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明潮盐土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的子粒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积累过程,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淮麦33和小麦品系连麦抗1为材料,研究了潮盐土条件下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氨基酸积累量、淀粉含量及灌浆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连麦7号蛋白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系),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在3个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系)各氨基酸积累量,以谷氨酸积累量最高。连麦7号18种氨基酸积累量均高于淮麦33和连麦抗1,以脯氨酸差异最大。连麦抗1谷氨酸和苏氨酸积累量高于淮麦33。子粒灌浆期间淀粉含量表现为连麦抗1>淮麦33>连麦7号,其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随子粒发育先升高后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不断增加。综合以上结果,在潮盐土条件下,连麦7号的子粒品质优于淮麦33和连麦抗1。  相似文献   
22.
连麦9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P08030为母本、冬A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连麦9号为半冬性品种,熟期较早,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熟相好等特点,于2021年通过国审,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连麦9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23.
简述了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EMS诱变育种技术在连云港地区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4.
小麦品质性状是由多个位点控制的数量性状。为明确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12份新品系及引进的16份澳大利亚种质资源品质基因分布情况,利用主要HMW-GS(Bx7、By8、By9和Dx5)、抗穗发芽(Vp1B3)、黄色素质量YP7A及1B/1R的特异性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6种品质基因组合类型,供试材料基因组合丰富多样。连麦A1731检测到含有6个优异品质基因及非1B/1R易位系;检测到含有Dx5及多个HMW-GS基因且非1B/1R易位系材料29份;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手段可助力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筛选,从而提高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品质育种新步伐。  相似文献   
25.
 【目的】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等6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结果】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5、11.5、10.7和9.0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5%、38.6%、28.9%和8.4%。与对照相比,上述各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5%、93.9%、86.1%和31.0%(相对值),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6.5%、84.4%、98.2%和70.1%。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磷、钾的吸收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大幅度同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6.
以籼稻天优华占、两优培九和粳稻陵香优18、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上述4个水稻品种在获得最高产量(10.1~10.3 t hm-2)时,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所需施氮量为242.5~255.5 kg hm-2,明显低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的327.3~328.0 kg hm-2。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表明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产量对氮肥的反应较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敏感。在高产(10.5~10.9 t hm-2)条件下,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主要生育期根系的重量、长度和总吸收表面积低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其占总吸收表面积的比例、根系伤流量以及根系活力则显著高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措施调控或选用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高的水稻品种将更有利于降低水稻施氮量和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7.
连麦 12 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刘虎 98/ 西农 4711 的 F3 作母本、生选 6 号 / 漯 38 的 F1 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通过辐射诱变后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半冬性、熟期较早、高产、中强筋、抗病性好等特点,其中赤霉病抗性连续 2 年达到中抗水平。2021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10012。对其品种选育过程、籽粒产量、品质和综合抗病性等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8.
为给生态光伏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黄淮麦区南片主栽品种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淮麦33、淮麦39、徐麦30、徐麦33、徐麦35、保麦2号、保麦5号和保麦6号为试验材料,在连云港生态光伏区以自然环境为对照(CK),设置光伏板下小区全遮荫、半遮荫和未遮荫三个处理(分别用Z1、Z2和Z3表示),研究光伏板遮荫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品种中,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籽粒产量均比较高,其中以连麦7号产量最高。与CK相比,光伏板下1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降低,且产量表现为CKZ3Z2Z1。在Z3条件下,连麦7号、连麦8号、徐麦30和徐麦33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不同品种株高对遮荫的反应不一,如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徐麦35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较CK降低,且以Z2处理降幅最大;徐麦33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显著增加;连麦2号、连麦6号和连麦8号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有增有减。在花后35d,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旗叶SPAD值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不同遮荫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表现为CKZ3Z2Z1,其中Z3和CK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生态光伏区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旗叶光合特性,12个小麦品种在Z3处理下达到最优。12个品种中以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产量较高,更能适应弱光条件。  相似文献   
29.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 0953 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 186 ,并于 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20022 )。连麦 186 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 2019-2021 年 2 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 186 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