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用运输车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运输车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发展陈英超,刘安民,孙力1农用运输车行业的现状1.1农用运输车的产品结构现状80年代初,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运输量迅猛增加,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变型车等各种以柴油机为动力,具有中、小吨位,中...  相似文献   
22.
23.
(续 2 0 0 2年第 3期 )3、苕子 :有的叫毛苕 ,二年或一年生草本 ,豆科 ,可做绿肥 ,也可做饲料 ,水田旱地都能播种 ,蜜多粉少 ,花管深 ,中蜂不宜采集 ,花期约 30天。每群蜂需 2——— 3亩 ,流蜜适宜温度 2 6℃左右。低温、阴雨、烂根或疯长、不通风 ,易受灾害 ,留种很重要 ,因此有时流蜜很少或不流蜜。各地大约开花时间、气候、产量估计如下 :江苏省的镇江、盐城、淮阴、杨洲、六合、徐洲 ,5月上旬开花 ,中旬至下旬是盛花期。安徽省的滁县、蚌埠、宿县、濉溪等地 5月中旬开花 ,中下旬至 6月初为盛花期 ,虽有阴雨天 ,但气温较稳 ,2 5℃左右 ,…  相似文献   
24.
经165天饲养对比试验,草鲢鳙湘江原种比家孵鱼种净增率平均高47.2%,净产高16.3kg/667m2,经济效益高119.86元/667m2。湘江原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5.
对国产14台拖拉机的防护装置作了25次强度试验表明,首次试验失效率达85.7%,在安全容身区设计、防护装置的刚度和强度设计、机体强度设计、防护装置的加工方式及联接件的选择等方面应以ISO3463和ISO5700标准为基础进行设计,才能获得合格的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26.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养殖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湖大湖处于洞庭平原中心地带,水域面积8 266.7 hm2,是组成洞庭湖四大湖泊之一,有"三湘第一湖"的美称.大湖由大西湖、尼姑湖和蜜蜂夹三个湖区组成.2009年开始大湖围网养鱼,每个湖区围网分成不同的养殖区域.  相似文献   
27.
大通湖养殖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湖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养殖湖泊,位于"中国淡水鱼都"—益阳境内,是湖南省最大的养殖湖泊。水面82.67平方公里(12.4万亩),"东西极"长15.75公里,南北宽13.7公里,呈三角形,常年水深1.2~2.5米。2001年以后,因管理需要,湖泊主体用拦网分割成蜜蜂夹湖、大西湖和尼古湖三部分。2008年,大通湖的经营权由国营大通湖渔场转让给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期49年)。天泓公司对大湖养殖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现将大通湖大宗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28.
杨树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多种杨树优良品种的陆续推广,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自觉造林的积极性,推动着祖国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9.
经多年研究观察,大袋蛾幼虫分9个龄级,修订了过去有关该虫幼虫为5个龄级的不正确的结论,它严格遵循雌雄交配繁衍后代规律,不存在孤雌生殖现象;雌蛹量与产卵量之间呈正相关,其回归预测公式为Y=-772+3.28X。同时找到了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准确测报和及时有效的防治该虫提供了科学依据。防治的最佳时机为幼虫2—3龄期,已在大规模生产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  相似文献   
30.
大通湖是我省最大的一个养殖湖泊,现有养殖水面十万亩。进行人工养殖已有二十四年之久,在开发利用中经历了从以增殖为主到以养殖为主的发展阶段。一九七二年前,大湖鱼产量是靠天然资源增殖和灌江纳苗,产量多年徘徊在一万四至二万担之间。一九七二年后,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同时,开始投放鱼种,走自然增殖和人工放养相结合的道路,但由于育种面积少,对大湖投放的鱼种有限,每年大湖产量都随灌江纳苗的多少,而增减不一(见表一) 一九七七年后,由于漉湖矮围等因素,灌江纳苗中断,大湖成为一个封闭式的生态系统,湖内鱼类资源锐减,个体小型化,产品低值化。加之,当时人工放养的数量弥补不了资源衰退的损失、以及放养品种比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