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57篇
  73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为探讨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了减氮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肥力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能明显提高烟株各生育时期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烟叶产量提高172~586 kg/hm~2,产值提高8927~21357元/hm~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中、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除处理T5(众邦)外,中部叶和上部叶烟碱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烟叶钾含量提高幅度为分别为0.12~0.53、0.03~0.41和0.14~0.65个百分点。不同生物菌剂间相比,以处理T4(人元)和处理T2(时科)在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2.
文章阐述了氯在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吸收分配规律,总结了影响烟叶氯含量的主要因素以及氯在烟草中的遗传分析进展,指出国内烟叶氯含量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南低北高,北方尤其黄淮烟区高氯问题仍然是影响烟叶工业可用性的限制因子,提出了精准农业在烟草氯营养中发展的方向,并指出氯营养在烟草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尚少,关联分析技术是烟草氯营养现代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结合的重要手段,以此为烟草科学种植和提高烟叶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优化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优化施肥试验表明,氮磷钾平衡配施是夺取小麦玉米高产的关键。N:P:K以5:2:3为宜。每公顷施尿素985kg,过磷酸钙1440kg,硫酸钾587kg,可使小麦玉米总产达到13500kg。  相似文献   
24.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花生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在花生典型种植区(豫南正阳县、豫西南方城县、豫东民权县及豫北清丰县)采集了122个土壤样品,比较并评价了各花生产区的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锌含量的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产区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5.61 g/kg,92.6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全氮、速效钾、有效硫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1 g/kg、120.48 mg/kg、35.60 mg/kg,分别有45.08%、36.07%、50.00%的土壤处于全氮、速效钾、有效硫含量缺乏水平;速效磷、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7.92、90.58、1.16 mg/kg,分别有7.38%、1.64%、0.82%的土壤处于速效磷、有效铁、有效锌含量缺乏水平。从不同产区来看,豫南、豫西南产区土壤分别呈酸性、弱酸性,豫北、豫东产区土壤呈碱性;各产区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偏低,豫南、豫东、豫西南产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高于豫北;各产区土壤速效磷、有效铁含量主要处于中等及丰富水平,具体表现为豫南、豫西南产区土壤速效磷、有效铁含量高于豫东、豫北产区;各产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以豫东产区最高,豫北产区最低;豫南产区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其他3个产区偏低;土壤有效锌含量大小顺序为豫东产区豫西南产区豫北产区豫南产区。因此,今后河南省花生产区应注重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严格控制磷肥施用,同时要根据区域进行针对性施肥,豫南产区注意补施锌肥,豫东、豫北、豫西南产区注意补施硫肥。  相似文献   
25.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宁都县水土流失面积以及严重程度均位于赣南地区之首,在江西全省也居于前列,宁都县是江西省最大河流赣江的源头,多年来都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因此,编制《宁都县水土保持规划》,同时对规划的生态建设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和重要意义。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全省性重要基础、关键成果,根据宁都县水土保持的概况、宁都县水土保持规划的防治任务等主要内容,详述了规划效益分析的依据、原则以及指标确定与结果等,可为其他县级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江大河上游地区、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6.
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 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 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 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 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2O-P和NaHCO3-P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i和NaOH-P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还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 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 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27.
采用人工野外放水冲刷试验,以■土地质为下垫面的工程堆积体坡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坡长、坡度的塿土堆积体坡面细沟形态特征及其沿程分布。结果表明:沟宽随时间延续呈现先递增后倾于稳定的趋势,沟宽与坡长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沟深随时间延续不断递增,表现为线性函数关系,沟深与细沟断面面积均对坡长变化存在响应,但并不存在显著函数关系,细沟宽深比随径流的持续呈现先骤减后倾于稳定的趋势,细沟断面面积随时间延续呈现逐渐递增的走势,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描述断面面积与时间二者的关系,沟宽的沿程分布规律不一,呈现迥异,整体上来看,沟深的分布特性表现为先骤减后保持稳定的规律,就堆积体渣面汇集径流冲刷坡面的情况而言,对堆积体上半坡面布设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提高散叶插签装烟烘烤的烟叶质量,研制了与之相匹配的持续缓慢升温烘烤工艺(T),并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烘烤工艺(CK)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T能显著改善烟叶等级结构,极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34.57%、31.96%和15.84%;显著降低下低等烟、级外烟和光滑烟的比例,下部叶分别降低35.06%、40.66%和69.47%,中部叶分别降低32.42%、47.31%和50.48%;上部叶的下低等烟比例降低91.87%;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派生值更适宜;香气成分含量更高,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2.94%、6.15%和6.65%;烟叶内在质量更好。表明持续缓慢升温烘烤工艺能显著改善散叶插签烘烤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29.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通过设定两相流分离鳃不同泥沙下沉通道宽度,对含沙水流进行泥沙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鳃的最小泥沙下沉通道宽度为1 mm,否则泥沙将会发生淤堵.在通道宽度在2~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加快;当通道宽度>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