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空间规模、地域差异分析;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以较小规模、危害较轻的洪涝灾害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2.9%,较大规模、危害较重的洪涝灾害较少发生,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7%。公元1700-1949年250年的时段可以分为六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10-1735年、公元1790-1799年、公元1828-1837年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36-1789年、公元1800-1827年、1838-1949年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具有空间差异,十个县市发生洪涝灾害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华县、大荔、华阴、渭南、潼关、韩城、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地区间洪涝灾害发生几率最大相差23%左右,空间差异较大。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周期性,其中11.9年周期可以对应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准11年周期,5.1年、2.6年周期可以对应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ENSO)2-7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和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22.
为解决太仓市农膜残留及回收问题,明确造成当前农膜残留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定位点采样、问卷调查、关键信息人访谈等手段,对太仓市15个典型覆膜蔬菜区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作物种植前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平均值为9.81 kg/hm2,种植后为9.55 kg/hm2,总体上属于低污染区,太仓市年均地膜残留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通过调研与综合分析发现,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主要受地膜覆盖年限、蔬菜品种、农膜回收方式、作物种植方式以及地膜质量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种植方式和回收方式对农膜残留量的影响大于种植作物类型,是影响农膜残留量最为主要的因素。加强农膜回收可促进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主体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