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试验采用浊度法来鉴别原料乳、巴氏乳及UHT乳。螯合盐对不同热处理的牛乳处理后显示出不同的浊度,根据这一特性筛选出可以较好区分原料乳、巴氏乳及UHT乳的螯合盐,该检测方法的原理为螯合盐主要通过螯合了牛乳中的钙、对酪蛋白胶粒进行了分散,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螯合盐和钙的复合物,改变了酪蛋白的特性。结果显示柠檬酸盐(柠檬酸三钠、柠檬酸铵)和磷酸盐(六偏磷酸钠、多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可以很好将牛乳中的酪蛋白胶粒进行分散,分散后的胶体溶液呈现出可以定量测量的浊度,但柠檬酸三钠对原料乳、巴氏乳和UHT乳分散后浊度的区分最为明显,D600 nm值在0~0.15之间为原料乳,0.20~0.50之间为巴氏乳,0.60~1.00之间为UHT乳。浊度法可以快速的鉴别原料乳、巴氏乳和UHT乳,且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费用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乳酸菌自溶在发酵乳制品生产中广泛存在,自溶的速率和程度可以对产品的质量、风味、生产周期产生重要影响,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非常重要。N-乙酰胞壁质酶作为肽聚糖水解酶中的重要组成,可以破坏细胞壁完整性,在乳酸菌自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旨在研究N-乙酰胞壁质酶缺失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自溶的影响及对其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基因组和pMG36e载体为参考序列设计引物,PCR分别扩增保加利亚乳杆菌中N-乙酰胞壁质酶的上下游同源臂基因m-up, m-down和pMG36e中的红霉素抗性基因。上述基因经过测序验证后,将经Kpn Ι,Xba Ι双酶切的红霉素抗性基因和pUC19相连接形成重组载体pUC:Emr并进行验证。随后,将经Kpn Ι,Sac Ι双酶切的m-down和重组载体pUC:Emr相连接形成重组载体pUC:Emr:m-down并进行验证。最后,将经Pst Ι,Xba Ι双酶切的 m-up与重组载体pUC:Emr:m-down相连接形成重组载体pUC:m-up:Emr:m-down并进行验证。以重组载体pUC:m-up:Emr:m-down作为N-乙酰胞壁质酶的同源重组敲除组件, 在电转化条件电压1.5 kV,电阻400 Ω和电容25 μF下,电转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含有红霉素的MRS琼脂平板上筛选N-乙酰胞壁质酶基因敲除突变菌株并进行PCR验证。采用核酸溶出法检测基因缺失菌株与野生型菌株间的自溶度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基因缺失菌株与野生型菌株间的形态变化。【结果】构建得到在N-乙酰胞壁质酶中间插入红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敲除组件用于保加利亚乳杆菌中N-乙酰胞壁质酶的基因敲除。获得带有红霉素抗性基因的N-乙酰胞壁质酶缺失的保加利亚乳杆菌突变菌株。突变菌株相比野生型菌株自溶特性及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自溶度显著降低,37℃下自溶24 h,野生型菌株的自溶度约为73%,而突变菌株的自溶度约为35%,自溶度降为原来的1/2。野生型菌株的单个菌体细胞长度约10 μm,突变菌株的单个菌体细胞约30-40 μm,相比野生型菌株约增长了3-4倍。【结论】N-乙酰胞壁质酶在保加利亚乳杆菌自溶与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中N-乙酰胞壁质酶的缺失会导致菌体自溶的降低和菌体增殖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受阻,产生菌体长度增长约3-4倍的菌体细胞。  相似文献   
23.
在前期已验证干酪乳杆菌SY13具有降脂益生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低聚糖可促进益生菌在肠道定殖的特性,本试验拟深入探讨SY13对宿主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8只6周龄小鼠分为4个组:分别灌服无菌PBS(BP1组)、SY13(BP2组)、SY13+低聚果糖(BP3组)和SY13+乳果糖(BP4组),连续28 d,分别于第1、3、5、7天,每组选3只小鼠眼球取血,用ELISA测定小鼠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细胞因子(IL-1β、IL-2、IL-4和IL-10)含量;采用TaqMan-MGB探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天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中SY13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分析各组小鼠第1、7天的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第7天时BP1组小鼠血清sIg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3天时BP4组小鼠血清IL-1β和第5天时血清IL-4、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1天时BP4组小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SY1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1、7天时BP3组和BP4组小鼠盲肠拟杆菌门菌群丰度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4.
在所有乳制品配料过程中,分离过程对于从液态乳中分离成分相当重要,其中膜分离技术在乳品加工行业已有数十年的应用历史,在解决分离、浓缩、除菌等问题和开发新产品方面,已越来越成为乳制品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综述膜技术在乳品工业的主要应用,包括乳标准化、蛋白分离、乳清脱盐和废水利用等,旨在为工艺选择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了提高UHT超高温灭菌乳的品质,利用孔径为1.4μm的纤维管状陶瓷膜对体细胞数量高低不同的2组原料乳进行微滤除菌,得到4组牛乳,分别为:低体细胞原料乳、低体细胞微滤乳、高体细胞原料乳和高体细胞微滤乳。然后对4组牛乳进行UHT灭菌处理,得到4种UHT乳,将其置于37℃下进行贮藏试验,通过试验对比了微滤和不微滤对于UHT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组原料乳经UHT处理,纤溶酶活性分别残留了4.1%和3.28%,而在"微滤+UHT"的工艺组合下,乳中的纤溶酶活性未检出。与不微滤的2种UHT乳相比,2种微滤UHT乳在贮藏期间的非酪蛋白氮、pH值、酸度、脂肪球粒径等指标值的变化更小,其品质保持更好。相对低体细胞牛乳而言,微滤除菌对高体细胞牛乳所制备的UHT乳的品质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利用高体细胞牛乳生产优质UHT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N~+注入诱变高自溶度的乳酸菌突变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洁  吕加平  刘鹭  张书文 《核农学报》2010,24(4):684-688
通过N+注入方式对乳酸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GS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3进行诱变,获得自溶度较高的乳酸菌菌株。离子注入剂量为1×2.6×103~6×2.6×1013时,菌株的存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总突变率达到57%~74%。离子注入能量为50keV,最佳注入剂量为4×2.6×1013 ion/cm2,此时,菌体存活率为25%~33%。筛选得到的乳酸菌菌株,自溶度变化幅度在127.98%~-51.96%之间。得到2株自溶度显著提高的突变菌株,分别命名为LD3-A3和GS1-B13,与出发菌株相比其自溶度分别提高了127.98%和115.11%。经5次传代培养,突变株的自溶度和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结果表明离子注入诱变技术是一种理想的乳酸菌发酵剂菌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7.
大肠杆菌油佐剂灭活苗免疫雏鸡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2血甭型制成的油佐剂灭活苗对15日龄雏鸡进行免疫接种,以测定其抗体消长规律;对免疫后不同抗体滴度的雏鸡进行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1周后可监出抗体,2-3周抗体达到高峰,抗体可持续10周左右,抵抗同型大肠杆菌攻毒的最低抗体滴度为1:16-1:32,免疫保护期可达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8.
29.
UHT乳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原料奶体细胞数、嗜冷菌数、耐热蛋白酶活性、贮藏温度等指标来预测UHT奶货架期的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原料奶加工UHT产品的货架期。【方法】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以煮沸试验、酒精试验结果作为UHT乳货架期的判定指标,以感官评分分数和蛋白水解度值作为辅助,监测不同品质原料奶经UHT加工后产品在不同贮藏温度下产品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通过试验得到UHT乳货架期(Y)与体细胞数SCC(X1)、蛋白酶活性(X2)以及温度(X3)三因素在编码空间的回归方程为:Y=53.94-3.46X1-6.56X2-3.52X3+0.89 X12+2.67X22+0.19X32-2.75X1X2+1.50X1X3+2.0X2X3。三因子对货架期影响显著,其中X2对货架期的影响最大(P =0.0002),其次是X3(P =0.0160),最后是X1(P =0.0173)。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优化的UHT乳货架期(Y)与SCC(X1)、嗜冷菌数(X2)、PL活性(X3)、总菌数(X5)、贮藏温度(X6)的模型方程Y=103.752+0.0297X1-0.0000597X2- 3.661X3-0.000316X5-0.469X6(R=0.8870,R2=0.7867)。【结论】模型通过回归系数t检验、回归方程F检验、回归标准差检验、拟合优度检验、D.W检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10,模型2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30.
通过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CLA)的含量筛选出具有高共轭亚油酸(CLA)转化能力的非厌氧菌株.本研究测定了加株乳酸菌液中的CLA含量,筛选出A6-1和SL-3两株具有较高CLA转化能力的菌株;将A6-1和SL-3分别接种于含1.0%LA的MRS培养基中,37℃培养24h,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发酵液中CLA的组成,结果表明,A6-1的发酵液中两种活性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的含量分别为61.554μg/ml和14.235μg/ml;SL-3发酵液中c-9,t11和t-10,c12 CLA含量分别为46.161μg.ml和8.7399μg/ml.经API 50鉴定系统确定,A6-1和SL3均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