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滩面高程和光照条件下白骨壤幼苗的早期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厦门杏林曾营海岸低、中、高3个高程(分别为厦零3.35 m、3.74 m和4.15 m)滩面上红树人工幼林林内、林外自然生长的白骨壤2月龄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林外,中高程滩面上的白骨壤幼苗单叶面积、基径、茎高、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最大;低高程滩面上叶片较厚,肉质化程度高,叶片数最多;3个高程的根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在林内,不同高程间幼苗生长差异主要体现在叶片和茎高,低、中高程之间差异不大,但比高高程的叶片厚,肉质化程度高,叶片数多。除茎高外,林外3个高程的其它指标都明显高于林内。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高程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海域白骨壤红树林生态恢复的适宜高程为厦零3.74 m(相当于本研究的中高程样地),且白骨壤为不耐阴植物,人工造林时,应为后代幼苗的自然更新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22.
运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厦门市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ZA1、HN、ZA2、ZP、D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对微卫星引物在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中共检测到75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 875~7. 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 632~3. 719、平均PIC值范围在0. 498~0. 62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 410~0. 5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 589~0. 687。各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为0. 147~0. 305,说明各群体内近交程度较高,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除ZP与DS群体外,其他群体在多个微卫星位点上均显著偏离平衡(P 0. 05),说明大部分群体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 028~0. 199;根据Fst计算得到各群体间的Slatkin’s遗传距离在0. 029~0. 249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采自厦门市的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现象。本文通过对厦门市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明确厦门市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的遗传结构、种质资源状况及近交程度,为该地区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提纯、保优、复壮及遗传选育提供背景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以杂交种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三者的外形特征和养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壳形和密度相关的参数中,壳宽/壳长指标差异最为显著,日本群体的壳宽/壳长指标显著地大于台湾群体(P<0.05),而东优1号的值则介于双亲群体之间。采用海区延绳式吊养和陆地工厂化养殖两种养成模式,分别在福建、广东和海南对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进行为期一年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色鲍台湾群体受养成期暴发性死亡症的严重影响,存活率极低;日本群体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但生长速度却显著慢于东优1号和台湾群体;东优1号杂色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在3个实验点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东优1号杂色鲍是适合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进行养殖的优良鲍新品种。  相似文献   
24.
通过海水采样和底泥采样,研究烟台港内外的海水和底泥中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以评价烟台港海域水生生物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本次调查共得到浮游植物20种;浮游动物17种;生物多样性方面,港内(1.3)低于港外(1.6),另外,在均匀度、丰富度等方面,港内水质和港外水质相比也有所差距。这些表明近年来烟台港的快速发展,已对此处海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5.
龙须菜的细胞壁含有丰富的胶质成份,是琼胶生产的良好原料,在中国沿海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同时,随着中国近海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龙须菜的规模养殖被认为是缓解海水富营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以探讨龙须菜的生物修复功能为目的,研究了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硝氮浓度对其的影响。整个实验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分别设置了3个不同温度:15、23和31 ℃;3个不同的光照强度:0、30和200 μmol photons/(m2·s)和3个不同的硝氮浓度:0、30和200 μmol/L,测定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的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龙须菜对无机磷的吸收动力学曲线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特征,并且吸收能力随温度和硝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吸收效率在较低温度(15 ℃)和接近自然海水的硝氮浓度条件(30 μmol/L)下较高;而低光照强度下[30 μmol photons/(m2·s)]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效率均高于黑暗和高光强条件[200 μmol photons/(m2·s)]。由此可见,温度、光照强度及硝氮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影响龙须菜对无机磷的吸收特性,但是,其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Kc)]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k.(Bg)]2种红树植物的胚轴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胎生胚轴的淀粉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论是单位质量的淀粉含量还是总量都一直增加。到4月份秋茄胚轴成熟时期,秋茄胎生胚轴个体平均所含淀粉含量可达2.63±0.31 g,单位质量的淀粉含量达24.95%±0.76%,木榄胎生胚轴个体平均所含淀粉的含量则达2.81±0.25 g,单位质量的淀粉含量达20.07%±0.80%。  相似文献   
27.
病毒在海洋中无处不在,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和基因多样性最高的生命粒子。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活跃分子,通过感染和裂解宿主细胞使生命颗粒有机碳再返回到非生命的溶解有机碳,形成了微食物环中的"病毒回路"。病毒丰度,多样性和分布是海洋病毒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基本参数,但是由于病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上述静态参数无法满足病毒生态学研究的需要,因此对病毒生态过程中的动态参数进行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近20年来海洋病毒生态学研究中的主要动态参数包括接触率、感染率、裂解量、病毒引起的宿主死亡率以及病毒自身的生产率和降解率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28.
陈菲  柯才焕 《水产学报》2007,31(6):705-710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分离,但胞质分离受抑制,留在卵质中的两套染色体形成两个染色质团,并发育成两个雌性原核。  相似文献   
29.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llum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反S形顶沟等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分子分类学分析表明,T.pulchellum(株名为TPXM)28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 bp,与基因库中同种相似株的同源性大于99%;微小原甲藻(株名PMDH)的ITS和28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同种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无纹环沟藻(株名GIXM)的ITS与基因库中登记的分离自中国深圳海域的4株同种藻的同源性也高达99%.用ITS序列和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也能很好地显示微小原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藻之间的亲缘关系.将上述结果结合文献记录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证实这3种赤潮种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微小原甲藻是厦门海域较为常见的赤潮原因种.对上述检测和鉴定方法的系统应用也表明,这些方法可应用于对现场赤潮生物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30.
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氮以有机氮为主,无机氮所占比例较低且以铵态氮为主。土壤氮水平分布特征明显,TN、NH4+-N和NO3--N含量较高的分别是芦苇湿地、碱蓬-柽柳湿地(过渡带)湿地和芦苇湿地;土壤氮垂直分布特征亦明显,表现为表层土壤氮含量大于下层,其中,TN、NH4+-N和NO3--N含量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分别是三棱蔗草-朝天委陵菜湿地、碱蓬湿地和芦苇湿地。影响土壤氮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分条件、植被类型及微生物活动等。相关分析表明TN与有机氮、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H4+-N与TP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植被对调整湿地氮的空间分布有一定作用,从而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