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1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21.
22.
将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归结为岩性、土壤湿度、坡度和植被4个方面,并确定了各因子对石漠化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在G IS和RS技术支持下,将粤北山区土地石漠化区域分为潜在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重度敏感区和极重度敏感区5个等级区域,介绍了不同石漠化敏感区的空间分布及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3.
利用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并结合植被生态学基本原理,以甘南藏簇自治州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草地生产力估测模型构建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式确立的方法研究。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降水数据库为例,具体论述了草地GIS数据库的形成过程。通过遥感气象卫星NOAA数据在ERDAS图像软件中进行处理,提取了甘南全州的NDVI值,并结合实际采样点的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建立了生产力估测模型,证实了NDVI值与地面初级生产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利用甘南全州及周围共61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多年平均降水资料,形成了甘南多年平均降水等值线图。在分析降水数据时,采用了SPLINE、IDW、TREND、KRIGING4种插值法,对4种插值方法进行分析,发现SPLINE方法比较适合甘南降水资料的插值模拟。  相似文献   
24.
泾河典型流域水沙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黄河中游泾河流域的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RS技术与基本的水沙数据,分析各子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与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上游、合水川与汭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显著;30多年来环江上游的径流量增加了60%而输沙量却增加了1倍多,汭河的径流量减少了约40%而输沙量却减少到1/5,合水川的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而输沙量略有增加;环江上游只有6种土地覆被类型以低密度草地和半荒漠草地为主,汭河有9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农田和高密度草地为主,合水川有7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和郁闭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25.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的3期TM数据,定量分析了海南岛西部的不同等级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面积与空间上的转换特点.结果表明:17a来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显著减少,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58.34%,30.35%,25.88%,64.48%;各类沙漠化土地之间及其与其它土地类型相互之间的转化十分频繁,极重与重度沙漠化土地中分别有53.58%和41.34%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而中度与轻度沙漠化土地分别仅有21.21%和12.02%面积没有发生变化;近17a来,研究区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主要是受人为活动干扰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以阳山县江英镇为例,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粤北典型岩溶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退化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石灰岩植被的生境向旱生化和岩生化发展,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趋于简单。(2)石漠化过程与土壤养分状况有密切关系,随着土地石漠化的发展,土壤有机质、全N,以及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土壤逐步贫瘠化。(3)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下降与植被退化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的一致性和退化过程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7.
贫困地区摘帽后,保持脱贫成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建立阻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对于脱贫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受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偏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粤北岩溶山区在巩固脱贫成效、阻止返贫现象发生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亟须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产业长效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返贫风险防控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地阻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