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氮肥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水稻增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过量地施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论述了氮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其重点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运粳8号为材料,采用密肥措施塑造不同产量群体,对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和上三叶叶片衰老以及光合速率的变化进行探讨,了解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变化对地上部叶片衰老及其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水稻抽穗后的根系活力与上三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丙二醛(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抽穗后根系活力强的群体地上部功能叶衰老缓慢,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慢,使抽穗后水稻的功能叶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从而形成较高光合能力的水稻群体,最终形成高产。[结论]保持抽穗后水稻根系活性可以提高植株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推迟植株衰老过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3.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以迟熟中粳稻 951 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行距 )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粳稻 951 6适宜施氮量为 2 2 5kg/hm2 ,栽插行距为 2 6.6cm;汕优63适宜施氮量为 1 50 kg/hm2 ,适宜栽插行距为 3 3 .3 cm。在此试验条件下 ,可获得适宜穗数 ,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指数 ,提高蛋白质含量 ,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24.
“两结合、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培养途径,构建了有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对实施"二结合、二融合"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5.
抽穗后水稻株型与高光效群体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代表性品种中粳武运粳8号和杂交中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水稻抽穗后株型和高光效群体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光效水稻的株型应为:株高在适宜范围内的上限,穗下节间较长、基部第1、2节间粗短,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32%~35%,茎生3叶叶角和弯曲度小,茎生5叶叶长配置合理,抽穗期的高效叶面积率大,植株较多叶面积分布在中、上部,其上层叶片挺直,透光大,下层叶夹角较小,有利于群体内较多接受阳光,增大适宜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同时高光效水稻群体在抽穗期LAI适宜,植株上、中部叶面积较多,植株离地30cm以上的叶面积所占比例为85%,此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衰减速率低,叶片的功能期延长,群体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所以认为通过改良抽穗后水稻的植株形态,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6.
水稻出穗后叶片数及质量对籽粒结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粳稻武运8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号为试验材料,出穗期剪去不同茎生叶和喷施增粒增重剂等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结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穗期剪去不同茎生叶,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结实率和结实指数均下降且下降幅度依次增大;其中剪除剑叶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最大,随着叶位的下降,剪叶对灌浆结实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剪叶越多,对灌浆结实的影响越大。出穗期喷施增粒增重剂,能显著增加结实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进而使籽粒的结实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7.
水稻抽穗后株型指标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代表性品种中粳武运粳 8号和杂交中稻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高产水稻株型和籽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水稻的株型应为 :株高在适宜范围内的上限 ,穗下节间较长、基部第 1、2节间粗短 ,穗下节间占秆长的32 %~ 35 % ,茎生 3叶叶角和弯曲度小 ,茎生 5叶叶长配置合理 ;高产株型植株抽穗后的势粒比为 4 5 .0~ 4 9.0cm2·粒 -1。此时 ,水稻植株节间茎鞘基础物质积累高 ,茎鞘输出物质多 ,而茎鞘输出相对比例小。  相似文献   
28.
通过仙客来3个品种在夏秋季常规栽培过程中,氮素在根、茎、叶中分配规律的研究发现,仙客来3个品种氮素质量分数有共同的特点:茎逐步下降,叶的氮质量分数与根的氮质量分数的比值与生长速率有关,生长越快比值越小;高温季节(逆境条件下)氮素质量分数是叶>茎>根,氮素质量分数叶/根及茎/根比值大。而进入秋季快速生长时,氮质量分数逐步转变为叶>根>茎的状态。叶/根的氮质量分数比值比单纯叶中氮的质量分数更能说明仙客来氮素的营养状况。比值高说明氮营养充足,比值低说明氮营养不足,是指导合理施肥的一个良好参考指标,叶/根氮质量分数比值在1.54~1.7为适宜。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明:油菜/鹰嘴豆间作的地上部生物量和P、Zn养分吸收总量均为最高,其生物量比油菜单作、鹰嘴豆单作均提高约74%,P吸收总量比油菜单作和鹰嘴豆单作显著提高76.5%和113.9%,地上部植株Fe、Zn吸收总量相比于单作最高提升比例分别达到270%和121%。油菜/鹰嘴豆、油菜/羽扇豆间作使油菜根际土有效P含量分别提升33.8%和50.4%,而对鹰嘴豆和羽扇豆的根际有效P提升强度并不明显。间作均不同程度促进两种作物根际土有机酸的含量,其中油菜/羽扇豆间作处理下的油菜作物根际土有机酸总量提升幅度最大,是单作作物的1.6倍。研究表明,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两种豆科作物间作均可以提高油菜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对P、Fe、Zn养分的吸收,其中油菜与鹰嘴豆间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强度更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了不同的肥料配比方式对水肥一体化栽培草莓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红颜草莓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肥料配方和2个施肥时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各处理对草莓产量的影响。[结果]大棚草莓在施用有机肥和腐殖酸复合肥的前提下,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以处理T4(用量30 kg/hm~2,开花期施用10-52-7配方肥料,开花后施用20-20-20配方肥料,果实膨大期施用13-6-40配方肥料,10 d 1次)施肥增产效果最好,产量较常规施肥有极显著增加,与其他几个处理相比,产量也有显著增加。从前后期产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来看,水肥一体化处理与常规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的不同施肥模式处理之间,前期产量差异都不显著,而后期产量存在明显差异。后期产量增加表明开花期施用10-52-7配方肥料提高了花果数量、果实膨大期施用13-6-40配方肥料使果实重量增加都可以使产量有所提高,且这两个途径效果相当(T2、T3处理)。[结论]T4处理通过最合理的前中后期施肥配方,使花果数量和后期果实重量同时增加,后期产量极显著增加,总产量达46 386.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