间相对延长。在室温25℃~27℃,金小蜂世代发育经卵、幼虫、蛹、成虫共4个阶段,发育历期为28~30 d,其中卵期3 d,幼虫期9~10 d,蛹期16~17 d。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黑色成虫的选择系数最高,为0.57,对初期成虫的选择系数最低,为0.07。寄主虫期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发育与繁殖影响明显,在寄主为初期成虫至黑色成虫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发育历期随着寄主虫期的增大而缩短,出蜂数则呈上升趋势,发育历期以寄主为初期成虫时最长,为31.8 d,寄主为黑色成虫时最短,为27.5 d;出蜂数以寄主为黑色成虫最多,初期成虫最低;寄主虫期对蓝色长盾金小蜂雌性比无影响。综上所述,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时间与寄生次数密切相关,黑色成虫期的橡副珠蜡蚧是最适宜寄主,研究结果可为该蜂进一步扩繁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杧果象是杧果的重要害虫,该类害虫的为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质量,对杧果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调查发现杧果果肉象和果实象在云南发生为害严重,发生程度不一,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受害重。采用溴甲烷对采后的杧果鲜果及新鲜果核进行熏蒸处理,结果表明:在20-25℃,常压下使用72g/m3溴甲烷熏蒸鲜果、新鲜果核3h或使用24、36g/m3溴甲烷进行熏蒸鲜果6h,可100%杀死果肉及果核内的杧果象且果实外观、风味未发生改变,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海南芒果蓟马种群的活动及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蓟马已成为海南芒果生产最主要的害虫。为弄清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活动、消长规律,采用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对其进行诱集、监测。结果表明:单独黄板或蓝板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诱集效果显著低于黄板和蓝板组合应用的效果,其中以黄板 ∶ 蓝板=1 ∶ 1时诱虫效果最佳;所诱集到的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数量与挂板高度显著相关,其乘幂曲线回归方程为y=278.65x-1.072;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活动高峰为10∶00~12∶00,夜间不活动;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年度消长情况与芒果的物候关系密切,在一个芒果生产周期内,从芒果盛花期至小果期为全年的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25.
瓜实蝇、南瓜实蝇以及桔小实蝇是为害果蔬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物理诱黏剂可用于多种实蝇的监测和防治,但缺乏对3种实蝇的诱集效果评价。田间开展了10种物理诱黏剂对3种实蝇的诱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0种诱黏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作用最强,其中佳果多诱集的桔小实蝇数量最多,其次为黏王和神捕。研究还发现,诱集的实蝇大多为雄虫。佳果多、黏王以及神捕可用于桔小实蝇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6.
茶黄蓟马是芒果等果蔬的重要害虫。为了揭示其对低温的耐性,通过测定低温致死中温度、致死中时间分析若虫和成虫的耐寒性。茶黄蓟马经短时低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长均显著影响其存活,随着处理温度降低且处理时长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低温处理24 h后第2天的致死中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4龄若虫(似蛹)、3龄若虫、2龄若虫、1龄若虫和成虫,分别为–1.13、0.78、1.64、1.67和4.14℃;在4℃低温下,茶黄蓟马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最长,为5.43d,成虫最短,为2.01d;1至4龄若虫及成虫的致死中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为3龄若虫>4龄若虫>2龄若虫>1龄若虫>成虫。说明茶黄蓟马3龄若虫对低温忍受的时间较长,而1龄若虫和成虫对低温忍受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7.
扁喙叶蝉是我国芒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针对生产上存在的不科学用药现象,作者选择了7种常规药剂对扁喙叶蝉进行室内及田间筛选试验,以期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啶虫脒EC 1 500倍、70%吡虫啉WDG 1 000倍、25 g/L高效氯氰菊酯EW 1 000倍及25 g/L溴氰菊酯EC 1 000倍是防治扁喙叶蝉的良好药剂。  相似文献   
28.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假蒟对螺旋粉虱的作用效果及对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若虫和蛹的生物活性,并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成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强,其活性大小为成虫若虫蛹。处理168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若虫的LC50值(0.932 mg.mL 1)仅为处理24 h时LC50值(2.207 mg.mL 1)的42.23%。处理72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LC50值(0.430 mg.mL 1和1.303 mg.mL 1)分别为蛹(1.894 mg.mL 1)的22.70%和68.79%。经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处理24 h后,螺旋粉虱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代谢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0 mg.mL 1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3种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2.53%、82.79%、52.26%,但低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CarE、GSTs两种酶的活性反而有诱导现象,其中对GSTs诱导效应较为明显。由此表明,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有明显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30.
白面叉草蛉Dichochrysa albofrontata Yang et Yang是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实验室温(26℃~32℃)及特设(16℃、20℃、24℃、28℃、32℃)下对白面叉草蛉的发育及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面叉草蛉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分3个龄期。幼虫捕食螺旋粉虱的卵、若虫和拟蛹,偏嗜拟蛹,其中3龄幼虫捕食量大。在室温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为31.5d~41.5d,其中幼虫期平均14.3d,蛹期平均8.7d,卵期平均3.3d。在16℃~32℃温度范围内,白面叉草蛉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在32℃下最短,分别为卵3.1d、1龄幼虫4.2d、2龄幼虫4.0d、3龄幼虫5.2d、蛹10.8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1.8℃、幼虫7.5℃、蛹9.5℃、世代10.5℃,卵、幼虫、蛹和世代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2.7日度、310.5日度、230.7日度、716.1日度。据此估算,该虫在海南每年可完成6~7代。在16℃~32℃范围内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