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水分胁迫对辣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云南干热河谷辣木(Moringa olerfera)为对象,采用盆栽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辣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和75%田间持水量控制下,辣木株高和地径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但70%田间持水量明显受到抑制;60%、45%和3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的株高和地径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辣木复叶数、主根长和主根粗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而根数无显著差异。利用标准化主轴法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异速生长指数从1.273持续下降至0.947,即辣木将更多的同化物从株高生长转移到其他器官;不同土壤水分的生物量整体表现为根>茎>叶,且随着田间持水量的降低,辣木将更多的生物量由地上转移至地下,而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3.
为了阐明干热河谷甜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对光照和土壤水分的适应机制,明确其土壤水分阈值效应, 本文采用大田人工给水结合自然耗水获得土壤水分梯度的方法,利用 Li-6400 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 下甜玉米光合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甜玉米叶片光合光响应过程的影响不同。土壤含水量为 13.88%~14.50%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增大,净光合速率(Pn)逐渐增大至光饱和点(1 787.48~ 2 000.00 μmol/(m2 ·s),之后 Pn 趋于稳定;土壤含水量为 11.50%~12.69%时,Pn 逐渐增大至光饱和点(1 154.74~ 1 488.08 μmol/(m2 ·s),之后 Pn 逐渐降低,出现光抑制现象,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不低于 12.69%有利于提高干热河谷甜玉 米光能利用率。各光合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但各指标的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 Pn、Tr 和 Gs 水分饱和 点分别为 13.88%、14.04%和 15.4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点为 11.50%。这表明,土壤含水量 12.69%~13.88% 为甜玉米高产高效水,此时甜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高效生理用水特性以及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是干热河谷甜 玉米高产高效节水管理的关键阈值。  相似文献   
24.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呼吸通量,叶片呼吸在森林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展叶片呼吸的机理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有助于构建大气和植被之间的呼吸通量模型,预测分析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源汇功能的影响。通常采用Li - 6400光合测定系统和LAI - 2000树冠分析仪测定森林生态系统叶片呼吸速率。叶片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受到大气温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叶片寿命、叶龄、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叶片呼吸的日变化通常呈单峰曲线,与温度变化大体一致; 生长季早期和晚期的呼吸速率通常高于中期; 叶片在冠层着生位置影响其呼吸速率,冠层上部叶片的呼吸速率要高于冠层下部叶片。今后叶片呼吸研究应围绕以下4个关键问题:1) 模型构建时需要考虑叶片呼吸的温度驯化;2) 叶片呼吸在昼夜交替时内在调节机制;3) 从叶片呼吸到冠层呼吸的尺度转化;4) 加强和完善叶片呼吸影响因子研究。  相似文献   
25.
<正>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5.45万平方千米,辖11个旗县(市、区)。全市拥有林地1046.39万亩、草地5138.4万亩、湿地49.18万亩。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市上下同心、主动作为,按照“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要求,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6.
采用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杧果叶片、果实上的侵染过程,并研究了温度、湿度、刺伤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3h,病原菌分生孢子在刺伤、不刺伤的叶片及果实上均开始萌发,其孢子萌发率为36%-81%,附着胞形成率为20%-61%;接种6-12h,¬¬¬大量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形成附着胞;接种后24h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均超过88%;接种后48h后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呈现网膜状的菌丝团,并不断扩展。在不同温湿度下,刺伤与不刺伤的杧果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显著,2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小分别为13.4mm和3.5mm。3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26.1mm和8.7mm。在7和14 天,湿度69.2%条件下,病情指数仅为12.9 和 12.9,而湿度84.5%时,病情指数分别达27.9和 87.1。刺伤处理的叶片和果实发病率均为100%,其病情指数分别为68.57和57.14,病斑直径分别为8.7mm和11.7mm。不刺伤的叶片和果实的发病率仅为70%和40%,其病情指数也只有38.57和5.71, 病斑直径分别为1.8mm和12.7mm。杧果炭疽菌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在3h内萌发并侵入寄主组织;伤口可促进杧果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在温度20-28°C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湿度69.2-85.4%间,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且伤口可加重杧果炭疽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