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21.
吉林省长岭县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部,全县160000公顷草原和年产150万吨秸秆为发展养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94年,长岭被确定为省农业产业化10条龙中的“羊龙”。经过5年的努力,长岭县养羊一举突破百万只,加之年屠宰50万只肉羊生产线的全面建成,标志着长岭县百万只肉羊工程告捷。在实施百万只肉羊工程中,长岭县委、县政府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抓服务,促基地建设。将基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扩大了基地区域,养羊基地乡镇由过去的10个扩大到现在的20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2/3,同时加大基地投人,…  相似文献   
22.
2005年9月29日,随着“开始点火”一声令下,山东省垦利县供电公司投资4000万元,新上的PHC管桩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垦利县供电公司的多产产业链进一步拉长。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以内蒙古磴口原生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对象,分析了7–9月生长期油蒿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PSⅡ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快速光响应曲线光合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蒿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在8月达到最大值,9月显著降低(P 0.05),叶氮含量(N_(mass))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油蒿的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保持相对稳定;光下最小荧光产量(F_o′)和最大荧光产量(F_m′)以8月最高,9月显著下降(P 0.05);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及光化学猝灭(qP)随着光强的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同光强作用下,油蒿叶片ETR和NPQ以9月最高,而8月最低。表明油蒿叶片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能捕获和光抑制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4.
通过野外定位监测试验,对干旱荒漠区灌草植被防风固沙、阻沙效应、风蚀和风沙沉降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草植被能显著增加地表粗糙度,是其具有防蚀、阻沙功能的内在机理;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输沙量、风(积)蚀量、沙尘沉降量均大大下降,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其输沙量较新垦沙地输沙量分别下降93.6%和59.8%,绝对风蚀量最大月份,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绝对风蚀量仅为新垦沙地的32.6%和73.4%;沙尘沉降量的分布表现出共同的规律性,降尘均集中在4—6三个月,4月份最大,为总降尘量的1/4~1/2强,在水平和垂直梯度上各月降尘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5.
穗肥能够增加颖花数和防止颖花退化,为适时安全抽穗和提高结实率、粒重打好基础。穗肥的不同施用期,直接影响到抽穗期营养物质的积累,通过对生育期内及成熟后各项指标的调查分析表明:后期的穗肥施用对建立高光效群体起到重要作用,9.0叶期施用穗肥对建立优质高产群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梭梭种子性状和繁殖力的遗传变异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梭梭6个种源的种子性状和繁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和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其质量指标差异大于形态指标,即单株种子重差异最大,千粒重次之,果翅长度最小;成活率的差异性明显大于发芽率。(2)各种源区间的种子性状和繁殖力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极显著水平,环境差异为显著水平,梭梭种子质量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而种子繁殖力则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及土壤等多重因素控制。(3)种子各性状与成活率均呈正相关。除果翅长度与成活率相关不密切外,其它性状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4)在种子果翅长度、千粒重、单株种子重、发芽率和成活率等5个指标中,变异程度最高的是单株种子重,最低者为成活率;各种源区种子各性状具有较高的重复力(0.8580~0.9737),受强度遗传基因控制,通过种源选择可望获得良好效果;通过对发芽率指标选择,可比直接从成活率选择提高2.40%~24.86%(10%的选择率)的遗传进度;经综合选优评价,内蒙磴口种源的种子性状和繁殖力最好,青海次之,其次为甘肃和内蒙乌后旗,内蒙额旗和新疆最差。  相似文献   
27.
乌兰布和沙漠5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相似文献   
28.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 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 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 cm总输沙量与各高度层的输沙量与风速均呈幂函数关系。(2)各高度层输沙量与高度呈指数递减关系。(3)上、中、下3层的输沙量均与总输沙呈幂函数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解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基本基因组信息,如基因组大小、复杂程度等特征。[方法](1)以西伯利亚白刺的幼苗嫩叶为材料,以番茄为标定,用解离液mG解离叶片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悬液,收集细胞并计算西伯利亚白刺的C值。(2)通过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Illumina HiSeq测序并分析测序结果,预估其基因组大小、GC含量、杂合率、重复序列比例等,使用MISA脚本对过滤后数据进行SSR位点分析。[结果]西伯利亚白刺预估全基因组大小为526.30 Mbp,基因组GC含量为36.78%,基因组杂合率为0.90%,重复序列比例为55.39%.对测序数据进行SSR位点标记,共得到521125个SSR位点,其中,单核昔酸重复为342883个,占总SSR位点的65.80%。[结论]由各项分析指标推测西伯利亚白刺为复杂基因组,可以采用二代Illumina与三代PacBio测序辅以Hi-C技术联合分析,有利于西伯利亚白刺基因组的组装及基因图谱的获取。  相似文献   
30.
不同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地区沙漠化土地演变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具有K多.P少,N贫乏的特征;(2)在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的分异规律与地区分带性有关。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的受损程度为西部区〉中部区〉东部区,全N为中部区(91.49%)〉东部区(67、30%)〉西部区(61.45%),全盐为中部区(52.94%)〉西部区(43.00%)〉东部区(20.00%);(3)速效K和速效P及全盐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其中速效K为西部区(228.8~81.4mg/kg)〉东部区(62.5~32.5mg/kg)〉中部区(40.1~19.2mg/kg),速效P为东部区(7.84~3.45mg/kg)〉中部区(4.84~2.19mg/kg)〉西部区(2.73~0.72mg/kg),全盐为西部区(7.75~1.18g/kg)〉中部区(0.57~0.08g/kg)〉东部区(0.10~0.04g/kg)。土壤盐分与沙漠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水环境和人为经营活动有关;(4)从总体上看,土壤机械组成受沙漠化影响的程度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其中西部砂粒受损率低于东部、中部.但粉砂高于东部、中部,而粘粒却低于东部、高于中部;(5)中部和东部区砂粒递增高峰期和粉砂与粘粒的递减高峰期(轻度后)均早于西部区(中度后)。在时间序列上中部和东部区受抄漠化危害较西部区早,因此在中部和东部区应重视沙漠化土地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