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农家品种红秃麦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2006年,以农家品种红秃麦为母本、感病品种铭贤169为父本进行杂交,子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29号和条中31号,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对条中29号,F1群体均为抗病株,BC1也全为抗病株;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52:49,符合理论比3:1。对条中31号,F1群体抗感比为5:7,近似于理论比1:1,F2群体抗感分离比为49:168,符合理论比1:3。推知红秃麦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条中31号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2.
冀鲁豫部分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的抗条锈性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2008年,在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甘谷试验站及天水市的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对收集到的146份冀鲁豫生产品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条锈性鉴定及成株期抗条锈性监测。结果发现,仅有绵麦39抗性表现稳定,对接种鉴定及自然诱发的条锈病均表现免疫,合选18、许6、矮抗58等3份材料的抗性表现也相对较好,抗性比例仅为2.74%,其余142份材料均表现感病。文中还对各品种利用前景、评价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本文通过常规监测、致病性测定、毒谱分析等方法对2004-2009年采自甘肃省不同麦区196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系统研究,共监测到37个小种和致病类型,基本反映了这期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优势致病类群及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情况。除2005年‘条中32号’、‘条中33号’并列第一位外,出现频率为24.1%,2004、2006-2009年‘条中33号’均占居首位,出现频率分别为29.3%、26.2%、33.5%、37.6%、21.5%,‘条中32号’2004、2006-2008年为第二位,这2个小种总出现频率一直波动在37.5%~57.1%之间,第三、四位小种2004-2006年为‘水源11-4’、‘水源11-7’、‘水源11-5’及‘条中31号’,2007年为‘水源11-7’(尤Ⅱ感)、‘水源11-7’,2008年为‘条中33’(F.抗)、‘水源11-4’,出现频率在4.1%~11.6%之间。而2009年‘条中33’(F.抗)已上升为第二位,出现频率达18.9%,‘水源11-4’(F.抗)占据第四位,其它小种类型出现频率均比较低。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出现总频率已由2004年的93.1%上升到2008年的99.4%。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3号’、‘条中32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阶段,‘条中32号’、‘条中33号’、VYr9、VYr3b+4b、VYrSu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流行小种及致病基因,这将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为小麦抗锈育种及锈病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属绿体春化型,反季节生产就是打破胡萝卜夏秋播种秋冬收获的传统生产格局,实现春季播种夏秋收获。但现有胡萝卜品种春季栽培易发生未熟抽薹,且人们对胡萝卜的商品品质要求愈来愈高,调运市场要求圆桶型三红品种(即皮、肉、心均为橘红色)。品种的商品性直接决定着销量和价格。本试验通过在甘肃省引进并反季节试种国内外胡萝卜品种,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条锈病抗性的变异和选择效果,在甘肃陇南用系谱法对8个小麦品种的诱变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天10号、兰天14号、兰天17号在SP1(诱变一代)和SP2(诱变二代),PASCAL和85-173-4在SP2的群体病谱均较原品种对照发生了不显著的变异,但它们在SP1和SP2都没有出现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体;郑麦9023、陇原031和DORICO在SP2均出现了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系且有分离现象。8个品种的SP2和SP3(诱变三代)共获得9个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系和12个显著的非条锈病抗性突变系,其中15个突变系的后代都出现了条锈病抗性的分离和变异。经过4代的选择,证明感病品种在SP2出现的抗性不显著提高株系具有一定的选择可靠性,从郑麦9023和陇原031中分别获得了抗条锈、大粒和兼抗条锈、白粉病的优良突变系。这些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小麦种子能够引起后代条锈病抗性的丰富变异;变异可能出现在SP1、SP2或以后世代;对于感病品种在SP2出现的抗性不显著提高株系可以进行选择;不论哪一方面性状的显著突变系,一般会随世代进展出现条锈病抗性的分离和变异,都应作为抗性选择的目标对象而注意保留。  相似文献   
27.
2006-2007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2006-2007年对甘肃省684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监测结果。监测出31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小种消长变化总趋势与以往基本相同,仍以Hybrid46及水源11致病类群为主,所不同的是流行小种的出现频率不断上升。水源11 14类型仍为第1位流行小种,出现频率为26.2%~33.5%。条中32号为第2位流行小种,出现频率为16.1%~23.6%。次要小种水源11 4、水源11 7、水源11 5出现频率年度间略有不同。而条中31号已降为稀有小种。Yr9、Yr3b+4b、Yrsu为甘肃的主要致病基因。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水源11 14、水源11 4、水源11 7为主,兼顾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中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28.
警惕小麦条锈菌条中33号的流行与危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条中33号的消长、致病性以及哺育品种的布局,认为条中33号出现频率高、毒性强、致病范围广、哺育品种多,已成为危害甘肃及我国小麦生产的又一优势流行小种,小麦条锈菌毒性群体结构已进入以条中33号、32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9.
条锈菌侵染对小麦慢锈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接种条件下 ,对 4个慢锈小麦品种和 2个快锈小麦品种不同发病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慢锈品种和快锈品种受条锈菌侵染后叶绿素 (a b)含量和叶绿素 a/b值均较未接种对照明显降低 ,但慢锈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 ;两类品种间叶绿素 a/b值的高低与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30.
陇鉴9343(原系谱号93-4-14-2-1-1)是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以贵农22为母本、普通小麦兰天1号为父本经常规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该品种参加甘肃省天水市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5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