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一、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现状及重要性农用抗生素系指微生物产生的,可用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我国对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从事农抗研发的单位已有40多家,原药生产企业达到50多家,复配生产企业达到120多家。我国登记注册的农抗类品种24种,其中防病农抗15种,杀虫农抗5种,除草农抗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农抗3种。  相似文献   
22.
中生菌素对水稻悬浮细胞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白叶枯菌(HB84—17)、10μg/ml中生菌素和10μg/ml中生菌素+白叶枯菌处理水稻抗、感白叶枯病近等位基因系CBB4和沈农1033悬浮细胞,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研究了中生菌素对水稻悬浮细胞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叶枯菌、中生菌素和中生菌素+白叶枯菌处理都能诱导悬浮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转录表达。对于CBB4,白叶枯菌处理3h时过氧化物酶基因开始诱导转录表达,6h达到高峰,诱导表达时间持续至24h;中生菌素处理3h时开始大量表达,6h达到,高峰,大量表达持续至72h。对于沈农1033,白叶枯菌处理48h时过氧化物酶基因才开始诱导转录表达;中生菌素处理,3h就开始大量转录表达,并持续至48h。中生菌素+白叶枯菌处理的感、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诱导转录表达强度和模式与单用中生菌素处理相同。  相似文献   
23.
多年来,农抗120以2%、4%水剂这2种剂型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这2种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偏低,应用时稀释倍数偏小,不太适合我国农民的用药习惯,因此,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对农抗120高含量新剂型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成功地开发出了10%农抗120可湿性  相似文献   
24.
中生菌素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生菌素产生菌通过菌种选育,得到4株效价较亲株提高70%的菌株。通过正交回归实验得到中生菌素高产菌株UV-7的摇瓶最佳培养条件和最佳发酵配方;明确了通气量和葡萄糖含量是影响最终产素量的主要因素。在6.6L的全自动发酵罐中优化发酵,明确了UV-7发酵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证明了发酵代谢的终点与溶解氧和pH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5.
为遏制水丰湖水质恶化,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流域污染,通过对水丰湖流域污染负荷的调查研究及生态安全评估,旨在探寻入湖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及分布规律,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流域COD、TN、TP等污染负荷的排放中,养殖、农田等面源的贡献量远大于工业等点源,且污染负荷的入湖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评估分析,水丰湖流域生态状况处于安全区间,但是水质恶化的趋势使得污染物的控制工作亟待开展。综上,水丰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应着重从入湖河流的水质改善、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农田污染的合理控制等方面开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26.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产业,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与农业循环产业的内涵。从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种植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农业循环产业链技术的构成,并重点分析了"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路。最后,结合实践提出加快我国农业循环产业体系建设与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包括政府加强引导、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产业园区模式等。  相似文献   
27.
为在流域尺度下构建全面系统的面源污染防控体系,以安徽省巢湖流域内一个典型的农业流域柘皋河流域作为案例,调查该流域种植制度、养殖模式、农村生活等数据,分析其面源污染特征,基于水环境容量计算柘皋河流域种植源氮磷减排潜力,在借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循环型农业清洁流域建设,并从环境效益和技术应用两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并在实施减排措施基础上开展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柘皋河流域内氮、磷年排放量分别为1 923和168t;种植源氮减排率为37%,磷水环境容量空间充裕;实施清洁集成技术减排措施能够实现流域减排目标;综合评价指标值为0.684,表明流域的管理状况不佳。最后,提出了构建市场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养空间布局和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建议,以提升清洁技术效益和改善流域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28.
生物炭/石灰混施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以南方砷镉铅复合污染的酸性红壤为对象,利用化学钝化原理,探讨钝化材料对重金属稳定化的技术效果及应用配方,以期为砷镉铅复合污染红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具体做法为:选择生物炭(BC)和石灰(SH)为钝化材料,以土壤重量的1%、4%为材料添加量,单一或混合施用于砷镉铅复合污染土壤,并于恒温(25℃)条件下培养60d,在实验进行至第1天、第30天、第60天时取样,测定红壤酸碱度(pH)和水溶态(Water soluble)有效砷(As)、镉(Cd)、铅(Pb)即WSAs、WSCd、WSPb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As、Cd、Pb结合态含量与占比的变化,明确生物炭石灰单/混施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效应。结果表明:生物炭/石灰无论单施或混施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水溶态WSCd和WSPb含量,钝化效率分别为33.51%~78.89%和9.05%~96.24%。而材料单施(1BC、4SH)和两者混施高用量(4BC4SH)处理,均能大幅降低土壤中有效As含量,钝化效率为10.25%~55.27%,其中以两者混施高用量(4BC4SH)处理对土壤重金属As、Cd、Pb协同钝化的效果最佳,当培养实验进行至第60天时,钝化效率依次达55.27%、76.39%和96.24%。培养后土壤中As形态由易被植物吸收的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转化为稳定的残渣态,土壤中Cd和Pb则由活性最强的酸可提取态转化为残渣态,土壤中As、Cd、Pb的稳定化效应明显,迁移系数下降;此外,生物炭/石灰的单施及混合施用,均可导致土壤酸碱度(pH)显著提升(P<0.05),有利于南方酸化土壤的改良。总体而言,本研究中生物炭/石灰两者混施高用量水平下(4BC4SH)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最优,可实现对As、Cd和Pb复合污染红壤的稳定化修复。  相似文献   
29.
蚯蚓/改性生物炭对As污染红壤的稳定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以耐污染能力强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土壤动物,采用生物学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MBC)与蚯蚓联合作用对As污染红壤的稳定化效应。结果表明:将蚯蚓接种于As污染红壤中,大幅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态As(WSAs)含量和pH值;其中蚯蚓与MBC联合作用时钝化效应最为明显,60 d时,土壤中WSAs含量降低幅度为77.59%,同时pH值比对照同期降低0.84个单位,蚯蚓与MBC对土壤As表现为协同钝化作用;蚯蚓与MBC的联合作用,促进了土壤As结合形态由活性较强的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向无定型/弱结晶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结晶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等稳定态的转化。因而,MBC与赤子爱胜蚓联合作用可使土壤中As的移动性和环境风险大幅降低,且蚯蚓的生存状况良好,其与MBC的联合作用可实现As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0.
不同施肥条件下生物腐植酸对磷的转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利用4个土槽分别施入复合化肥(CF)、普通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F)和不施肥(CK)来改变土壤中磷的基础含量,另取4个土槽在相应处理中配施相同的生物腐植酸,以15°角放入自制的降雨淋溶装置下进行试验,观测径流液中的全磷含量,以分析研究生物腐植酸对土壤和不同施肥条件下磷的转化效果.结果显示,施用复混肥、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降雨3h后,径流液中磷(P)流出量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的2.90、1.32和9.73倍,而相同处理配施生物腐植酸后,复混肥、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径流液中P含量有增有减,分别为CK的7.09、2.32和5.00倍.表明在施用复混肥、普通有机肥的土样中加入生物腐植酸能够有效释放肥料中的磷素,使之转化为更利于植物吸收的可溶性磷,其转化率分别为0.76%和0.37%;而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样加入生物腐植酸反而抑制磷的转化,其转化率为-0.85%.不仅如此,加施生物腐植酸还能改变磷的转化进程,使CK和OF处理的磷含量峰值由出现在第3小时变为出现在第2小时,使CF处理的磷含量峰值由出现在第2小时变为出现在第1小时,加速了磷释放.由此可得,生物腐植酸能有效释放肥料中的磷素、使之转化为更利于植物吸收的可溶性磷并加速其转化进程.研究结果可作为推广生物腐植酸的依据和有关作物磷吸收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