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不同土壤调节剂(肥料)对甘蔗宿根黄化的防治效果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甘蔗宿根黄化的大面积高效低成本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2020年第1年宿根蔗地中设6个土壤调节剂(肥料)处理[处理A为出苗3叶左右时叶面喷施铁肥,处理B为出苗前土施硫酸亚铁10.0 kg/667 m2,处理C为出苗...  相似文献   
22.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筛选适合用于构建割手密遗传连锁图谱的分离群体,为后续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双假测交“理论,利用DNA水平上遗传差异较大且蔗糖分和分蘖率差异极显著的不同割手密无性系进行杂交获得3个不同杂交组合,对3个备选作图群体的分蘖率和蔗糖分进行变异、正态分布拟合分析及分子多态性分析.[结果]组合3(GXS85-12×GXS87-16)和组合13(云割①×田林)的分蘖率呈偏态分布,而组合5(GXS85-30×GXS87-16)的分蘖率呈近似正态分布;组合3和组合5的蔗糖分呈偏态分布,而组合13的蔗糖分呈近似正态分布.在分子多态性水平上,组合5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略高于组合3和组合13,而其后代平均遗传相似系数略低,但变幅较高.[结论]组合5(GXS85-30×GXS87-16,群体大小为245株)的分蘖率、蔗糖分遗传性相对稳定,群体来源比较广泛,分子多态性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可作为分离群体用于构建遗传图谱.  相似文献   
24.
斑茅割手密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 (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手密GXS79-9及其杂种后代遗传位点的传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GXA87-36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GXS79-9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4,其杂种GXAS07-6-1染色体2n=62,其杂交的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n;筛选出3对SSR引物和5对SRAP引物可分辨后代的真伪;利用71对SRAP引物扩增后代和双亲,检测到1 095个遗传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800;母本有279个位点,其中有 79 %传递给其后代;父本有439个位点,其中有73%传递给后代;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双亲间为0.474,后代与母本、父本间分别为0.696、0.752,表明后代GXAS07-6-1偏向父本遗传。  相似文献   
25.
乙烯利浸种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甘蔗下种前,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浸种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 mg/L、200 mg/L浓度的乙烯利浸种对甘蔗的萌芽、分蘖都有影响,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乙烯利浸种甘蔗的出苗速率和分蘖率比对照好,并改善了甘蔗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甘蔗与斑割(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F_1材料的染色体核型构成和遗传行为,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提供细胞遗传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分别对3个不同甘蔗品种(系)与斑割复合体GXAS07-6-1的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各亲本和后代材料染色体数目在不同细胞中不恒定,染色体变幅为6~11条。粤糖93-159与GXAS07-6-1的F1材料GXASF108-1-1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4=91 m+3 sm;桂糖01-53与GXAS07-6-1的F_1材料GXASF108-2-2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8=88 m+10 sm(1SAT);桂糖02-761与GXAS07-6-1的F_1材料GXASF108-3-7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2=87m+5 sm;3个F1材料的核型均为2B型。推断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亲子间的染色体基本按"n+n"方式传递,同时可能存在部分染色体加倍现象,它们的杂种F_1核型均为较原始的染色体2B类型。  相似文献   
27.
[目的]确定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最佳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为生产上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施肥量为主区,设3个施用复合肥水平,分别为2250、3750、5250 kg/ha,种植密度为副区,设7.5、9.0、10.5、12.0万芽/ha 4个水平,调查各处理甘蔗总苗数、有效茎数、株高、茎径、蔗糖分、产量等性状,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肥量2250 kg/ha、种植密度9.0万芽/ha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5.34 t/ha;施肥量3750 kg/ha、密度7.5万芽/ha处理的株高最高,为209 cm,显著高于施肥量5250 kg/ha、密度10.5万芽/ha处理(193 cm);各处理间产量、分蘖率、茎径、蔗糖分差异均不显著;产量与单位面积内有效茎数呈正相关.[结论]桂糖29号适宜施肥量为N 260 kg/ha、P2O5 130 kg/ha、K2O 150 kg/ha(N∶P2O5∶K2O=12∶6∶7),最适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28.
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固氮菌接种对甘蔗生物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8和ROC22的根、茎、叶都可发生固氮,以伸长初期(60d)叶片中的固氮能力最强。接种L03能显著提高B8和ROC22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对ROC22叶片和B8茎的含氮量提高作用最明显。不同甘蔗品种、相同品种的不同器官甚至相同器官的不同生长时期固氮作用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9.
为全面了解2021年广西南宁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该蔗区的甘蔗生产形势、苗情、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2021年南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下滑;总体苗情比去年好,有足够的苗数,甘蔗植株较高,螟虫为害也有所下降,但宿根蔗黑穗病问题严峻;机械化收获水平低,甘蔗生产成本高;甘蔗品种宿根性受到重视。建议坚持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加强病虫害防治、继续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30.
桂糖33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桂糖69-156为母本、ROC2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其母本桂糖69-156具有中熟、高糖、直立、萌芽早、宿根性特好等优良性状;父本ROC22具有生长快、植株高、生势好、糖分高、高产稳产等优良特性。2006-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在品比试验中,由于桂糖33号中熟、高糖、高产等优良性状表现较突出而进入区域试验。2008-2009年进行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进行广西甘蔗品种生产示范试验,桂糖号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