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为探索有效鉴定、评价及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的指标和方法,选择10个杂交籼稻新组合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正常水分和干旱处理。综合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差异,借助产量抗旱系数、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对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M)、相关分析(CAM)和逐步回归分析(SRM)进行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籼稻新组合间抗旱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聚类分析得出C8—沪旱7A/成旱恢30241属于强抗旱型,C_1—沪旱7A/Z4R(Si)、C_2—沪旱7A/成恢177、C_7—沪旱7A/成旱恢30248、C_9—沪旱7A/成旱恢31708和C_(10)—沪旱7A/成旱恢30218属于抗旱型,C_3—沪旱7A/成恢178、C_4—沪旱7A/成旱恢31701和C_5—沪旱7A/成旱恢31704属于中间类型,冈优725(对照品种)和C_6—沪旱7A/成旱恢31621属于不抗旱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重和结实率的相对值可作为鉴定与评价杂交籼稻抗旱性的重要综合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构建水稻材料抗旱性预测模型D=(245.231+1.645X_2+2.712X_4+6.494X_6+19.401X_7-2.791X_(10))×10~(-3)能准确、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能力(其中:D为供试材料的抗旱综合评价D值,X_2、X_4、X_6、X_7和X_(10)分别为水稻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数、单穗总粒重、单穗实粒重和千粒重的相对值)。  相似文献   
22.
为筛选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并科学鉴定水稻抗旱性,本研究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质量体积比为5%、10%、15%、20% 的PEG-6000溶液处理6份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芽期抗旱鉴定,研究模拟干旱对水稻育种材料芽期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探讨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及筛选抗旱材料。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较小,部分材料表现出促进效应;重度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明显;对发芽势抑制作用强于发芽率,根长、根干重、剩余种子干重、根芽比在水分胁迫下表现出增长效应,水分胁迫对种子萌发过程中芽的抑制作用强于根,并阻碍了物质的转运利用。相关性分析表明,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与发芽指数抗旱系数等8个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总体而言,芽长抗旱系数与其他指标抗旱系数相关性强于根长抗旱系数。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5818(川香29B/ASOMINORI//29B///29B)、川香29B、5819(川香29B/ASOMINDRI//29B///29B)(分别记作C2、C6、C3)综合D值排前三名,综合评价抗旱性较强。在20% PEG-6000溶液处理下,将D值与各指标抗旱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活力指数抗旱系数、根长抗旱系数、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与D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8、0.85。综上,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活力指数抗旱系数与多数指标抗旱系数显著相关,且与D值显著正相关,储藏物质转化率可作为芽期抗旱性鉴定一级指标,活力指数和D值可作为鉴定二级指标,应用于水稻材料、品种等于芽期进行快速、准确抗旱性鉴定。应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得到抗旱性较强的材料为C2、C6、C3,可进一步应用于抗旱育种,以选育抗旱性品种,并进一步开展抗旱研究。  相似文献   
23.
为了有效防除杂草稻和利用杂草稻的抗逆特性,本研究分析了杂草稻在田间出苗、分蘖、生长环境、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产量形成等方面对栽培稻的生长影响和竞争优势;概述了杂草稻在长期适应生态环境过程中形成的耐深播、耐低温、耐干旱、耐盐碱、耐重金属、抗病性等主要耐逆特性。指出了发掘杂草稻的优异特性基因资源应用于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杂草稻化感作用对合成植物源除草剂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农业生物灾害是一类重要的自然灾害,它是指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菌物、有害植物、有害动物等)种群数量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威胁或重大危害,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四川丘区农作物生物灾害种类多、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通过结合四川丘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开展了生物灾害的灾害种类、为害情况、为害趋势、为害加重原因等几方面的大量资料分析研究。文章总结了丘区旱作生物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其为害情况,提出防治策略“植物检疫为前提,农业措施防治为基础,物理措施为支撑,生物措施为重点,化学防治为保障”。掌握丘区生物灾害的发生种类及为害规律,有利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并为减少在丘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究光合菌剂在不同施用方式下对弱光照生态区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四川主栽小麦品种川麦104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光合菌剂(类球红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灌根和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和等量清水喷施处理(对照)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光合菌剂喷施均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大小和气体交换参数,而灌根处理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干物质量。叶面喷施沼泽红假单胞菌,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最大,较磷酸二氢钾处理分别提高6.9%、2.7%和9.8%;孕穗期和开花期旗叶的各气体交换参数最高,且孕穗期旗叶气孔导度较磷酸二氢钾处理增加14.4%,差异显著;小麦产量也最高,较对照处理增加12.7%,差异显著,与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间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穗数与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旗叶的大小和气体交换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旗叶宽、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或灌根光合菌剂能有效促进小麦生长,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属于入侵性农业害虫,其幼虫可以大量啃食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草地贪夜蛾具有迁飞能力强、突发性、多产性、暴食性、杂食性、隐蔽性、钻蛀性、钻土性、夜出性、趋嫩性和独占性等特性,防治难度极大。对于入侵的暴发性害虫来说,化学防治依旧是目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其在我国大规模暴发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很多昆虫都是草地贪夜蛾的天敌,但基本上没有足够用来防止作物受伤的措施。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又可具体为植物源农药、性诱剂、生防菌、寄生蜂、寄生性天敌等。  相似文献   
27.
羊肚菌是一种较为名贵的食用菌,其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广阔。四川省是我国羊肚菌的主要产地之一,随着羊肚菌产业的不断发展,羊肚菌发生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羊肚菌蛞蝓的病害日趋加重,蛞蝓一般是啃咬羊肚菌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还会传染很多的病害,给羊肚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实现我省羊肚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羊肚菌蛞蝓危害现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8.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在小麦种子包衣中的施用,本研究利用生物包衣剂和化学包衣剂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产量及小麦根际土壤环境等进行分析。包衣剂选用吡虫啉作为化学包衣剂(T1)、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T2),分别测定小麦生长发育初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并调查两种处理下小麦开花期的叶绿素和叶片氮含量、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参数、小麦成熟期的主要性状指标及产量情况。与CK处理对比结果显示,T2处理的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的酶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21.90%、52.04%,胞间CO2浓度(Ci)降低了5.15%,与T1处理对比,T2处理的能够显著增强S-CAT(23.30%)、S-UE(31.99%)、S-ACP(38.54%)的酶活;此外,T2处理的小麦主要性状及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小麦产量达到6.25 t/hm2,比CK增加了36.00%,比T1处理增加了21.12%。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主要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麦土壤环境,更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灌浆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苜蓿优势产区内蒙古中部地区高产优质苜蓿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草原3号苜蓿为研究材料,在4个种植行距处理下(15、30、45和60cm),对其生长特征,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著,在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茎叶比较小,显著低于宽行距处理(45和60cm)。种植密度对苜蓿的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影响不显著。株高、生长速度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鲜干比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对苜蓿饲草产量影响显著,饲草产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饲草产量较高。生长第2、3年苜蓿饲草产量分别在30和15cm行距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813和12574kg·hm^-2。种植密度对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影响显著,对粗脂肪和灰分则不显著。粗蛋白在30cm行距下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在15cm行距下最小,酸性洗涤纤维在45cm行距下最小,相对饲用价值在15cm行距下最大。综合苜蓿生长,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生产适宜种植行距范围为15~30cm。  相似文献   
30.
研究茶丛距频振式诱虫灯和路边的距离与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幼虫危害程度的关系,以确定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以浙江苍南五凤香茗茶园为例,调查距诱虫灯约0~120 m半径范围、距路边约0~250 m的茶丛被茶天牛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距诱虫灯约5 m以内的茶丛平均被害率(9.0%)显著低于距灯约20~50 m处的平均被害率(17.5%);距茶园路边约50 m以内的茶丛受茶天牛幼虫危害较远离路边的重,平均被害率20.0%以上;远离路边约70 m以外,茶丛受害较轻,被害率小于10.0%;茶丛距诱虫灯距离超出约20 m、距路边约50 m以内,茶丛被害率近30%。频振式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受双重距离因素影响,其中茶丛距路边的距离是主要影响因子。诱虫灯可以将距路边70 m以外、5 m半径内茶丛的茶天牛幼虫危害控制在10.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