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栽培法对水稻氮代谢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栽培方法对稻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栽培方法对湘早籼29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糙米全氮、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栽培改良I与习惯栽培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水稻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蛋白水解酶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提高糙米全氮、蛋白氮的含量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其中全氮含量提高了17.86%,蛋白氮提高了17.96%,籽粒蛋白质产量提高了29.62%.  相似文献   
22.
绍兴县早稻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早47为材料,在绍兴县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增产5.9%,节肥6.5%,氮肥利用率较农民习惯施肥高出3个百分点,667 m2增加经济收入67.2元.  相似文献   
23.
采取实地调查、访问农户的方法,总结绍兴县绿肥主要种植模式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为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绿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量情况下,与单施化肥相比(RF1、RF2),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RF1+NS、RF2+NS)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2.2%和8.8%。与RF1和RF2相比,RF1+NS和RF2+NS处理氮肥表观回收率分别显著提高了9.26和6.20百分点。综上,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有助于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5.
不同栽培法对水稻谷草转氨酶与天冬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提高稻米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机理,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对高蛋白和低蛋白两个水稻品种功能叶及籽粒中谷草转氨酶(GOT)与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相比,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及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且在高蛋白品种和低蛋白品种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功能叶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42%~26.95%和21.20%~266.67%,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78%~28.82%和9.09%~263.79%。  相似文献   
26.
该文介绍了稽东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典型做法,并对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为各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7.
对绍兴县马鞍镇标准农田77个土壤采样单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镇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58 g.kg-1,处于中等水平,但有机质含量处于低水平及以下的样本数共计53个,占总样本数的68.83%,代表面积1 499.67 hm2,占全镇总标准农田面积的68.54%;总体来说标准农田等级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农业利用及培肥熟化过程中砂质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组分的演变规律,选择清水砂和淡涂砂(均属灰潮土亚类)两个土种,按荒地、露天种植旱地和大棚种植旱地等3种利用方式分别采集表层和剖面分层样品,分析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全量及其形态组成,探讨了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积累过程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荒地状况(未利用)砂质土壤氮、钾、磷和有机质全量均较低,农用后可明显促进磷和氮的富集,有效钾的积累也较为明显。在不同的利用方式下,砂质土壤养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荒地条件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但表聚明显;在露天种植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高,但垂直迁移显著,其中有效氮和钾含量的高值出现在亚表层;在大棚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效养分积累明显,虽存在明显的下移,但仍显现表聚特点。随着有机质的积累,砂质土壤中腐植酸占比逐渐下降,而颗粒态有机质占比呈增加趋势。砂质土壤中积累的有机质多为不稳定有机质;有较高比例的氮、磷、钾以高活性形态存在,存在较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涂地围垦利用过程中土壤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浙江沿海涂地土壤结构的演变及变化机理,以浙南—乐清湾和浙北—杭州湾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采集不同围垦时间土壤的理化分析与室内加盐、施有机肥及干湿交替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土壤结构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从潮滩盐土经滨海盐土至潮土、水稻土,随着围垦利用时间的增加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壤结构由松散状单粒为主转变为弱块状结构最后演变为稳定的块状结构,>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水稳定性团聚体的粒径也逐渐增大。培养试验与土壤分析的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和土壤脱盐是促使由潮滩盐土至滨海盐土水稳定性团聚体迅速增加的关键因素,而有机质的积累和耕作熟化是由滨海盐土至潮土、水稻土水稳定性团聚体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