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建立白及、黄花白及、小白及的化学成分特征色谱图,寻找能够分类鉴别白及属植物的方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进行化学成分的色谱图研究,以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eine)作为标准品对三者的化学成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显示,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3个种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其中黄花白及和小白及的含量少于白及;经过HPLC图谱比较,三者的militaeine成分含量差别较大,白及为最高,黄花白及次之,小白及没有测出该成分.[结论]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所含化学成分类似,可为三者等同药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三者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白及作为正品中药白及的唯一基源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情况。[方法]测定4种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萌发过程的物理吸水曲线并拟合曲线回归方程,进一步观测该批种子在15℃温箱中的萌发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滇牡丹种子吸水到饱和所需的时间为144~216 h,浸泡时间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曲线;萌发情况以50℃热水处理的滇牡丹生根率最高,达93.33%,其平均根长、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萌发率均在各处理中最高;平均根长与平均侧根数、侧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萌芽率与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种皮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吸水率,减少种子浸泡时间;种子播前通过较长时间(144~216 h)的水浸泡可提高滇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宜采用50℃热水处理滇牡丹种子。  相似文献   
23.
云南省蓝钟花属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标本及野外调查,对云南省蓝钟花属(Cyananthus Wall)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云南蓝钟花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北横断山脉区,有19种11变种,分属于2组,占全国种数的85.3%,是我国该属种类分布最多的省份。云南蓝钟花属植物特有现象突出:含中国特有的26种(含变种),占云南总种数的86.7%;云南特有14种(含变种),占云南分布的中国特有种的53.8%。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该属植物的园艺性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莲瓣兰保育现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莲瓣兰分布特点、资源保护、引种驯化、人工栽培与研究现状,认为目前存在着居群恢复困难、人为破坏严重、保护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进行资源调查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加强对莲瓣兰科学研究,加大对兰文化、兰花产业宣传力度,以促进莲瓣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
通过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贮藏时间及方式对滇北球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北球花报春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种子对光敏感,在全光照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好;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活力下降,随采随播时种子活力最好;贮藏种子最好的方式为低温干藏。  相似文献   
26.
云南特有植物银叶蓝钟花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银叶蓝钟花特产于云南,是一种观赏性很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表明:银叶蓝钟花完成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0-11个月。栽培的银叶蓝钟花的茎长度、小枝长度、小枝着花数、单株着花数等生长状况指标明显高于野生植株。因此,野生银叶蓝钟花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角蒿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丽江地区分布有角蒿属植物7个种、1个变种、1个变型,占云南省角蒿属种类的90%,中国的75%,世界的64.3%,是中国角蒿属植物资源的分布中心。同时对角蒿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角蒿属植物的主要识别特点和分种检索表,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滇西北野生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滇西北天然牡丹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利用12 个形态指标对18 个滇西北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牡丹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12 个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为16.65%~107.78%,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8.44%。在研究的18 个居群中,宁蒗拉伯乡居群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25.02%;其次是玉龙县大平坝居群,变异系数为26.68%;以丽鸣线路旁居群的变异为最大,变异系数为50.86%。滇西北牡丹变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多样性,12 个表型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98.51%,居群间的变异(48.87%)大于居群内的变异(0.59%),表明居群间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滇西北牡丹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坡度能正向依次解释单荚荚长(y11)、果柄长(y8)、叶柄长(y4)和单荚总数(y10),负向依次解释单荚荚宽(y12)、荚果数(y9)和株高(y1);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滇西北牡丹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是不连续的。  相似文献   
29.
以滇北球花报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冷藏方式和冷藏时间对其植株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湿藏能够有效延缓滇北球花报春的花期,低温湿藏7个月的滇北球花报春植株开花整齐度好、观赏性强。低温干藏4~5个月虽能开花,但表现极差。  相似文献   
30.
不同打顶方式对乌头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乌头不同生长阶段(3,5,7,9片叶)进行一次打顶和二次打顶(植株10 cm时进行一次打顶后,在其分枝具有3~4片叶时进行二次打顶)的打顶方式,研究了打顶方式对乌头植株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打顶方式均能有效增加乌头分枝数,而以7片叶时打顶效果最好,打顶后的植株分枝长度、叶片数、花序长度、主花枝长度、主花枝花朵数、花朵大小及花期基本能保持乌头原有的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