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592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384篇
  1843篇
综合类   1746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211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4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光温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根区温度与LED补光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根区加温、2种光照强度与2种光质配比3因素裂区试验,另外设置了根区不加温与不补光对照,共10种组合处理。结果表明:根区加温与补光都能显著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提早番茄上市时期与提高番茄的营养品质,其中补光密度为40 μmol/(m2·s)更能显著提高番茄的生长与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而补光光质红蓝比为3:2时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但光质红蓝比为1:1时,更有利于提早番茄果实前期转色日期,且能增加番茄果实的糖度。另外,根区加温与光强耦合相比于根区加温与光质耦合效应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总体表明,根区加温与光密度为40 μmol/(m2·s)及光质为红蓝比3:2的耦合处理更符合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在集中在7—8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4%。年际变化较小,趋势不明显。砚瓦川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径流量和泥沙量呈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3.
《杂交水稻》2019,(4):47-50
通过对湖南省沅水和澧水中下游流域旱稻种植情况开展调查,比较系统地总结出适宜该区域的旱稻种植技术,分析发展旱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建议,对相似生态区域发展旱稻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蒸散(ET)是水分交换的重要过程,对理解地表水平衡至关重要。基于安徽省寿县国家观测站多年的通量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江淮流域稻麦轮作作物ET变化特征,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分别对冬小麦和水稻ET的影响因子进行辨识。结果表明:①江淮流域稻麦轮作田多年均ET年总量为740.3 mm,其中冬小麦、水稻、裸地分别占比40.7%、52.3%、7.0%。冬小麦ET的日均值为1.40 mm/d,在生长季内ET变化表现为弱"双峰型"特征,两峰值分别位于出苗-三叶和开花期。水稻ET的日均值为3.23 mm/d,在生长季内ET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峰值位于拔节期。②冬小麦ET主要受净辐射(R_n)和叶面积指数(LAI)影响,R_n的直接作用最明显,而LAI主要通过R_n路径对ET产生间接影响。水稻ET主要受R_n和2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VSWC_(20))影响,R_n直接作用更明显。对比两种作物,R_n对其ET都起决定性作用,LAI对冬小麦ET作用明显高于水稻,而VSWC_(20)对水稻ET促进作用明显,对冬小麦ET变化促进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6.
27.
28.
利用砚瓦川流域1981-2017年蒸发量实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砚瓦川流域多年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砚瓦川流域37年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4.75mm,2006年是减少突变年。(2)砚瓦川流域37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182.23mm,80年代的年均蒸发量高于平均值。(3)砚瓦川流域春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小,夏季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42.36%。(4)砚瓦川流域月平均蒸发量最大的为6月,最小的为12月。(5)砚瓦川37年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雨量的减小速率略大于蒸发量的减小速率。  相似文献   
29.
盛夏,七月流火的日子,我们绿色中国网络电视的演播室迎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威县经济林发展高级顾问、西沙河梨产业带建设领路人──曲宪忠。虽然已年近古稀,曲宪忠却是个甘于奉献的老人。他家境良好、生活美满,本来应该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但他却放弃安逸,在2005年从河北省林业厅退休后又来到了威县,为林果产业发展发挥余热,在宜林沙荒地上撑起了一片片经济林、致富园的绿荫。他把搞好林果产业当作是晚年的最大乐趣,把富民强县看成是这辈子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30.
<正>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苏里江流域西侧,保护区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绿色覆被率达到80%以上,蜜源植物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对东北黑蜂保护区的蜜源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东北黑蜂蜜源植物状况、分布特征及规律,群落现状,了解保护区内主要蜜源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对保护蜜源资源,发展蜜源植物,加强对蜜源植物的研究及发展养蜂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