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玉米花生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后对花生功能叶片光能吸收、转化、电子传递和CO2固定的影响,揭示玉米花生间作改善花生光合性能的机理。  【方法】  试验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进行,采用两因素两水平完全随机设计,两个种植模式包括玉米花生间作 (2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 和花生单作,两个磷肥施用水平为:不施磷 (P0) 和施P2O5 180 kg/hm2 (P1)。单作花生于新叶完全展开时 (7月14日) 出现黄化,8月2日严重黄化,间作花生未出现黄花。测定了黄化和正常花生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对光照和CO2 浓度的响应,并分析了相关参数,运用JIP-test建立了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并计算了相关参数。  【结果】  与单作缺铁花生相比,间作花生功能叶单位面积光能的吸收 (ABS/CSo)、捕获 (TRo/CSo) 和电子传递 (ETo/CSo)、PS I受体侧电子还原的能量 (REo/CSo) 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目 (RC/CSm) 明显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能力明显增强,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ΨP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电子受体的概率 (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 (ΨEo)、电子从还原系统传递到PS I电子受体侧的效率 (δR)、PS I末端受体还原的量子产额 (ΨRo) 均显著提高,增幅依次为36.7%~39.6%、79.6%~92.2%、151%~163%、16.3%~20.0%和177%~215%;PS I光化学活性 (ΔI/Io) 及PS I与PSⅡ之间的协调性 (ΦPSⅠ/PSⅡ) 也显著增强;间作花生功能叶SPAD值、光饱和时净光合速率 (LSPn)、光饱和点 (LSP)、羧化效率 (CE)、CO2饱和时净光合速率 (Amax)、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 (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Jmax) 和磷酸丙糖利用率 (TPU) 显著提高。施磷能显著提高间作花生功能叶SPAD值、ΨPo、Ψo、ΨEo、δR、ΨRo、铁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 (P < 0.05),却了加剧单作花生的缺铁症状,显著降低其功能叶SPAD值、ΨPo、Ψo、ΨEo、δR和ΨRo、铁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 (P < 0.05)。与单作正常花生相比,间作降低了花生功能叶ABS/CSo、TRo/CSo、ETo/CSo、LSPn和单株干物质量,却显著提高了功能叶ΨEo。  【结论】  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改善了花生铁营养,因而促进了花生功能叶PSⅡ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和电子传递,提高PS I光化学活性、PSⅡ与PS I的协调性和电子传递链稳定性,还显著提高暗反应CO2羧化固定能力,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施磷加剧单作花生缺铁症状,降低其光化学效率、暗反应能力、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却能增强间作种间作用,提高间作花生光能吸收转化能力和CO2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究豆-麦复种模式对豫西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C、N含量的影响,在2014—2019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玉米-小麦复种模式(CK)、花生-小麦复种模式(PW)和大豆-小麦复种模式(SW)3个处理。于2019年10月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分析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团聚体各粒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5~2 mm粒级(占40.6%~64.9%),与CK相比,PW和SW处理可显著增加0~20 cm和20~40 cm土层2 mm、0.2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比重。在0~20 cm土层,PW和SW处理下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R_(0.25)),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1.0%、15.3%,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分别显著降低20.7%、34.2%,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显著增加7.7%、20.4%,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显著增加25.5%和42.4%,分形维数(D)分别显著降低10.2%、14.5%。PW和SW处理使0~20 cm土层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较CK增加18.1%、51.2%和24.5%、81.6%,0.25~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较CK增加20.1%、29.9%和21.2%、24.6%,3种复种模式下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SW处理在0~20 cm土层的2 mm、0.25~2 mm、0.053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C和N的贡献率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143.1%、14.6%、39.2%和105.6%、13.9%、53.2%。综上所述,大豆-小麦复种模式长期种植能显著提升土壤C、N含量,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对改善农田0~20 cm耕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于1962年被发现,由于它可以发出稳定的荧光,不具有物种专一性,且易于在细胞内表达,已作为标记物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本文对荧光蛋白的发现、作用机理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本文阐述了GFP在动物营养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4.
条石鲷养殖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研究了条石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469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在30个个体中共发现2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5%、30.2%、12.5%和20.8%,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30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共定义了1...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相似文献   
26.
尹飞  杨建伟 《河南农业》2019,(25):47-47
一、试验田基本概况试验田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二郎村,试验田土质为稻田土,土质较黏,肥力水平较高。前茬作物为小麦,每667m^2产量350kg。二、试验方法试验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1hm^2,重复3次,共15个小区。小区间走道1m,重复间走道1m,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播种同品种信阳农家种紫云英种。  相似文献   
27.
苗木起苗与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起苗,苗木修剪和树枝捆绑,苗木包装、装车与假植,栽植,栽植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苗木起苗与移栽技术,以期为苗木的培育和栽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盐膏层的塑性蠕动容易导致缩径、井壁坍塌,盐膏层的溶解会污染水泥浆,从而导致套管下入困难、水泥环质量下降和套管挤毁等固井问题。在分析盐膏层特点和固井难点的基础上,以塔河油田TK1127井为例,阐述了盐膏层固井工艺技术。现场应用表明,利用该技术能够对盐膏层井段进行有效封固。  相似文献   
29.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适宜播种期,以春性品种兰考矮早8和半冬性品种周麦18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设置3个不同的冬前积温处理,即674~702℃(HAT)、556~587℃(MAT)和456~468℃(LAT),测定不同冬前积温处理的群体发展动态和冠层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兰考矮早8 MAT、周麦18 HAT,生育期内有较高的LAI,截获太阳辐射的比例大,分蘖成穗多,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较高;冬前积温对Fv/Fm无显著影响,但兰考矮早8的HAT和MAT和周麦18 HAT的Fv/F0及孕穗期到灌浆初期的qP值和ETR,均大于LAT。两品种的光能利用率,在播种至起身随冬前积温的减少而减小,起身至灌浆中期,以兰考矮早8 MAT和周麦18 HAT最高。播种到起身光能利用率低下是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兰考矮早8冬前积温556~587℃、周麦18冬前积温674~702℃时,冠层群体和籽粒的光能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30.
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溴虫腈、甲维盐和丁醚脲是小菜蛾常用防控药剂,5 种杀虫剂乳油EC和悬 浮剂SC的表面张力室内毒力及盆栽菜和田间持效期测定结果表明,EC 制剂的表面张力值均小于SC 制剂室内 杀虫活性也普遍高于SC 制剂,但盆栽菜和田间持效期测定显示SC 制剂室外药效稳定性优于EC 制剂。说明同种药 剂EC 制剂和SC 制剂各有优势建议应用时,结合不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