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20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以三七幼苗为试材,进行人工控制试验,设置0、3、6、9℃4个低温水平,分别处理1、3、5、7 d,以25℃为对照(CK),研究低温胁迫下设施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选取处理时间1、7 d和CK,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4种光合模型进行拟合分析,最终选择拟合程度最高的模型来模拟光合参数,旨在为调控三七生长环境和促进高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最佳,其他拟合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并利用拟合程度最高的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计算出光合参数;在低温胁迫环境下,最大净光合速率(P nmax)、光补偿点(L C,P)、光饱和点(L S,P)和暗呼吸速率(R d)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P nmax、L C,P和R d总体上逐渐降低,L S,P先降低后增大。  相似文献   
22.
对全省盆地区22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各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各地海拔经纬度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速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小麦生育期预报模式,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可实现实时动态预报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23.
攀西地区水稻生育期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其积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稻生育期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其积温效应, 本文选用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和常规粳稻3个类型5个代表性品种为供试材料, 在攀西地区海拔540~1 800 m范围内进行了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从播种至抽穗所经历的天数(以下简称播抽期)及其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在不同种植地点和播期之间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播抽期及其所需有效积温与海拔高度和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播抽期和全生育期与种植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呈线性正相关, 播抽期所需有效积温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呈二次函数关系; 播抽期和全生育期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而延长, 播抽期所需有效积温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 中海拔地区(1 200~1 300 m)需要的有效积温最多。  相似文献   
24.
郭斌  王珊  陈超  王明田  李婷婷 《草地学报》2019,27(6):1596-1606
本文以川西北高原主要栽种的多年生禾本科属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位模型(MaxEnt)模拟分析影响多年生垂穗披碱草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测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生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湿润指数、≥ 0℃积温、等温性、气温年较差是影响川西北高原多年生垂穗披碱草分布的4个主要气候因子,其适宜值范围分别为>48.60,1 118.20℃·d~2 350.50℃·d,>36.10%,31.40℃~36.20℃。构建模型训练数据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大于0.85,测试数据AUC值均大于0.90,达到良好和极好的水平。气候变暖背景下,从当前到未来(21世纪80年代),川西北高原多年生垂穗披碱草的潜在分布气候适宜区面积将增加52.70%,海拔将升高252 m。本研究可为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推动沙化治理乃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5.
基于四川省盆地区1961-2012年57个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盆地区近52 a季节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在季节性增暖和少雨趋势协同作用下,盆地农区春夏秋冬四季干旱化加剧,其中秋季增温率达0.154℃·10 a~(-1),且降水以15.22 mm·10 a~(-1)的速率减少,干旱化趋势在四季中最为显著。(2)对比不同等级的干旱,秋季中旱站次的增加趋势最为突出;从1990 s后期开始春夏秋冬四季重旱和特旱站次大体上呈增加趋势,极端干旱灾害影响扩大。(3)四季盆地区域干湿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盆西平丘区、盆中丘陵区和部分盆南缓丘区是季节性干旱化倾向较为明显、干旱影响面积较大的地区,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措施,以规避干旱事件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中华猕猴桃在中国种植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主栽猕猴桃品种之一,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种植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基于气候因子和物种分布记录,分析中华猕猴桃在中国的种植适宜性区划,采用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气候因子及其适宜值。基于筛选的气候因子10次重复的AUC平均值为0.960,表明MaxEnt模拟中华猕猴桃在中国潜在分布的准确性极好,其在中国的适生区为25°N~36°N, 101°E~122°E,高适生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湖北、贵州、浙江、湖南、安徽、河南、江苏和甘肃等省份;中适生区则以高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散,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等地。限制中华猕猴桃地理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4月最高温度、10月最低温度、5月份平均温度、5月份平均雨量、平均日较差等。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猕猴桃种植区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种子引发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园园  孙永健  王明田  李旭毅  郭翔  胡蓉  马均 《作物学报》2010,36(11):1931-1940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引发效果较明显。且适度PEG引发稻种的效果明显好于水引发,杂交籼稻在PEG浓度为20%的条件下引发效果最优,而常规粳型水稻在PEG浓度为10%~15%的引发条件下效果较好,但超出最高PEG引发浓度的阈值,会对稻种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萌发。引发处理后的稻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程度的响应表明,适当强度的引发处理利于激发稻种物质代谢、利于各水稻品种的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显著提高,而严重的水分胁迫均不利于稻种萌发;表明引发处理虽能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活力,但稻种激发自身对外界萌发环境的协调能力有限,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籼稻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28.
以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气象站1985-2006年的地面气象观测和牧草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当地主要牧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L.)的生育期持续时间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各生育期开始时间及与前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草地早熟禾整个生育期持续时间在125~176d,平均为144d,其中草地早熟禾营养生长期持续时间为79~111d,平均为92d,生殖生长期持续39~64d,平均为49d;草地早熟禾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及整个生育期长短与≥0℃的积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而积温是制约其生长季长短的主要因子;草地早熟禾返青期在3月26日-4月16日,展叶期在5月2日-16日,抽穗期在6月30日-7月16日;草地早熟禾返青期提前或推后与前期≥0℃积温的关系不明显,其余生育期开始时间与前期积温有一定关系,前期积温偏小,生育期有推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利用冰雹的调查资料 ,统计分析了雅安地区冰雹发生的时间变化规律 ,地理分布及区域性特点 ,以及降雹与气温、风速、降水量的相关性 ,为进一步做好冰雹天气的预报服务和人工消雹防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四川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常年多旱灾,玉米是该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干旱一直是制约四川省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常年春、夏、伏旱频发重发,造成玉米年际间产量不稳定。评估四川省玉米生育期干旱状况,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计划、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保险部门确定保费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四川省144个玉米种植区气象台站1970—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以水分盈亏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分析四川省6大玉米种植区域(盆南丘陵区、盆中浅丘区、盆西平丘区、盆周边缘山地区、盆东平行岭谷区和川西南山地区)玉米生育期内干旱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干旱发生风险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各区域干旱频率变化趋势不同,但大部区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明显增加,其中拔节—乳熟期干旱站均次数变化趋势除盆东平行岭谷区随年代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区都呈上升趋势,乳熟—成熟期干旱站均次数变化趋势盆南丘陵区、盆西平丘区及盆周边缘山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看,盆南丘陵区轻旱发生次数最高,盆中浅丘区中旱发生次数最高,盆西平丘区及盆东平行岭谷区发生干旱次数相对较低;干旱发生风险度空间分布为:全生育期干旱风险重度区主要集中在盆中浅丘区、盆东平行岭谷区大部及盆南丘陵区部分区域,拔节—乳熟期重度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北部及盆中浅丘区大部,乳熟—成熟期重度干旱区域分布在盆北、盆东南及盆中浅丘区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