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为促进土壤结构改良,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旱地草甸土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容重的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与培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均在20~30cm土层较高,平均1.51g·cm~(-3);不同耕作方式,0~40cm土层拔节期前NTDTST;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NT容重增加;成熟期0~30cm土层,深翻(1.45g·cm~(-3))与浅翻(1.44g·cm~(-3))无差异,30~50cm土层,深翻容重(1.48g·cm~(-3))略有增加;免耕秸秆覆盖,0~50cm土层平均容重(1.42g·cm~(-3)),比DT-S和ST-S减少0.03~0.05g·cm~(-3);0~30cm土层,ST-S比DT-S增加0.05g·cm~(-3),30~50cm土层,趋势相反。浅翻会造成犁底层上移,0~30cm容重增加,而深翻增加了40~50cm土层容重。10~20cm质地为粉砂质粘土,40~50cm为粘土,其余土层为壤质粘土;免耕与耕作前土壤团聚体分布更接近,均在1mm粒级处出现高峰,而ST与DT处理的波动性变化比较接近,NT处理在40~50cm土层的0.5~1.0和3.0~5.0mm粒径土粒含量明显高于ST与DT处理。横向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团聚体分布不同;纵向比较,同一耕作方式,无论秸秆还田与否,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波动性变化趋势一致。综合可知,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受耕作方式影响较大,短期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虽受年季间的影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2.
黑龙江省晒烟创新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聚类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构建筛选优良创新种质资源,明确品种间相似度及遗传关系,合理选择育种亲本材料,文章对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作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基于24项生物学特性聚类分析,欧氏距离为12.95处可将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分为五大类群,第Ⅰ类群上中等烟比率最高,可作为品质育种亲本选择材料,第Ⅱ与Ⅲ类群平均产量较高,是培育高产品种优先选择亲本,同时这两大类群在株高、茎围、节距、可见叶数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Ⅳ类群植株高度最小,可作为矮源亲本保存利用,第Ⅴ类群可作为培育早熟品种亲本材料。进一步分析创新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结果显示晒烟单位面积产量与可见叶片数、腰叶长、单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茎围呈显著正相关,腰叶宽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概述了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规律,并对影响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积累的因素(纬度、温度、肥料、光照和水分)及其积累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