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2篇
  87篇
综合类   2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汪斌  谭建新  代静玉 《土壤通报》2007,38(1):106-110
本文探讨了腐殖酸对池塘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FA)能使底泥中铅、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下降,而有机结合态和可溶态的含量升高,但是胡敏酸(HA)则使其它各形态均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FA浓度的提高底泥中铅、镉的可溶态含量也呈增高的趋势,但是HA的作用与此相反,这就表明FA能活化底泥中的铅、镉,而HA则起到了钝化作用,且它们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无论是FA还是HA它们对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对铅的作用大于对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污染底泥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综述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探讨其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有疏浚、掩蔽等物理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效果明显,但工程量大,投入大;生物修复具有投入低,处理量大,但速度慢,且难以达标。从经费投入和处理效果来看,底泥修复应发展疏浚和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再利用。在做好污染底泥处理的同时,关键枯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24.
西湖底泥中酶活性与养分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实验室厌氧恒温培育方法,分析了西湖底泥中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酶的活性与有机氮的分解和氮的释放相关性较好;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但磷的形态转化可能是制约磷释放的因素之一;纤维素酶的活性与有机碳的分解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可能与西湖底泥有机碳的组成中低含量的纤维素有关。  相似文献   
25.
为了降低灌溉水中Cd向农田输入,减轻农田土壤Cd污染,试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野茭白为材料,构建"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净化效果,并分析Cd在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11月—2019年9月监测期间,进水全量Cd平均浓度为6.35μg·L~(-1),经系统净化后灌溉水中可溶态Cd、悬浮态Cd及悬浮颗粒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8%、90.37%和81.54%,构建的人工系统可有效降低灌溉水中Cd含量。进水口悬浮态Cd与悬浮颗粒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悬浮颗粒物与进水流速呈显著正相关。灌溉水Cd输入总量为859.61 g,大气沉降Cd输入总量为95.34 g,处理系统拦截为865.52 g,各个单元拦截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植物塘(544.64 g)三级人工湿地+吸附池(167.62 g)二级植物塘(156.26 g)。3种湿地植物对Cd均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富集浓度随水流方向下降。一、二级植物塘底泥最大Cd浓度分别为11.05、4.75 mg·kg~(-1),底泥中Cd弱酸可溶态比值较大,存在向水体解吸释放的风险。所构建的"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净化系统可有效降低湖南典型矿区灌溉水中超标Cd含量,降低农田土壤Cd的灌溉输入通量。  相似文献   
26.
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通过人工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用狐尾藻、凤眼莲2种水生植物来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TN、TP、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放;沉水植物狐尾藻比漂浮植物凤眼莲的效果好。底泥采取物理处理(塑料包被)后在短期内(15—20d)能暂时控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但不能保持长久,并在随后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物理措施如底泥包被不是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水生植物修复才能有效抑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今后将成为控制底泥中营养盐释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江辉 《湖南农业》2007,(8):20-20
一、环境条件 1.场地 黄鳝喜集群穴居、喜静怕惊、昼伏夜出,故应选择向阳、避风、水源方便、外界干扰少、排灌方便等生态环境良好的池塘;要求池塘面积2000平方米~6667平方米,水深1.2米~1.5米;池塘底泥要求是壤土或沙壤土,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以上,同时要求每年冬季干塘后进行清塘,挖出池中过多的淤泥;药物清池应按《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的规定进行.  相似文献   
28.
在对工业区大塱涡涌水质及底泥重金属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大塱涡涌水体COD、氨氮、总磷、DO与重金属Cr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水体标准,属于劣Ⅴ类水体;底泥重金属Cu、Zn与Cd平均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且重金属Cu、Zn、Pb平均含量超过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该河段疏浚底泥不宜作为肥料直接施用于农田;大塱涡涌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总体为强,几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平均程度从大到小为:Cd〉Cu〉Pb〉Zn〉Cr。  相似文献   
29.
梁文  张生 《节水灌溉》2011,(4):35-39,43
通过系统取样对乌梁素海表层底泥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MAPGIS软件,研究了表层底泥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并用底泥肥力评价了表层底泥中营养盐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底泥中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差异,底泥中营养物质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存在明显的富集作用,与国内典型富营养化严重湖泊相比,处于...  相似文献   
30.
针对吉林西部低平原底泥中氟含量较高的花敖泡、道字泡、大布苏泡进行实验,通过底泥中氟长期释放实验(28 d)和不同pH对底泥氟释放影响的研究,得出高氟湖库底泥氟的释放量为37.31~223.03 mg/kg;碱性环境下底泥氟向水中迁移的速率在1.88~22.53 mg/(kg·d);酸性环境中释放的速率0.71~5.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