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草药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中草药源杀菌剂的资源情况、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中草药源杀菌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22.
利用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LCMSMS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降解影响,不同处理得到的DON毒素降解半衰期范围在54.57~71.44 d,150 d后降解率为78.85%~87.00%,对毒素的降解有加快作用的是自然光强光(10 000 lx)黑暗,90%湿度50%湿度,而高温并不能加快毒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23.
为解决色谱法等常规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免疫分析的简便快捷、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农药残留快检分析方法。综述了常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荧光免疫分析、免疫层析、免疫磁珠、仿生免疫分析及生物条形码技术等的作用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而分子印迹、纳米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提供了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建议基于免疫分析技术的自身优势,结合新技术并不断完善,进而在农药残留快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上,开发简单便携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检测手段,提高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成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氟虫睛·毒死蜱及其混配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氟虫腈、毒死蜱及其混配对二化螟的毒力效应,并评价了这2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混配剂D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33.42。  相似文献   
25.
嘧菌酯是防治大豆锈病的重要杀菌剂,明确嘧菌酯在大豆上的残留规律是一项亟待开展的课题。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技术,建立了大豆种植体系中茎、叶、籽粒及土壤中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定量限达0.005 mg/kg。在田间试验点基础上,明确了安徽、山东和吉林3个试验点嘧菌酯在大豆上的沉积与降解规律,发现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施用后主要沉积在大豆叶片中,沉积量由北向南呈逐渐降低趋势,嘧菌酯在上部茎叶中降解速率较快,地区间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不同剂量嘧菌酯与大豆锈病防效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残留量,得到了嘧菌酯的最低有效防控剂量为225 g/hm2。本研究成果对指导嘧菌酯在大豆生产中的科学使用以及对大豆上农药减量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实验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白菜、芹菜、番茄和黄瓜)中18 种邻苯二甲酸酯。初步开展对安徽省基地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残留监测,为指导消费者蔬菜安全膳食,向管理者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8 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5~5.0 mg/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2~0.9998,最小检出量(S/N=3)为0.05 ng;在0.5~5.0 mg/kg 加标水平下的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2.28%~112.57%、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94%~12.47%,方法可满足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要求。采用该方法对蔬菜基地4 种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进行残留风险监测,样品中检出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其总含量为0.20~0.72 mg/kg,而DEHP在4 种蔬菜中均有检出、残留量为0.02~0.22 mg/kg。  相似文献   
27.
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与铜的富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污染修复能力的差异。[方法]选用10个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油菜品种在重金属镉、铜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种植,研究不同品种在两种不同背景土壤下生长期与植株部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甘蓝型油菜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与铜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但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间与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能力有差异。油菜植株对镉的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尤其是茎秆上,各部位富集能力依次为:茎秆>叶片>根>种籽;对铜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根部和种籽上,各部位富集能力表现为:根>种籽>叶片>茎秆。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表现较大差异,苗期秦优10号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最强,成熟期秦优11号与绵油11号表现出对镉的超富集能力;不同油菜品种对铜的富集能力也表现出差异,苗期秦优10号叶片的铜富集能力较强,成熟期秦优10号与浙油51种籽的铜富集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单剂及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力。[结果]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吡虫啉及5个不同配比(体积比)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以25.0%(溴氰菊酯)+50.0%(吡虫啉)比例混配为最佳配比,共毒系数为203.47。[结论]该试验可为现有防治药剂利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为科学评价丙炔噁草酮在水稻田中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监测了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稻壳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气相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丙炔噁草酮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4%~99.6%,相对标准偏差为1.62%~7.56%,方法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丙炔噁草酮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o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4~5.4、10.0~12.7、2.4~5.8天。以低剂量112.5 g a.i./hm2和高剂量168.75 g a.i./hm2施药丙炔噁草酮一次,收获期在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丙炔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中国和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相似文献   
30.
【目的】为提高农药对水稻上靶标生物的活性,延缓抗药性,降低其生态风险性,研究了 14 种高效低风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毒性大小及使用后稻米中的残留水平。【方法】参照《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 14 种农药田间残留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田间药效试验,采用 HPLC-MS/MS、GC 等仪器检测残留试验中稻谷、糙米等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结果】2% 阿维菌素水乳剂、70% 噻嗪酮水分散粒剂、0.4% 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25% 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 杀虫单·毒死蜱可湿性粉剂等 9 种杀虫剂和 50% 苯醚甲环唑水乳剂、5% 稻瘟灵展膜油剂、40% 嘧菌酯可湿性粉剂、75% 肟菌酯可湿性粉剂、20% 噻森酮悬浮剂等 5 种杀菌剂在水稻上使用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大米、稻谷和糙米中上述 14 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针对水稻生产结构特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 14 种高效低风险农药的作用方式、持效期等关键因素,构建了水稻安全生产中高效低风险农药准入谱。【结论】上述 14 种农药均可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推荐药剂。高效低风险农药是今后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技术支撑,对促进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延缓农药抗性产生、提高农药利用率、保障稻米质量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